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防治策略研究

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防治策略研究

论文题目: 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防治策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作者: 吴道喜

导师: 李义天

关键词: 长江中游,洪水特性,洪水调度,洪灾成因,洪灾防治策略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长江流域洪灾最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以上的荆江洞庭湖区,在历史大洪水造成的洪灾中,区域内的湖南、湖北两省历来灾情最为严重。该区域内洪水特性、防洪体系、洪灾形势演化均具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复杂特性。并且,由于该区域是紧邻三峡水库下游的冲积河道,在不远的将来其防洪情势将发生明显变化。结合该区域开展研究,不但有助于为区域防洪提供参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所采用的方法、思路对其他流域也具有借鉴意义。 长江中游水情、水系、防洪工程体系均十分复杂,为达到防御洪灾的目的,不仅要对洪水的水文规律全面总结,还要克服区域范围大,灾害模拟困难等难点,以科学的防御策略指导工程体系的运行。同时长江中游泥沙冲淤幅度大,江湖关系持续变化,为达到减轻洪灾的目的,要结合水、沙耦合成灾的特点,深入剖析孕灾环境形成的原因、变化的趋势,以合理可行的治理对策为区域的中长期规划提供参考。当前,关于以上两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长江中游灾害的特点,本文针对洪水形成的水文规律,不同类型洪水调度模拟,洪灾环境形成原因、发展趋势,洪水防治对策展开多方面的研究。研究过程不但注重了历史和当前情况,对三峡建库初期也进行了预估。研究方法方面,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克服区域内复杂水系、水情、工情等因素所引起的困难,实现对洪水过程特征的描述。在趋势预测方面,突破以往的局限,在典型水患区的灾害形成机理、发展规律方面形成新的认识。本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的思路,从“防”和“治”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了三峡在内的各种因素,对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演变趋势、防治对策等方面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见解。全文的主要工作可以汇总如下: (1) 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在已有洪水演进和调度数学模型基础上改进,建立能够适用于长江中游洪水调度的水文一水力学复合模型。水文学模型降低了模型对边界条件、区间入流等方面要求,水力学模型能够模拟出详细的洪水吞吐过程以及任意位置的水文信息,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型各自的优缺点。水力学模型建立在区域水系整体概化的基础上,不同于以往的分区计算,从而在计算速度、精度等方面有所进步。 (2) 在洪水遭遇规律及工程体系效果评价方面:详细分析长江中游的洪水遭遇情况,以之为基础,得到长江中游各种标准、各种类型的防洪设计洪水;以长江中游实际的防洪工程体系为原型,运用建立的洪水调度模型对1954年、1995年,1996年和1998年等典型类型不同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进行调度运用,同时考虑了三峡建库前后对洞庭湖区洪水调度的影响。 (3) 在机理认识和趋势预测方面:采用历史资料分析等手段,揭示长江中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 长江中游洪水特性

2.1 洪水来源与组成

2.2 洪水遭遇分析

2.3 防洪设计洪水选取

2.4 三峡建库前后防洪设计洪水推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中游洪水调度

3.1 调度模型的建立

3.2 调度模型的验证

3.3 三峡建库前后不同来洪条件下洪水调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发展趋势

4.1 水沙耦合成灾的演变历史

4.2 上游生态环境破坏对中游泥沙输移的潜在影响

4.3 三峡水库对长江中游水沙灾害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江中游洪灾防治策略

5.1 长江中游洪灾治理的历史

5.2 长江中游水患影响因素

5.3 长江中游洪灾防治对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03-27

相关论文

  • [1].长江中游江湖关系与防洪形势研究[D]. 宁磊.武汉大学2010
  • [2].长江中下游江湖水交换规律研究[D]. 赵军凯.华东师范大学2011
  • [3].基于GIS的洪灾风险管理系统[D]. 李娜.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2
  • [4].长江中游平原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 陶建平.华中农业大学2004
  • [5].基于RS和GIS的水文模型以及洪灾监测评估系统的研究[D]. 彭定志.武汉大学2005
  • [6].水库下游河床调整及防护措施研究[D]. 黄颖.武汉大学2005
  • [7].洪灾的危害及其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 谭红专.中南大学2004
  • [8].水沙变异条件下河流系统调整机理及其功能维持初步研究[D]. 孙昭华.武汉大学2004
  • [9].流域水沙输移模型及其在长江上中游的应用[D]. 邓金运.武汉大学2003
  • [10].水库下游水沙过程调整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步研究[D]. 张为.武汉大学2006

标签:;  ;  ;  ;  ;  

长江中游洪灾成因及防治策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