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流散文学得到广泛关注,而身份问题又是流散文学中的热门问题之一。生活在异质文化中的流散者遇到了怎样的身份问题呢?1960年出版的《卢布林的魔术师》(英语本)被誉美籍犹太作家辛格的代表作。评论家曾试图用各种方法,诸如原型批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等,来解读主人公雅夏。本文借助身份理论来探讨雅夏身份危机和辛格最终把雅夏塑造成虔诚的犹太人的目的和局限性。不同于生活在卢布林的虔诚的哈西德派犹太人,雅夏是一个犹太魔术师。他闯荡江湖,靠卖艺为生。流浪的生涯让他在自身文化身份构建中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但犹太文化和世俗文化抵制的状态却让雅夏的文化身份处于一种分裂,不稳定,流动,不断形成的状态。雅夏试图在自己的犹太文化身份和异教徒身份之间保持一种紧张的平衡,但是分裂的身份让他几近崩溃。矛盾之中,他决定割断自己与犹太文化的联系,彻底的融入到世俗文化之中。然而,潜意识里犹太传统文化的影响却又阻止他改宗,同化。在小说的结尾,雅夏回到卢布林,成为一名虔诚的犹太人。通过叙述雅夏最终转变成虔诚的犹太人,辛格反同化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辛格自身没有逃脱传统身份构建思路的影响,他的最终解决身份危机的办法对生活在现代美国的犹太人来说是缺乏可行性的。他们不可能像雅夏一样通过割断同外界的联系来建立稳定,单一的犹太文化身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叙事判断[J]. 宿州学院学报 2017(07)
- [2].《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焦虑心理探析[J]. 语文建设 2017(24)
- [3].论《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神秘主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1)
- [4].《卢布林的魔术师》中“背弃—回归”主题的空间解读[J]. 科技视界 2016(09)
- [5].《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的心路历程[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5(05)
- [6].从《卢布林的魔术师》看辛格小说的叙事艺术[J]. 芒种 2015(18)
- [7].试析《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传统饮食文化[J]. 作家 2013(02)
- [8].《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自我信仰的探寻[J]. 今古文创 2020(20)
- [9].“同化”主题下的自我救赎——论艾·巴·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术师》[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9(07)
- [10].为了灵魂的自由——从《圣经》解读《卢布林的魔术师》[J]. 青年文学家 2010(09)
- [11].论《卢布林的魔术师》的空间叙事艺术[J]. 名作欣赏 2013(30)
- [12].论《卢布林的魔术师》的回归主题[J]. 才智 2013(26)
- [13].《卢布林的魔术师》的精神分析解读[J]. 琼州学院学报 2012(06)
- [14].《卢布林的魔术师》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 云梦学刊 2012(06)
- [15].新历史主义解读《卢布林的魔术师》[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01)
- [16].“夹缝人”的思考——浅析《卢布林的魔术师》和《所罗门之歌》的“回归”主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7)
- [17].从《卢布林的魔术师》中女性形象解读艾·巴·辛格的犹太传统意识[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8].多重角色和多重性格的矛盾混合体——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的形象分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06)
- [19].语料库视角下《卢布林的魔术师》艺术特色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0].传统的背离与复归——《卢布林的魔术师》的主题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1].试论辛格的存在主义思想倾向——浅析《卢布林的魔术师》[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 [22].雅夏的自我探寻——《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性别身份建构[J]. 宿州学院学报 2016(08)
- [23].信仰的背弃与回归——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和他的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8)
- [24].空间表征、身份危机与伦理选择——《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形象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 2018(05)
- [25].雅夏“偷窃”背后的善良本性[J]. 大家 2010(19)
- [26].论《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矛盾的上帝观[J]. 长城 2013(02)
- [27].神性退隐之后——雅夏精神危机的启示[J]. 名作欣赏 2008(18)
- [28].“人为信条”与荒谬感——谈辛格的宗教观[J].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3)
- [29].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边缘人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以《卢布林的魔术师》《魔桶》《勿失良辰》为例[J]. 电影文学 2010(06)
- [30].当代意义上时间场与地域场的消解——解读“亚夏”的认同困境和精神危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