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射箭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自从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射箭项目一直扮演“千年老二”的角色。无论是从项群训练理论的角度,还是从中韩两国的情况比较分析,中国射箭未能实现奥运金牌梦的主要根源,不在于种族,不在于经济,也不在于体制,主要在于中国箭坛对射箭项目的本质规律认识不够,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训练体系,训练效率不高。资料查阅及专家访谈结果表明动作技术不过硬是射箭成绩徘徊不前的主要因素。射箭的肢体动作幅度小,简单的手段和分析不能满足其需要,笔者结合各种运动生物力学仪器优点及射箭项目的特性,选用Qualisisy红外光点测试系统、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raxon肌电遥测系统等对国家队射箭队运动员进行多方位的测试,运用相关软件及数理统计方法,对运动员的射箭动作技术,从射箭动作的姿态构架、肢体运动特点,身体姿态平衡稳定性、足底压力中心分布、肌电特性等进行全面分析,结论及建议如下:结论:第一,姿态角、肌肉用力激活程度、举弓阶段主要用力肌肉激活顺序、举弓、开弓时间等的一致性可作为射箭技术动作评价指标;第二,各动作阶段所用时间的长短不能作为技术评价指标,但举、开弓的时间相对较固定,开举弓时间比与中国国家队射箭成绩正弱相关达到显著性;第三,闭眼状态下足底压力中心单位面积轨迹长与144支箭最好成绩正相关达到显著性,可作为身体素质、选材及成绩预测的参考依据;实射时身体平衡的足底压力中心指标与成绩的相关程度具有个体性差异、阶段性差异;第四,射箭运动员实射时身体在前后方向上的稳定性较差,这与运动员的站立姿态、腹背肌力量的不匹配以及射箭没有专业运动鞋有关;第五,运动学及肌电学都表明中国射箭训练对举弓、开弓阶段的重视不够,背部肌肉用力特征不明显,撒放技术合理性不高。建议:第一,快节奏只是个别运动员的特点,不能因为团体比赛时限缩短而过多强调快节奏,训练的重点还应放在动作的质量上。第二,采用振动法或不稳定支撑面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力量训练。因为这两种训练方法不仅可激活多数情况下不能激活的运动神经元使力量增加,而且可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同时也使本体感受器得到训练,从而增强对射箭动作的感觉能力;第三,为射箭运动员定制或选择有防滑块鞋底、前后上翘程度符合运动员脚型特点的射箭专用鞋,既可以适合比赛地面特点又能增加稳定性;第四,适当重视举弓阶段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