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 ——思想史视野下的肾与命门研究

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 ——思想史视野下的肾与命门研究

论文摘要

中医学身体观,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的综合认识。通过对中医学身体观的研究,既能了解中医学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又能了解传统文化在中医学中的渗透和表达。是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相关性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论文以肾与命门的理论构建和演变为切入点,借鉴思想史研究的广阔视野,在梳理历代中医学文献及相关传统文化文献的基础上,还原和分析肾与命门理论建构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中医学身体观构建的影响。并透过肾与命门,重点分析了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方式、内涵、特点,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研究认为,中医学身体观具有重时空、重循环、重功能、重联系的特点。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重点在于解析身体构建中的诸多要素、明辨身体的主体与阐释身体的方法、洞察身体理论的演变。方技之学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感知与体认,为中医学身体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数术之学又赋予了这种身体认识以“合法化”,使中医学身体理论变得更为系统化、理论化,中医学最终形成了与宇宙时空相协调的身体观。肾脏核心理论的形成,展现了中医学身体观讨论重点由外向内的转变、由形器向气化的转变、由纷繁向系统的转变。命门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展现了中医学身体观讨论重点由生成论向本体论的转变。中西文化碰撞中中医学身体观的改变,其本质是传统宇宙时空观念在西学冲击下所作的嬗变。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插图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中医学身体观的内涵及特点
  • (一) 中医学身体观的内涵
  • (二) 中医学身体观的特点
  • 1. 天人相应,贵在和合:时空的身体
  • 2. 天道周行,如环无端:循环的身体
  • 3. 体用兼备,重在释用:功能的身体
  • 4. 内外相系,各部相连:联系的身体
  • 二、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重点及意义
  • (一) 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重点
  • 1. 解析:身体构建中的诸多要素
  • 2. 明辨:身体的主体与阐释身体的方法
  • 3. 洞察:身体的演变
  • (二) 中医学身体观研究的意义
  • 1. 基础意义:全面理解中医理论内涵的需要
  • 2. 现实意义: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基础
  • 3. 拓展意义: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 三、选取肾与命门作为身体观研究切入点的原因
  • (一) 生殖之要:传统文化与医学的一面镜子
  • (二) 摄生之要:大众思维中延续的肾与肾虚文化
  • (三) 变化之要:易于洞悉身体观之演变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肾脏核心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所反映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 一、奠基:《黄帝内经》之前早期医学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 (一) 原始生殖崇拜与早期医学对生殖核心的论述
  • (二) 用药特点与卵生图腾
  • 二、承启:方技之学展现的社会文化思潮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 (一) 探寻方技与中医学身体观关联性的原因
  • 1. 连接:文献的断层与思维和技术的延续以及研究文本的选择
  • 2. 内求:中国人体验身体与宇宙的思维和方式
  • 3. 内景:游离于形气之间的中医脏腑图
  • (二) 从“房中”看肾脏核心理论的构建
  • 1. 术与气:房中文献的论述重点
  • 2. 术气之要:丹田、肾、二阴
  • 3. 还精之法:生殖之精向广义肾精的转变
  • (三) 从“神仙”看肾脏核心理论的构建
  • 1. 术与气:导引、行气文献的论述重点
  • 2. 术气之要:丹田与肾
  • 3. 收缩后阴:丹田、后阴、肾
  • 三、过渡:水崇拜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 (一) 水生万物:水崇拜与生殖
  • (二) 水几于道:水崇拜与古代宇宙生成论
  • (三) 精水相类:肾藏精与肾主水
  • 1. 生殖之精内涵的递进与扩大
  • 2. 肾藏精向肾主水的过渡及肾主水的初始内涵
  • 3. 肾主水内涵的扩大和肾与膀胱脏腑相关的形成
  • 四、归纳:数术对肾脏核心理论构建的作用
  • (一) 天人相合:身体与早期的数术时空观
  • (二) 时空藏象:身体与成熟的宇宙时空观
  • 五、升华:肾为人身之本的终极塑造
  • 六、小结:肾脏核心理论的形成所展现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 (一) 由外向内转变的身体观
  • (二) 由形器向气化转变的身体观
  • (三) 由纷繁向系统转变的身体观
  • 第三章 命门学说的形成发展及其所反映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 一、摄生之泉源:方技之学对命门学说形成的奠基作用
  • 二、人身之太极:理学思想对命门思想成熟的促进
  • 三、医随文变:命门学说的发展所展现的中医学身体观演变
  • 四、医文离合:透过命门看徘徊于医文之间的中医学身体观
  • 第四章 中西碰撞中传统中医学身体观的演变
  • 一、误读与汇通:传统中医学身体观的失语
  • 二、反思与解析:传统中医学身体观的自我阐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著作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读《黄帝内经》[J]. 炎黄纵横 2017(06)
    • [2].《黄帝内经》体育养生思想探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2(01)
    • [3].《黄帝内经》痹病证治发微[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22)
    • [4].试论《黄帝内经》中的“形劳”[J]. 吉林中医药 2019(12)
    • [5].《黄帝内经》对脱发的认识[J]. 江西中医药 2020(01)
    • [6].《黄帝内经》“荣在骶也”考释及其对针刀督脉刺骨术的指导意义[J]. 新中医 2020(02)
    • [7].《黄帝内经》的养生观及其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J]. 老字号品牌营销 2019(08)
    • [8].2019年度黄帝内经品牌盛典隆重开幕[J]. 中国酒 2019(12)
    • [9].《黄帝内经》隐喻产生原因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1)
    • [10].让中医经典“活”在当下——从《黄帝内经》研究谈起[J]. 中医学报 2020(03)
    • [11].郁证发微(四十二)——郁证《黄帝内经》论[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01)
    • [12].文树德、李照国《黄帝内经》英译描写研究[J]. 北极光 2020(01)
    • [13].黄帝内经是书,也是酒[J]. 中国酒 2020(01)
    • [14].《黄帝内经》英译版本考证[J]. 上海翻译 2020(02)
    • [15].全国黄帝内经学科状况调研报告[J]. 中医教育 2020(02)
    • [16].论《黄帝内经》“和”的健康观[J]. 中医药文化 2020(02)
    • [17].《黄帝内经》“汗”理论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3)
    • [18].《黄帝内经》修辞英译之“情理交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3)
    • [19].《黄帝内经》疫病发病与防治理论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4)
    • [20].《黄帝内经》“真气”本根论思想形成脉络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4)
    • [21].《黄帝内经》“治未病”在阈下抑郁防治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 2020(02)
    • [22].《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节选)[J]. 中国道教 2020(02)
    • [23].《黄帝内经》英译本海外受众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08)
    • [24].释《黄帝内经》中的“瘅”[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5)
    • [25].民国名医基于《黄帝内经》构建中医分学科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5)
    • [26].五音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J]. 中医学报 2020(06)
    • [27].基于《黄帝内经》中“气象医学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规律[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19)
    • [28].新安理学对《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之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6)
    • [29].《黄帝内经》体质分类解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7)
    • [30].《黄帝内经》“化不可代,时不可违”之理论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07)

    标签:;  ;  ;  ;  

    中医学身体观的构建与演变 ——思想史视野下的肾与命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