知识观转变论文-范春利

知识观转变论文-范春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知识观转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知识观

知识观转变论文文献综述

范春利[1](2019)在《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出台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提出,创新日趋成为各领域追求的目标,创新教育的推进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校创新教育的推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适应创新教育的知识观,因此,研究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知识观这一问题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对当前大学生知识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是否符合创新教育对知识观的要求,进而针对大学生知识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全文包括导论在内共分为5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与实施、创新之处和概念界定等几项内容。其中,贯穿全文的假设是:“创新教育的推动与大学生知识观存在根本上的联系,大学生形成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知识观是高校创新教育进一步推动的必要条件”。第二部分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创新教育的提出背景以及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与大学生知识观的关系,并分析整理得出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知识观特征。第叁部分以创新教育背景下的应然知识观为依据设置问卷,调查大学生知识观实然状况。首先,编制问卷并发放,并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其次,分析大学生知识观各层面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分析大学生知识观对学生创新性学习行为的影响情况及问题表征。第四部分对影响大学生创新性学习行为的知识观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主要包括基础教育的惯性、高校课程与教学缺乏创新、大学生自身存在创新障碍以及校园文化氛围和科学知识范式的影响等方面。第五部分针对大学生知识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原则以及大学生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出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策略。本论文主要对大学生知识观进行调查研究,事实上,创新教育的推动不仅需要探究大学生知识观的转变情况,还需对大学教师、大学师生互动教学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包含的师生知识观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任重道远,也将成为之后自己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虞杰[2](2015)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已然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浪潮所带来的不仅是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更是一场人类思维观念领域的革命。知识观是人们对于知识的一般看法,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观念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知识观状况也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知识观理应转变以适应大数据所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当中最具创造活力的群体之一,其知识观的转变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已有的相关研究关注更多的是大数据在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应用,很少谈及大数据时代的知识观转变问题。在以往的知识观问题研究中,研究者更多是从知识观与教学、个体发展等的关系入手,较少从知识观的内部维度着手。因此,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背景来探究我国大学生知识观的转变具有较为前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的知识观为研究对象。笔者的研究思路是先探寻当前我国大学生知识观存在的普遍问题,再结合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对其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探寻大数据时代我国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的价值导向与现实路径。为此,笔者选择重庆市作为大学生样本调查的地域,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显着代表性。本研究从知识本质观、知识习得观、知识价值观等知识观的内部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和个案深度访谈提纲,并对重庆市五所不同层次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知识观的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知识观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叁:一是二元对立的知识本质观;二是单一的知识习得方式与被动的知识习得心向;叁是个人本位与工具理性占主导的知识价值观。笔者从知识哲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科学知识范式的泛滥、日益强化的学科规训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其问题凸显的深层原因。大数据理念的核心是寻求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以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数据,但也存在数据独裁与数据垄断的潜在危险。那么,就知识的本质而言,如何平衡知识探求中的相关关系寻求与因果关系寻求是值得深思的。其次,大数据时代在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获得方式的同时,学习者如何监控自身的知识习得也值得关注。最后,大数据时代知识价值观领域个人价值取向与公共价值导向间角力的加剧等也是亟待探究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考察,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我国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的价值导向如下:一、在知识本质观上,应超越二元对立,更为重视事物间相关关系的寻求方式;二、在知识习得观上,应坚持复合的知识习得方式、建构主动的知识习得心向;叁、在知识价值观上,应坚持知识的工具价值性与文化性、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历史、具体地统一。最后,实现我国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的现实路径如下:一、在教育内容上,全面推行通识教育;二、在教育途径上,提升大学生的大数据素养;叁、在评价体系上,改革急功近利的知识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10)

彭帅[3](2012)在《知识观转变视野中的高校教学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教学过程的概念、结构与特点,梳理知识观由传统、现代到后现代的历程,提出了在当代知识观转变的背景下应如何重新考虑教师与知识、学生与知识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张帆[4](2010)在《浅议知识观转变中的教学评价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观在教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知识观影响着整个教学的每个环节,影响着知识在教学活动的传递结果。而教学评价是了解知识传递情况的有效依据。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给人们提供了新的视角,使人们对于教学的审视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单一的、普遍的、没有个性的教学评价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社会对于人才评价的需求,教学评价需要变革,多样化的、灵活的、关注学生差异的教学评价更能适应新的教育改革。(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上旬刊)》期刊2010年10期)

李建军[5](2009)在《1957年毛泽东知识分子观转变的几点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57年《事情正在起变化》这个内部文件的发表,宣告了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提出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失效和毛泽东知识分子观的突然逆转。促使毛泽东1957年改变原来对知识分子的重视和尊重的原因很复杂,除毛泽东本人的主观原因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客观原因:远因是国际共运新形势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潜因是党内外各界对"鸣"、"放"理解的偏差;近因是"鸣"、"放"过程中部分知识分子的过激言论的刺激。加上毛泽东对知识分子的整体思想状况估计失误和他本人在知识分子问题理论上的一系列矛盾与困惑,导致了毛泽东随后知识分子观的改变和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判断的失误。(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09年07期)

张九洲,房慧[6](2008)在《知识观转变与课程改革——从现代到后现代》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知识观的演进看,我国基础教育先后出现了叁种主流知识观:理性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建立在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之上的近现代知识观漠视学生的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现在我们正处在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时期,我们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本文来源于《大理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7期)

杨莉[7](2008)在《课程知识观的转变:理论与现实——兼论课程知识观转变的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理所当然是教育中最核心的因素。当我们探讨教育问题时,必须学会从人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当前,传统的课程知识观正遭受到被解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教育》期刊2008年10期)

张丰清[8](2007)在《1957年毛泽东知识分子观转变的几点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原来在个人阶级成分上属于工人阶级而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旧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也由于社会经济制度、阶级关系的变化和知识分子本身的进步,在阶级属性上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是基于知识分子的这种根本性变化,1956年1月,周恩来在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首次作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重要论断。(本文来源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期刊2007-11-15)

白宗新[9](2006)在《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带来了知识形态的变化,即通常认为的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这就给大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需要树立新的课程观,重新思考和构筑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本文来源于《江苏高教》期刊2006年06期)

白宗新[10](2006)在《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与知识的联系是内在的、必然的。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结果。从课程改革的历史来看,课程改革的历史简直是知识观变化的历史,且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在一定的知识观推动下进行的,当然,每一次课程改革也都潜藏着赞成或反对某种知识观。本论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21世纪初期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变的背景下,探讨大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主要说明课题的来源、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阐述知识、知识观与课程的关系。第二部分知识观的转变。运用比较的方法,从知识思维、知识性质、知识类型与知识生产四个方面,分析从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变。第叁部分对我国大学课程的发展历史进行简要的回顾和反思,分析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社会形态和知识形态的变化,我国大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历史、社会和知识观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研究基于知识观转变的21世纪大学课程改革设立问题之镜。第四部分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趋势与议题。从世界发达国家来看,它们率先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以它们为例分析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并阐述由知识观转变引起的大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改革方向。文章最后即第五部分,结合我国当前高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21世纪初期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知识观转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们已然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浪潮所带来的不仅是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的巨大变革,更是一场人类思维观念领域的革命。知识观是人们对于知识的一般看法,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观念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知识观状况也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知识观理应转变以适应大数据所带来的全方位变革。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当中最具创造活力的群体之一,其知识观的转变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已有的相关研究关注更多的是大数据在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应用,很少谈及大数据时代的知识观转变问题。在以往的知识观问题研究中,研究者更多是从知识观与教学、个体发展等的关系入手,较少从知识观的内部维度着手。因此,基于大数据时代的新背景来探究我国大学生知识观的转变具有较为前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我国大学生的知识观为研究对象。笔者的研究思路是先探寻当前我国大学生知识观存在的普遍问题,再结合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对其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探寻大数据时代我国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的价值导向与现实路径。为此,笔者选择重庆市作为大学生样本调查的地域,因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显着代表性。本研究从知识本质观、知识习得观、知识价值观等知识观的内部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和个案深度访谈提纲,并对重庆市五所不同层次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知识观的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学生知识观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叁:一是二元对立的知识本质观;二是单一的知识习得方式与被动的知识习得心向;叁是个人本位与工具理性占主导的知识价值观。笔者从知识哲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科学知识范式的泛滥、日益强化的学科规训以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其问题凸显的深层原因。大数据理念的核心是寻求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以高效地处理复杂的数据,但也存在数据独裁与数据垄断的潜在危险。那么,就知识的本质而言,如何平衡知识探求中的相关关系寻求与因果关系寻求是值得深思的。其次,大数据时代在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知识获得方式的同时,学习者如何监控自身的知识习得也值得关注。最后,大数据时代知识价值观领域个人价值取向与公共价值导向间角力的加剧等也是亟待探究的问题。基于以上的考察,笔者认为,大数据时代我国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的价值导向如下:一、在知识本质观上,应超越二元对立,更为重视事物间相关关系的寻求方式;二、在知识习得观上,应坚持复合的知识习得方式、建构主动的知识习得心向;叁、在知识价值观上,应坚持知识的工具价值性与文化性、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历史、具体地统一。最后,实现我国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的现实路径如下:一、在教育内容上,全面推行通识教育;二、在教育途径上,提升大学生的大数据素养;叁、在评价体系上,改革急功近利的知识评价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知识观转变论文参考文献

[1].范春利.创新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研究[D].渤海大学.2019

[2].虞杰.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知识观转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彭帅.知识观转变视野中的高校教学过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

[4].张帆.浅议知识观转变中的教学评价变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

[5].李建军.1957年毛泽东知识分子观转变的几点原因分析[J].江汉论坛.2009

[6].张九洲,房慧.知识观转变与课程改革——从现代到后现代[J].大理学院学报.2008

[7].杨莉.课程知识观的转变:理论与现实——兼论课程知识观转变的困境[J].内蒙古教育.2008

[8].张丰清.1957年毛泽东知识分子观转变的几点原因分析[C].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2007

[9].白宗新.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J].江苏高教.2006

[10].白宗新.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知识观转变论文-范春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