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型大学作为推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力量,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科技竞争能力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建立新型教育体制,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是有着根本的重要作用的。因此,在研究型大学的范畴中来考虑教师的角色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共五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分析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角色研究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的介绍、理论发展综述的介绍还有相关定义的介绍。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是关于研究型大学角色。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提出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可能性,有助于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分析的准确定位。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调查。旨在对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和现状进行数据比对,这是得出结论的基础。论文的第四部分是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的定位及转换。包括:从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向引导者过度:从管理的实施者向决策者过度;从忽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向重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转变;从远离学生的学者形象向走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研究者形象转变;从传授经典知识为主向注重传授学术前沿知识转变;从单一的教学方法向多样的教学方法转变;从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关于研究型大学教师角色转换的策略。包括:构建先进的理念,培养一流的创新型人才;明确教师的管理职能,减轻教师压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厚德博学为人师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什么样的大学教师受欢迎?[J]. 青年教师 2009(06)
- [2].论大学教师教育者专业实践的改善及其实现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2)
- [3].大学教师权益损害的救济机制研究[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4].关于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4)
- [5].大学教师学术身份与科研公共性的关联性研究——基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J]. 教师教育学报 2020(01)
- [6].“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申论[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06)
- [7].大学教师究竟因何流动——一种非接触式研究方法的引入[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01)
- [8].大学教师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创新[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1)
- [9].大学教师发展的意蕴与特征[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07)
- [10].“互联网+”教育浪潮下开放大学教师信息化领导力何以可为[J]. 数字教育 2020(02)
- [11].试论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的晋升[J]. 高教探索 2020(04)
- [12].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教师发展探析[J]. 科技风 2020(17)
- [13].印度卓越大学教师劳动关系:既成矛盾与治理结构[J]. 大学教育科学 2020(03)
- [14].研究型大学教师的教学现状与困境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 2020(03)
- [15].问题与对策: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探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20(11)
- [16].开放式“推—拉”理论——人工智能视角下的大学教师流动研究理论创新[J]. 教育学术月刊 2020(06)
- [17].《自我的回归——大学教师自我认同的逻辑》推介[J]. 职教通讯 2020(08)
- [18].后疫情时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将逐步走向自觉[J]. 高等理科教育 2020(04)
- [19].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大学教师教学学术制度保障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11)
- [20].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创新的主体关系与路径突破[J]. 全球教育展望 2018(11)
- [21].大学教师评价“尺度”建构:以发达国家为观照[J]. 江苏高教 2018(12)
- [22].学科·知识·权力——大学教师课程权力的历史社会学分析[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06)
- [23].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意蕴与实施策略——基于美国若干所一流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实务的解析[J]. 高校教育管理 2019(02)
- [24].大学教师学术权利的内涵解析[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25].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 教育文化论坛 2019(03)
- [26].大学教师发展:理念定位与体系构建[J]. 高等理科教育 2019(03)
- [27].人工智能时代开放大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策略研究[J]. 科技资讯 2019(30)
- [28].大学教师实现“卓越教学”的动力机制探寻——基于期望价值理论的视角[J]. 山东高等教育 2019(05)
- [29].2004—2018年我国大学教师角色研究进展分析[J]. 运城学院学报 2019(05)
- [30].大学教师的社会使命及其实现[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