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非圆异型截面零件的加工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占据着一个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动静压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主轴运动轨迹控制为出发点,研究了主动节流混合滑动轴承系统及其转子运动轨迹的控制技术,以期为非圆异型机械零件的加工提供一条新途径,并相应地进行了有关的理论模型分析、仿真和实验研究。综合分析了传统的非圆零件加工和数控加工方法及各种微进给伺服机构装置,首次提出了通过控制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的方法,来实现主轴的非圆定轨迹回转运动的新思路,以期为非圆异型机械零件加工开辟新途径。其实现思路是通过主动伺服节流控制技术,实时调节流入动静压混合轴承油腔的流体流量和压力,进而影响轴承封油面上的油膜压力分布,得到可控的油膜合力,以达到控制主轴的运动状态和轨迹的目的。进行了动静压混合轴承系统的基本理论研究。基于典型的4油腔动静压混合轴承-主轴系统,研究建立了主动滑动轴承系统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主轴的运动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导出了主轴倾转情形下轴承油膜压力分布的Revnolds方程和小孔节流轴承各油腔的流量平衡方程。设计建立了一种适用的液压伺服控制结构,并相应地给出了雷诺方程边界条件的修正方式。为全文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模型。研究了动静压混合轴承的可控性,为轴承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轴承的局部线性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可控性系数的概念来衡量混合轴承的可控性能,并分析研究了典型的4油腔混合轴承的参数对其静动态特性和可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轴承油腔面积对轴承的可控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油腔轴向宽度的影响尤为显著。随着油腔尺寸的增加,轴承的静压效应增强,轴承的可控性得到明显提高。轴承的同心节流比以及速度参数、节流器类型对轴承的可控性系数影响不大,但对油膜的刚度、阻尼系数有较大影响,同样会影响到轴承的可控性。研究了混合轴承系统基于模糊逻辑的自适应变结构滑模控制方法。基于T-S动态模糊模型的系统分析方法,采用多个局部线性模型来近似逼近系统的整体非线性模型,得以用线性化的分析方法和较小的控制增益来构建滑模变结构控制(SMC),克服一般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和求解的困难,有效改善模型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又采用模糊逻辑系统方法来逼近SMC中不连续的控制信号,且在线自适应调整模糊集合的参数,以补偿系统的不确定界,改善传统SMC中因控制切换所引起的抖振。通过对主动混合轴承-转子轨迹控制的仿真计算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在系统外部扰动和参数摄动情形下,主轴的轨迹跟踪均表现出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没有出现抖振现象。同时,对于无等效控制项方式的滑模控制也进行了仿真研究,其应用效果并无明显下降,而且更易于实现。研究了混合轴承-转子系统轨迹跟踪的离散变结构滑模控制方法。基于系统的线性化模型,采用离散趋近律的滑模到达条件,以一种在线估计的方法来预测系统的不确定性,并将其引入滑模控制算法中,同时给出一种自适应策略,在线调整离散趋近律参数,从而可以抵消掉系统的慢时变不确定量,以较低的控制增益获得系统的鲁棒性,有效降低准滑动模态区带的宽度。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对慢时变的系统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主轴的轨迹跟踪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设计研制了混合轴承系统实验平台,进行了轴承-转子运动轨迹控制的实验研究。设计制造了一种典型的4油腔混合轴承,研制了适用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采用了无等效控制项的连续滑模控制方法,并对比研究了PID控制器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滑模控制方法效果优于PID方法。在低速旋转情形下,主轴的振动响应得到有效降低,得到了比较满意的轴心轨迹跟踪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非圆轨迹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并发现和分析了进一步提高控制效果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2 动静压混合轴承的研究进展
  • 1.2.1 流体润滑理论的研究
  • 1.2.2 轴承结构的研究
  • 1.2.3 节流技术的研究
  • 1.3 主动滑动轴承的研究进展
  • 1.3.1 几何参数及膜厚控制
  • 1.3.2 流变流体
  • 1.3.3 主动节流及供油控制
  • 1.4 轴承主动控制技术概述
  • 1.4.1 PID控制
  • 1.4.2 最优控制
  • 1.4.3 自适应控制
  • 1.4.4 鲁棒控制
  • 1.4.5 智能控制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主动混合轴承-转子系统的理论模型
  • 2.1 轴承系统整体结构
  • 2.2 轴承系统建模分析
  • 2.2.1 转子运动描述
  • 2.2.2 转子动力学方程
  • 2.2.3 转子受力分析
  • 2.2.4 Reynolds方程
  • 2.2.5 流量平衡方程
  • 2.2.6 液压控制系统
  • 2.3 Reynolds方程的求解
  • 2.3.1 网格划分与方程离散
  • 2.3.2 边界条件
  • 2.3.3 数值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动混合轴承的可控性分析
  • 3.1 轴承特性系数
  • 3.2 轴承特性系数的计算
  • 3.2.1 扰动压力 Reynolds方程
  • 3.2.2 扰动流量方程
  • 3.3 轴承可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油腔尺寸对轴承可控性的影响
  • 3.3.2 节流比对轴承可控性的影响
  • 3.3.3 速度参数对轴承可控性的影响
  • 3.3.4 节流类型对轴承可控性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动混合轴承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 4.1 T-S模糊模型
  • 4.1.1 非线性系统的 T-S模糊模型描述
  • 4.1.2 T-S模糊模型的建立
  • 4.2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 4.2.1 常规滑模控制
  • 4.2.2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 4.3 混合轴承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 4.3.1 轴承系统的 T-S模型
  • 4.3.2 滑模控制器
  • 4.3.3 仿真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主动混合轴承系统的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
  • 5.1 系统离散模型描述
  • 5.2 离散滑模控制
  • 5.2.1 准滑模控制
  • 5.2.2 自适应滑模控制
  • 5.3 仿真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动混合轴承系统的轨迹控制实验
  • 6.1 实验方案
  • 6.1.1 实验系统构成
  • 6.1.2 液压系统
  • 6.1.3 电涡流传感器的标定
  • 6.1.4 轴承实验台的调整
  • 6.1.5 主要实验参数
  • 6.1.6 控制系统
  • 6.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2.1 系统初步辨识
  • 6.2.2 振动控制
  • 6.2.3 轨迹跟踪
  • 6.2.4 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外文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主动混合滑动轴承—转子系统运动轨迹控制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