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模拟器论文-孟辉,薛青

坦克模拟器论文-孟辉,薛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坦克模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拟器,云理论,评估

坦克模拟器论文文献综述

孟辉,薛青[1](2015)在《基于云理论的坦克驾驶模拟器训练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装备作战仿真技术进行模拟训练是解决实战化训练问题的突破口,而对于模拟训练来说,评估问题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难题。针对该问题,以坦克驾驶模拟器训练效果评估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云理论知识,建立云模型对定性数据进行了处理和综合评估,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处理定性-定量指标综合评价问题以及仿真系统的效果评估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郑长伟,林敏[2](2014)在《某型坦克训练模拟器自动跟踪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型坦克训练模拟器是用于训练坦克乘员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设备,该型坦克装有热成像自动跟踪系统,目标自动跟踪射击方法已成为主要射击模式。因此,自动跟踪系统仿真是该模拟器的重要部分。本文系统介绍了自动跟踪系统及其仿真设计方案,并从目标动态热特性仿真和目标跟踪仿真算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自动跟踪系统仿真的关键技术。(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期刊2014-10-09)

陈宁[3](2014)在《越野环境坦克驾驶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坦克驾驶模拟器是一种主要用于保障坦克驾驶员在特定的训练场地或生疏地形进行实车驾驶模拟训练的设备。利用此模拟训练系统,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新装备数量少、实车驾驶训练保障复杂、器材损耗大、受训练时间和天气影响等问题,而且可为坦克驾驶员提供在生疏地形进行驾驶训练的实践机会,对提高坦克驾驶员训练水平,减少训练时间,降低训练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相融合的集合。而且此种人机交互技术是解决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连接问题的新方法。本论文提出一种新的坦克数学模型转动惯量计算方法:转动惯量的叁维分割法。将坦克数学模型在叁维空间内分割为一定数量的长方体质量块,并用长方体质量块中心点代替质量块,在计算坦克的转动惯量时,计算所有中心点相对某转动轴的转动惯量。运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将坦克车体的真实结构理想化为一个长方体数学模型,增大数学模型与研究对象的结构差距,而且可以减少将坦克数学模型质量分配到不存在坦克车体部件的物理空间上。通过去除坦克数学模型中的冗余部分,真实的反应坦克车体的真实结构。因为转动惯量叁维分割法考虑了不同叁维空间位置质量点相对转动轴的距离不同对计算值带来的影响,所以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数学模型转动惯量更加接近现实中坦克车体的真实转动惯量。对坦克翻越复杂路面时的运动进行了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包括以下四种地形:单边障碍、竖直墙壁、上/下坡、沟壑。对于任意一种地形,本文都将坦克翻越障碍时的运动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运动阶段,通过主要分析计算得出每一个阶段的坦克俯仰角、侧倾角度值的变化公式。在划分坦克运动各阶段时,采用了两种划分法:动力学模型仿真观察法和临界值计算法。并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和数学计算软件MATLAB对坦克数学模型部分理论值进行验证。根据上述运动学动力学分析,计算得到了坦克在翻越竖直墙壁和上坡过程中俯仰角的角度值随时间变化规律。在利用虚拟现实软件3DS MAX和Virtools创建视景仿真系统的过程中,将以上俯仰角计算结果应用到坦克俯仰角控制中,并提出一种新的地形匹配方法:混合地形匹配法(四坐标点距离和体积碰撞的混合运用)。提出将坦克模型车身及以上部分与车身以下驱动系统部分分开,分别采用一种地形匹配方法。车身及以上部分采用四坐标点距离地形匹配法:通过建立在坦克车体四角上坐标点与地形坐标点的距离判断是否调用车身运动参数,使坦克车体俯仰角的运动参数等于数学模型的理论计算值;坦克车身以下部分采用体积碰撞地形匹配法:将车体及以下各部分用类似各自几何结构的“绿的表皮”包裹,通过判断两物体“绿色表皮”是否相接触来确定物体是否接触的体积碰撞地形匹配法,使坦克模型更好地与各种复杂地形匹配。最后得到了坦克驾驶模拟器交互式视景仿真系统。(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4-10)

马泽栋,杨永玲[4](2012)在《基于OGRE的坦克驾驶训练模拟器分角色独立视景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某型坦克驾驶训练模拟器做了改进。将模拟器中驾驶员和助教的相同视景改进为分角色的独立视景且同步显示。改进后的独立视景仿真效果不仅更接近实车驾驶实况,而且能够给予助教对其视景超出实况的操纵能力,以帮助助教在不影响驾驶员的情况下,从最佳角度发现并纠正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2年08期)

张传海,薛青,曹波伟,刘磊,胡韬[5](2012)在《基于坦克训练模拟器的训练评价现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装甲车辆训练模拟器是地面训练模拟器中应用较早、具有重要意义的模拟器,坦克训练模拟器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了提高训练效果,需要对受训人员在模拟器上的训练过程进行评价。由于模拟训练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如何准确、客观地对受训人员进行评价,是模拟训练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从坦克模拟器训练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且总结各自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基于坦克训练模拟器的驾驶动作评价做了前期的研究积累。(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14th Chinese Conference on System Simulation Technology & Application(CCSSTA’2012)》期刊2012-08-11)

齐靓[6](2012)在《某反坦克导弹激光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科技高速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科技在军事训练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各种武器的激光模拟器随之应运而生。由于科技手段的提高,激光模拟器可以越来越高的模拟实际武器的打击效果,这样既可达到训练目的,同时又能增加训练次数,节省经费开支,减少人员伤亡。为了实现实际训练中真实的对抗效果,模拟火力对抗的过程,需要研制出一套更加接近真实装备的激光模拟器材,以便统计对抗结果。本文针对目前的现实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反坦克导弹的激光模拟器,解决了目前反坦克导弹训练无法对抗的难题,为科学评估武器的打击能力提供依据,以便更加准确的检验训练成果。该模拟器逼真的模拟了实际武器操控方式和打击效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全面提高了实战化和对抗化的训练水平。本文分析了真实的该类型反坦克导弹的外部结构,气动外形,性能特性,操作规则及其导弹的飞行特性,分析其动力模型,以及导弹的飞行轨迹动力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设计出适合训练使用的该反坦克导弹的激光模拟器,实现了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考虑激光传输特性,运用龙格-库塔算法分析并计算出俯仰角和偏航角的运动方程,求出导弹的飞行轨迹表达系数。拟定模拟器的编码规则,完成了反坦克导弹硬件组成结构的设计,并对随动装置,主要操控装置,以及效果显示装置等各个组件进行了设计,利用电路绘图软件绘制主要控制部分、随动控制部分、激光发射部分、角度传感定位部分以及激光接收部分的电路原理设计图,并生成电路板,经试验成功后生产成样品。完成激光模拟器的软件部分的设计,模拟出了真实导弹的飞行轨迹,组装调试,试验成功后安装到硬件设备上,封装并投入生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2-06-01)

丛明,伍英华,刘冬,杜宇,温海营[7](2012)在《基于6-UHU型并联机构的动载坦克模拟器螺旋耦合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螺旋理论,以动载坦克模拟器为研究对象,对6-UHU型并联机构螺旋耦合现象进行分析.在逆运动学基础上推导耦合角度及耦合速度,提出动载坦克模拟器螺旋耦合补偿.考虑运动控制器及电机自身性能,以支链实际运动轨迹为模型输入,使用机构-模型联合运动方法对螺旋耦合补偿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螺旋耦合补偿提高了动载坦克模拟器运动的平稳性和准确性,降低了抖动幅度,为模拟器的运动控制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卢皓,刘全胜,邵思杰,王帅帅,刘新亮[8](2011)在《某新型坦克武器系统训练模拟器使用成绩评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评分法对某新型坦克武器系统使用训练模拟器成绩评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围绕评定学员操作的"准"、"全"、"快"构建了成绩评定指标体系,最后建立了该模拟器的成绩评定模型。(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温海营[9](2011)在《六自由度坦克驾驶模拟器设计优化及其轨迹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是在实际工程项目99式坦克高仿真训练驾驶模拟器研制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用于驾驶员、车长、炮长的协调实战训练。六自由度坦克驾驶模拟器视景系统模拟坦克运行时的各种动作和位姿变化,运动平台实时跟踪虚拟坦克的运动,达到一个非常接近真实坦克驾驶的环境。本文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个六自由度的Stewart运动平台,加上炮塔旋转运动,可实现包括俯仰、侧倾、旋转、颠簸、平移、打炮后作七个自由度的运动。首先按性能指标对并联机构的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对驱动功率影响较大的铰点分布参数进行优化取值。然后根据任意位姿胡克铰摆角,对虎克铰干涉和工作空间进行校验,并利用仿真结果对其再次验证,结构没有干涉,工作空间满足要求。通过有限元分析虎克铰在交变载荷下的强度,对其薄弱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保证坦克驾驶模拟器的强度和刚度。根据坦克驾驶模拟器要求运动过程平稳,振动小,实时性高的特点,以及并联机构关节空间轨迹平滑不能保证笛卡尔空间轨迹平滑的特点,提出采用在笛卡尔空间的时间和冲击综合优化轨迹规划方法。利用分段叁次样条曲线对坦克姿态点进行插补,以六自由度运动平台速度、加速度为约束条件,以时间和冲击为优化目标,对样条曲线进行控制,规划出满足模拟驾驶仪运动要求的轨迹曲线。在优化插补点时间间隔的非线性规划问题时,采用实时的可行方向法来处理。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可以使模拟驾驶仪实时平稳地跟踪视景系统给定的任意运动轨迹。最后根据自身控制的需要,设计了坦克驾驶模拟器的控制系统,并完成包括回原位与初始运动模块,坦克旋转模块,坦克射击后作和颠簸模块等的程序编写,进行了样机的真人测试,完成了坦克驾驶模拟器的性能指标,能够满足坦克模拟的运动要求。(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1-05-18)

伍英华[10](2010)在《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误差特性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并联机器人的坦克模拟器是模拟坦克路面作战的设备,它可以代替实车进行驾驶员及车炮长培训。因其自身无可比拟优越性(训练不受时间、天气、地点的限制等),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特点、运动学、动力学、误差、螺旋耦合及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对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平稳运动控制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坦克模拟器及并联机器人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进行运动学建模,为机构速度、加速度的分析及误差模型的建立的奠定基础;建立模拟器动力学模型,为控制硬件的选型奠定基础;同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简单仿真分析。通过分析误差建模的方法,建立自身的误差模型。基于研究对象的结构参数值,利用所建立的误差模型进行实际计算分析,对于同样的杆长误差,在不同位姿下所产生的位姿误差是不同的,且为非线性变化。在Plucker坐标下,针对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中存在的螺旋耦合进行分析验证。推导螺旋耦合公式,并基于所建立的误差模型分析螺旋耦合所产生的杆长误差对运动平台位置误差的影响。提出机构-模型联合实验方法,考虑控制器及电机对控制曲线的影响,对螺旋耦合补偿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螺旋耦合补偿提高了坦克模拟器运动的平稳性和准确性,降低抖动幅度,延长使用寿命,为模拟器的运动控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对驱动方式的比较,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定一体式坦克模拟器驱动方式。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别进行设计,并完成控制柜的设计及调试。(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11-01)

坦克模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某型坦克训练模拟器是用于训练坦克乘员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设备,该型坦克装有热成像自动跟踪系统,目标自动跟踪射击方法已成为主要射击模式。因此,自动跟踪系统仿真是该模拟器的重要部分。本文系统介绍了自动跟踪系统及其仿真设计方案,并从目标动态热特性仿真和目标跟踪仿真算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自动跟踪系统仿真的关键技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坦克模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孟辉,薛青.基于云理论的坦克驾驶模拟器训练效果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2015

[2].郑长伟,林敏.某型坦克训练模拟器自动跟踪系统仿真[C].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15卷).2014

[3].陈宁.越野环境坦克驾驶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开发[D].山东大学.2014

[4].马泽栋,杨永玲.基于OGRE的坦克驾驶训练模拟器分角色独立视景的实现[J].软件导刊.2012

[5].张传海,薛青,曹波伟,刘磊,胡韬.基于坦克训练模拟器的训练评价现状综述[C].Proceedingsof14thChineseConferenceonSystemSimul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CCSSTA’2012).2012

[6].齐靓.某反坦克导弹激光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D].东北大学.2012

[7].丛明,伍英华,刘冬,杜宇,温海营.基于6-UHU型并联机构的动载坦克模拟器螺旋耦合补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

[8].卢皓,刘全胜,邵思杰,王帅帅,刘新亮.某新型坦克武器系统训练模拟器使用成绩评定方法[J].四川兵工学报.2011

[9].温海营.六自由度坦克驾驶模拟器设计优化及其轨迹规划[D].大连理工大学.2011

[10].伍英华.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误差特性及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标签:;  ;  ;  

坦克模拟器论文-孟辉,薛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