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世界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以能源的高速消耗为代价的。目前存在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主要都是由于能源结构的单一化所带来的,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不可再生能源储量的有限性和使用的局限性。据专家预测,至2050年,世界的能源结构将会由化石能源逐渐转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就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如果人类利用生物质作为能源来源,无论是作为粮食、取暖、发电或生产液体燃料,都符合大自然的循环体系。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也极其丰富。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生物质能技术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发展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就更显迫切和重要。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有众多有利条件来支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是从自然资源禀赋来看,吉林省的生物质能源蕴藏量十分丰富。二是拥有利用能源农业的科学技术。三是吉林省对生物质能的初步利用已实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及特殊的省情,吉林省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在低温条件下,沼气利用和秸秆气化推广的资金短缺问题。二是秸秆资源利用不经济的问题。所以研究吉林省秸秆资源的利用模式,对促进吉林省的区域循环经济并使之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技术路线图、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等相关理论的综述,奠定全文的理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出适合吉林省省情的秸秆资源利用的技术路线图并得出应该建立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具体而言,通过在介绍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的基本模式及模式构造的基础上,确定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生网络,以此形成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模式。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模式能够将整个工业系统变成各种资源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双赢。

论文目录

  •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技术路线图理论
  • 2.1.1 技术路线图的内涵
  • 2.1.2 技术路线图的发展
  • 2.1.3 技术路线图的作用
  • 2.1.4 技术路线图的基本框架
  • 2.2 循环经济理论
  • 2.2.1 循环经济的内涵
  • 2.2.2 循环经济的原则
  • 2.2.3 循环经济的特征
  • 2.2.4 循环经济的基本框架
  • 2.3 生态工业园理论
  • 2.3.1 生态工业园的内涵
  • 2.3.2 生态工业园的特点
  • 2.3.3 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共生系统
  • 2.3.4 生态工业园的基本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 3.1 世界先进国家生物质秸秆资源研究与应用概况
  • 3.1.1 美国生物质秸秆资源应用现状
  • 3.1.2 欧盟生物质秸秆资源应用现状
  • 3.2 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 3.2.1 秸秆能源
  • 3.2.2 秸秆还田
  • 3.2.3 秸秆饲料
  • 3.2.4 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
  • 3.3 吉林省生物质秸秆资源的发展现状
  • 3.3.1 吉林省生物质秸秆资源的发展优势
  • 3.3.2 吉林省生物质秸秆资源发展存在的不足
  • 3.4 秸秆资源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 3.4.1 技术路线图的类型
  • 3.4.2 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 3.4.3 秸秆资源技术路线图的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建设
  • 4.1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的基本模式
  • 4.1.1 从共生行为方式的角度来分析工业共生模式
  • 4.1.2 从共生组织化程度的角度来分析工业共生模式
  • 4.2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模式的构造
  • 4.2.1 逆向物流模式的构造
  • 4.2.2 绿色供应链模式的构造
  • 4.3 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共生网络构建
  • 4.4 生态工业园模式的技术路线图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关于促进吉林省秸秆资源合理利用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 5.1 政府层面
  • 5.1.1 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制定合理有效措施
  • 5.1.2 强化政府服务意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5.1.3 增加政府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工作
  • 5.2 科研机构层面
  • 5.2.1 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完善秸秆利用技术模式
  • 5.2.2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逐步提高园区创新能力
  • 5.3 企业层面
  • 5.3.1 突出市场导向,拉动园区持续发展
  • 5.3.2 培养龙头企业,积极促进企业发展
  • 5.3.3 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园区企业发展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玉米秸秆打捆回收技术特点及推广途径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9(12)
    • [2].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0(01)
    • [3].论秸秆综合利用在农业环保治理中的作用[J]. 环境与发展 2019(11)
    • [4].以“疏”代“堵”优化公共治理——对禁烧秸秆现象的思考[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9(05)
    • [5].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利弊分析及收储运对策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22)
    • [6].大姜秸秆的应用现状、对策及技术展望[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S1)
    • [7].不同机械化处理方式对秸秆回收品质的影响分析[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1)
    • [8].湘西自治州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状况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2)
    • [9].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科学种养 2020(03)
    • [10].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J]. 江西农业 2020(02)
    • [11].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03)
    • [12].秸秆作为建筑墙体材料的应用与发展[J]. 低温建筑技术 2020(01)
    • [13].高邮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02)
    • [14].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45%[J]. 农村新技术 2020(01)
    • [15].如何让废秸秆变成“软黄金”——睢宁县打造生态乡村循环农业的创新之路[J]. 当代农机 2020(01)
    • [16].玉米秸秆基材料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 2019(06)
    • [17].丘陵区秸秆肥料化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20(05)
    • [18].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8)
    • [19].密山市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07)
    • [20].高效利用“秸能”,共建美丽乡村——“互联网+秸秆”的离田创收思路[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4)
    • [21].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探究[J]. 山西农经 2020(06)
    • [22].庄稼秸秆切勿焚烧 过失酿祸也可定罪[J]. 云南农业 2020(02)
    • [23].玉米秸秆的机械化处理方式与发展特点[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04)
    • [24].辽宁省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20(04)
    • [25].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05)
    • [26].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探析[J]. 农场经济管理 2020(04)
    • [27].黑龙江省两区秸秆综合利用现状、途径及对策[J]. 湖北农机化 2020(05)
    • [28].浅谈秸秆综合利用技术[J]. 河北农机 2020(04)
    • [29].秸秆捆烧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现代化工 2020(07)
    • [30].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研究[J]. 现代农业 2020(06)

    标签:;  ;  ;  ;  ;  

    吉林省秸秆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