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理论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采矿工程
作者: 钟爽
导师: 刘志斌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基质改良,限制因子,自维持
文献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前,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未经治理的矿山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所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已经势在必行。本文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实践,在总结了矿山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地论述了生态学原理在各种矿山生态恢复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在矿山基质改良过程中应遵循协同适应原理及限制因子原理; 在矿山植被选择过程中应遵循生态演替原理及生态位原理; 在矿山植被配置过程中应遵循密度制约原理及物种多样性原理等等; 以及在构建矿山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应引入各种动物、微生物,以便增加矿山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并结合黑岱沟露天煤矿生态恢复的案例总结了生态恢复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同时,为了预测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效果,生态恢复后的矿区生态系统是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其利用价值,本文运用了土地适宜性评价对矿山生态恢复后的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对其最终利用方向进行了规划; 应用了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对生态恢复工程的投入、产出效益进行了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在矿区构建了合理的景观格局,最终在矿区建立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稳定的、自维持的生态系统。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生态恢复的概念
1.2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概念
1.3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一般方法
1.4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重大意义
1.5 国内外矿山生态恢复的历史和现状
1.5.1 国外矿山生态恢复的历史和现状
1.5.2 国内矿山生态恢复的历史和现状
1.6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2 矿山废弃地类型、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1 矿山废弃地的类型及特点
2.2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矿山废弃地重建面临的问题
3.1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所面临的主要生态学问题
3.2 矿山弃地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
3.3 矿山废弃地生态系统恢复应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3.4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种类及方法
4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基质改良
4.1 矿山废弃地的土壤性质
4.1.1 矿山废弃地的物理性质
4.1.2 矿山废弃地的化学性质
4.2 植被的自然恢复
4.3 基质改良
4.3.1 表土覆盖
4.3.2 直接改良
4.3.3 改善pH值
4.3.4 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
4.3.5 改善土壤的营养水平
4.3.6 粉煤灰的利用
4.4 土壤微生物的恢复
4.5 土壤动物的恢复
5 矿山废弃地植被的选择
5.1 矿山废弃地植被选择的基本原则
5.2 先锋植物的选择
5.3 植被的选择
5.4 植被结构的设计
5.4.1 植被的种植密度
5.4.2 矿山植被的配置
5.4.3 树种组成
6 矿山生态恢复过程中应用的评价方法
6.1 生态系统成功恢复的指标及评价
6.1.1 早期的评价方法
6.1.2 生态功能分析
6.2 矿山废弃地景观评价
6.2.1 矿山废弃地的景观生态特征
6.2.2 矿山废弃地的景观评价
6.2.3 评价方法
6.3 矿山废弃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6.3.1 矿山废弃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原则
6.3.2 矿山废弃土地资源类型的分
6.3.3 矿山各类废弃土地适宜性评价
6.3.4 露天排土场适宜性评价及开发利用途径
6.4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经济效益分析
6.4.1 生态恢复投资的构成
6.4.2 生态恢复的经济效益计算
6.4.3 生态恢复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7 黑岱沟露天煤矿矿区生态恢复
7.1 矿区自然状况
7.1.1 矿区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7.1.2 矿区地层及地形、地貌
7.1.3 水文地质
7.1.4 土壤与植被
7.1.5 矿区社会经济状况
7.2 矿区生态恢复现状
7.2.1 矿区对土地的占用情况
7.2.2 生态恢复现状
7.3 矿区土壤改良
7.3.1 矿区覆盖土的土壤性质
7.3.2 土壤改良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7.3.3 矿区土壤的改良方法
7.4 矿区种植物种的选择
7.4.1 选择种植物种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7.4.2 牧草选择
7.4.3 树种的选择
7.5 矿区植被的配置模式
7.5.1 矿区植被的配置模式遵循的生态学原理
7.5.2 矿区植被的配置模式
7.5.3 构建矿区生态系统
7.5.4 黑岱沟矿区生态恢复过程中违背生态学基本原理的现象
7.6 黑岱沟露天煤矿矿区水库及周边景观区景观生态评价
7.6.1 矿区生态恢复概况和意义
7.6.2 现状评价
7.6.3 景观评价
7.6.4 景观的稳定性分析
7.6.5 景观的生物恢复分析
7.6.6 矿区生态系统自然景观的生产能力的评价
7.6.7 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7.7 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
7.8 矿区生态恢复经济评价
7.8.1 投资费用估算
7.8.2 经济效益分析
7.9 综合环境影响
7.10 社会效益
8 结论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6-05-11
参考文献
- [1].北京首钢铁矿生态恢复及效果评价[D]. 李江锋.北京林业大学2007
- [2].矿区开发中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问题研究[D]. 刘建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 [3].排土场生态恢复三维场景模拟方法研究[D]. 高飞.山东农业大学2012
- [4].有色金属矿山强酸性尾矿库无土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 曾宪坤.南昌大学2017
- [5].徐州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 王绍蒙.中国矿业大学2015
- [6].义马市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探究[D]. 吴琳琳.河南农业大学2009
- [7].煤炭矿区生态恢复与对策研究[D]. 戴钦.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8].石灰岩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营建研究[D]. 宋丹丹.河北农业大学2012
- [9].江苏省露采矿山岩质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D]. 程勇.南京林业大学2006
- [10].阜新矿业废弃地现状及生态恢复技术[D]. 马丹丹.东北师范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基于GIS的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规划方法研究[D]. 白汀汀.河北工程大学2007
- [2].重庆地区矿山开采沉陷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恢复研究[D]. 王关平.重庆大学2005
- [3].门头沟废弃矿山生态治理理论与技术研究[D]. 孙明迪.北京林业大学2006
- [4].煤炭矿区生态恢复与对策研究[D]. 戴钦.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5].济宁煤矿塌陷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研究[D]. 孙岩.山东大学2006
- [6].门头沟龙凤岭废弃矿生态修复效益评价研究[D]. 石健.北京林业大学2007
- [7].四川省矿山土地复垦评价及生态重建对策研究[D]. 周家云.成都理工大学2005
- [8].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理论与制度研究[D]. 朱茜.中国政法大学2006
- [9].阜新矿业废弃地现状及生态恢复技术[D]. 马丹丹.东北师范大学2006
- [10].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恢复对策研究——以石灰石矿山开采为例[D]. 崔立昌.河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