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氨短杆菌发酵及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合成辅酶A工艺研究

产氨短杆菌发酵及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合成辅酶A工艺研究

论文摘要

辅酶A(coenzyme A,CoA)广泛地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组织和细胞中,是乙酰化酶的辅酶,参与生物体内的乙酰化反应,起着传递乙酰基的作用,对糖、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起重要作用。目前,生产CoA的方法主要为微生物发酵法,所用菌种为产氨短杆菌。影响CoA发酵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菌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本课题针对国内CoA发酵水平还较低的现状,对菌种和培养基两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提高了CoA的发酵水平。同时,对产氨短杆菌发酵菌体进行了固定化,对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生产CoA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产氨短杆菌发酵CoA工艺研究(1)通过对原始菌种单细胞分离纯化,分离得到了一株产量较高的产氨短杆菌,用基础培养基发酵,CoA产量可达273 U/mL,比原始菌种的CoA产量(181U/mL)提高了50%。(2)通过种子生长曲线的测定,确定种子转种时种子质量控制指标,以种子液pH 6.4~6.6,菌种密度A在0.6~0.8之间为佳,最适种龄一般在18~20 h。(3)通过种子接种量实验,确定了较合适的接种量,接种量以10%~12.5%(v/v)CoA产量最高。(4)通过培养基灭菌方式实验,以采用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硫酸镁,121℃灭菌15 min;磷酸盐+尿素100℃灭菌5 min;分别冷却至30~32℃后合并的灭菌方式为佳。灭菌后培养液色泽较浅,发酵周期短,CoA产量高。(5)通过有机氮源组合实验,确定了最佳组合为蛋白胨与玉米浆粉。以蛋白胨与玉米浆为有机氮源,发酵周期短,CoA产量高。(6)通过系列培养基成分浓度实验,确定了较合适的培养基配比。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10%,蛋白胨1.2%,玉米浆粉0.8%,硫酸镁1%,KH2PO41%,K2HPO4 1%,尿素0.7%。用此培养基配比摇瓶发酵,CoA产量达360 U/mL,比使用基础配方的CoA产量(273 U/mL)提高30%以上。(7)前体分两次加入优于一次性加入。第一次加入前体总量的3/4,6 h后第二次加入前体总量的1/4,CoA产量达420 U/mL,比一次性加入前体的CoA产量(372 U/mL)提高约12%。(8)10 L发酵罐放大实验结果较理想,CoA产量达到527 U/mL,比摇瓶实验工艺CoA产量(420 U/mL)提高了约25%。2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的制备及其合成CoA的初步研究(1)通过对不同载体制备的固定化细胞的凝胶性能及CoA合成能力的综合考察,筛选出的制备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合适载体为卡拉胶-魔芋胶-刺槐豆胶。(2)通过凝胶配方的优化实验,确定复合凝胶的最佳配方为:卡拉胶1.0%,魔芋胶0.4%,刺槐豆胶0.4%。(3)通过培养液配方的优化实验,确定合成CoA的前体培养液浓度为:ATP2%,泛酸钙0.3%,半胱氨酸0.3%。(4)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在中性或偏酸性培养液中合成CoA的能力较强,在偏碱性环境中合成CoA的量很少。(5)在前体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苯扎溴铵有利于CoA的合成,苯扎溴铵的最适浓度为0.05%。(6)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经过凝胶配方优化和培养液配方优化后,CoA最高产量可达360 U/mL,在重复使用8次后,CoA合成能力仍保存50%以上。3本课题研究的成果(1)通过对产氨短杆菌菌种的分离纯化、种子培养质量指标控制、发酵培养基和前体物质加入方式的研究,摇瓶发酵CoA的产量达到420 U/mL,比原始菌种和基础培养基摇瓶发酵CoA的产量181 U/mL提高了130%。(2)10 L发酵罐放大实验结果较理想,CoA产量达到527 U/mL,比摇瓶实验工艺CoA产量(420 U/mL)提高了约25%,比国内发酵生产工艺CoA产量(平均250 U/mL)提高了110%。(3)制备了以卡拉胶-魔芋胶-刺槐豆胶为合适载体的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确定了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合成CoA的合适条件。在优化的条件下,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细胞的产量可达360 U/mL,为进一步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1 CoA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生化功能和应用
  • 1.1 CoA简介
  • 1.2 CoA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
  • 1.2.1 CoA的化学组成
  • 1.2.2 CoA的理化性质
  • 1.3 CoA的生物合成和体内代谢
  • 1.4 CoA的生化功能
  • 1.5 CoA缺乏引起的症状
  • 1.6 CoA的临床应用
  • 1.7 营养保健作用
  • 2 CoA的含量(效价)测定方法
  • 2.1 磺胺乙酰化酶(鸽肝酶)法
  • 2.2 磷酸乙酰化酶法(PTA酶法)
  •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3 CoA的生产方法
  • 3.1 动物脏器猪肝提取法
  • 3.2 酵母提取法
  • 3.3 微生物发酵法
  • 3.3.1 干细胞法
  • 3.3.2 直接培养法
  • 3.3.3 提高CoA发酵水平的途径
  • 4 固定化细胞技术及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合成CoA
  • 4.1 固定化细胞技术概述
  • 4.1.1 固定化细胞技术定义
  • 4.1.2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的优点
  • 4.1.3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
  • 4.1.4 固定化细胞常用载体
  • 4.1.5 固定化细胞技术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 4.2 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合成CoA
  • 5 CoA的分离纯化
  • 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拟解决的问题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产氨短杆菌发酵CoA工艺研究
  • 1 仪器、设备和材料
  • 1.1 仪器和设备
  • 1.2 材料
  • 1.2.1 菌种
  • 1.2.2 试剂
  • 2 方法
  • 2.1 基础培养基
  • 2.2 菌种对CoA发酵的影响
  • 2.2.1 原始菌种CoA生产能力考察
  • 2.2.2 菌种自然分离纯化
  • 2.2.3 菌种生长曲线及培养质量指标的控制
  • 2.2.4 接种量对发酵周期、菌量和CoA产量的影响
  • 2.3 培养基对CoA发酵的影响
  • 2.3.1 培养基灭菌方式对培养液色泽、发酵周期和CoA产量的影响
  • 2.3.2 不同有机氮源及组合对发酵周期、菌量和CoA产量的影响
  • 2.3.3 蛋白胨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2.3.4 玉米浆粉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2.3.5 尿素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2.3.6 葡萄糖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2+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2.3.7 磷酸盐、Mg2+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2.4 前体物质加入方式对CoA产量的影响
  • 2.5 10L发酵罐放大实验
  • 2.5.1 10L发酵罐实验
  • 2.5.2 10L罐CoA发酵代谢曲线测定
  • 3 分析方法
  • 3.1 发酵液CoA效价的测定
  • 3.1.1 乙酰化酶(鸽肝酶)的制备
  • 3.1.2 CoA效价测定
  • 3.1.2.1 所需溶液的配制
  • 3.1.2.2 测定CoA效价步骤
  • 3.2 发酵液葡萄糖含量测定
  • 3.3 培养液菌种量(菌种密度)的测定
  • 4.结果与讨论
  • 4.1 菌种对CoA发酵的影响
  • 4.1.1 菌种自然分离纯化
  • 4.1.2 菌种生长曲线及培养质量指标的控制
  • 4.1.3 接种量对发酵周期、菌量和CoA产量的影响
  • 4.2 培养基对CoA发酵的影响
  • 4.2.1 培养基灭菌方式对培养液色泽、发酵周期和CoA产量的影响
  • 4.2.2 不同有机氮源及组合对发酵周期、菌量和CoA产量的影响
  • 4.2.3 蛋白胨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4.2.4 玉米浆粉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4.2.5 尿素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4.2.6 葡萄糖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2+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4.2.7 磷酸盐、Mg2+浓度对CoA产量的影响
  • 4.3 前体物质加入方式对CoA产量的影响
  • 4.4 10L发酵罐放大实验
  • 4.4.1 10L发酵罐实验结果
  • 4.4.2 CoA发酵代谢曲线
  • 5 小结
  • 第三章 固定化产氨短杆菌的制备及其合成CoA的初步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2.1 菌种
  • 1.2.2 试剂
  • 2 方法
  • 2.1 菌体细胞的培养与收集
  • 2.1.1 培养基配方
  • 2.1.2 菌体的培养
  • 2.1.3 菌体的收集
  • 2.2 不同载体固定化细胞的制备
  • 2.2.1 用海藻酸钠固定化
  • 2.2.2 用聚丙烯酰胺固定化
  • 2.2.3 用聚乙烯醇固定化
  • 2.2.4 用卡拉胶固定化
  • 2.2.5 CoA的合成条件
  • 2.2.6 不同载体对CoA合成的影响
  • 2.2.7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CoA合成的影响
  • 2.2.8 不同载体制备的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
  • 2.3 固定化细胞合成CoA的条件优化
  • 2.3.1 凝胶配方的优化
  • 2.3.2 前体培养液配方的优化
  • 2.3.3 前体培养液pH值对CoA合成的影响
  • 2.3.4 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对CoA合成的影响
  • 2.3.5 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考察
  • 2.4 分析方法
  • 2.4.1 凝点的测定
  • 2.4.2 凝胶强度的测定
  • 2.4.3 菌体细胞泄漏的比较
  • 2.4.4 CoA效价的测定
  • 3 结果与讨论
  • 3.1 载体的选择
  • 3.1.1 用海藻酸钠固定化
  • 3.1.2 用聚丙烯酰胺固定化
  • 3.1.3 用聚乙烯醇固定化
  • 3.1.4 用卡拉胶固定化
  • 3.1.5 不同载体制备的凝胶的性能比较
  • 3.1.6 CoA合成能力的比较
  • 3.1.7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CoA合成的影响
  • 3.1.8 不同方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比较
  • 3.2 固定化细胞合成CoA的条件优化
  • 3.2.1 凝胶配方的优化
  • 3.2.2 优化前体培养液配方的正交试验分析
  • 3.2.3 前体培养液不同pH对CoA合成的影响
  • 3.2.4 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对CoA合成的影响
  • 3.2.5 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辅酶A致过敏反应1例[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07)
    • [2].顶空GC测定辅酶A中有机溶剂残留量[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0(12)
    • [3].辅酶A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并脑外伤40例及护理分析[J]. 中国药业 2015(15)
    • [4].梯度洗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注射用辅酶A有关物质[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9(02)
    • [5].辅酶A的冻干工艺及其性状结构[J]. 化工学报 2011(11)
    • [6].辅酶A降低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J].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0(01)
    • [7].辅酶A、肌苷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2(06)
    • [8].产氨短杆菌产辅酶A反应体系的优化设计[J].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8(04)
    • [9].注射用辅酶A、三磷酸腺苷二钠及肌苷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 中国药师 2017(01)
    • [10].利血生联合辅酶A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2(12)
    • [11].一次性大剂量辅酶A对餐后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影响[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10)
    • [12].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02)
    • [1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4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13(01)
    • [14].基于结合位点的辅酶A结合蛋白家族的分类[J]. 物理化学学报 2011(05)
    • [15].ICP发射光谱法测定辅酶A中金属元素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10(07)
    • [16].不同载体制备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合成辅酶A的研究[J]. 食品与药品 2009(03)
    • [17].聪耳通窍汤联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04)

    标签:;  ;  ;  ;  

    产氨短杆菌发酵及固定化产氨短杆菌合成辅酶A工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