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窦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鸭窦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在福建省的主要养鸭区开展鸭窦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从而为探明该病病原和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有利参考。方法:在福建省的主要养鸭区开展鸭窦炎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并无菌采集病料保存备用;在实验室对采集的病料进行细菌、支原体和病毒的分离培养;对经过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化试验结果可鉴定为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鸭窦炎大肠杆菌病进行有效防治措施的探讨。结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野鸭、北京鸭和半番鸭等品种鸭均可发病,但易感性存在一定差异,而其它品种鸭未见发病。该病主要发生于15~32日龄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低不一。从福建省罗源的野鸭场、福州的雏北京鸭场、莆田的野鸭场和泉州的半番鸭场病死鸭眶下窦分泌物中均分离到革兰氏阴性杆菌,根据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化试验结果,可确定分离的细菌为O57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而病毒和支原体的分离结果均为阴性。以分离的菌株通过人工感染雏鸭成功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鸭窦炎,表明O57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是鸭窦炎的病原体。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引起鸭窦炎的大肠杆菌来说,绝大多数(79.1%)的抗菌药物已出现耐药性。通过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高敏药物,并结合其它综合措施,成功控制了该病的蔓延。结论:O57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是鸭传染性窦炎的病原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病料
  • 2.1.2 试验用培养基
  • 2.1.3 试验用标准血清
  • 2.1.4 试验用微量发酵管
  • 2.1.5 试验用药敏纸片
  • 2.1.6 试验动物
  • 2.1.7 SPF 胚蛋
  • 2.2 方法
  • 2.2.1 流行病学调查
  • 2.2.2 病料的采集
  • 2.2.3 病料的处理
  • 2.2.4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2.2.5 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 2.2.6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2.2.6.1 细菌的分离培养
  • 2.2.6.2 细菌的鉴定
  • 2.2.7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
  • 2.2.7.1 细菌的生化特性测定
  • 2.2.7.2 细菌的致病性测定
  • 2.2.7.3 细菌的药敏性测定
  • 2.2.8 细菌的血清型鉴定
  • 2.2.8.1 O 抗原的制备
  • 2.2.8.2 O 抗原的鉴定
  • 2.2.9 鸭窦炎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流行情况
  • 3.1.1 传染源
  • 3.1.2 传播途径
  • 3.1.3 易感鸭及易感日龄
  • 3.1.4 发病率和病死率
  • 3.2 病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3.2.1 病毒的分离培养
  • 3.2.2 支原体的分离培养
  • 3.2.3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3.3 生物学特性
  • 3.3.1 生化特性
  • 3.3.2 致病性
  • 3.3.3 药敏性
  • 3.4 分离菌的血清型
  • 3.5 鸭窦炎型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鸭窦炎的病原
  • 4.2 鸭窦炎病原的差异性
  • 4.3 人工感染的途径
  • 4.4 鸭窦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
  • 4.5 药敏试验
  • 4.6 鸭窦炎的防治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草药治疗牛窦炎症[J]. 中兽医学杂志 2019(04)
    • [2].骶尾部潜毛窦炎16例诊治体会[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03)
    • [3].试用“长效抗菌剂”治疗马颚窦炎[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2(02)
    • [4].“长效抗菌剂”治疗马颚窦炎一例[J]. 养殖技术顾问 2012(03)
    • [5].育雏鸭谨防鸭窦炎[J]. 农村养殖技术 2008(09)
    • [6].育雏鸭谨防鸭窦炎[J]. 中国家禽 2008(08)

    标签:;  ;  ;  ;  

    鸭窦炎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