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 ——以梁启超小说功用观为中心考察

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 ——以梁启超小说功用观为中心考察

论文摘要

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两者内容上似乎存在所谓“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断裂”,但实际上它们是“裂而未断”,在文化功用层面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转化和精神的潜流。从儒家文化与传统小说之间功用关系的变迁来看,在中国传统知识系统“道”与“器”二分格局中,小说家作为“小道”,处于“大道”与“器”之间的过渡定位,决定了小说家具有“道”与“器”双重功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学术的下移,在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文化“重道轻器”的格局逐渐被打破,儒家与小说家的传统功用定位结构出现了位移与裂痕。与此同时,儒家经典与传统小说经典发展到19世纪末期的晚清,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也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传统文化自身功用结构的历史变迁为晚清新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历史的铺垫。作为晚清文化转型的关键人物梁启超,他在中国小说史上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小说新民的实用功用,并在实践上推进了晚清新小说的兴起。梁启超在理论上对小说功用的创新体现在两点,一是发现了“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二是提出了“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观念。梁启超小说功用观包含“势力”与“效力”两部分,“势力”是梁启超从小说之体出发,发现小说具有作用于人心的潜在力量,它具体表现为小说具有“理想派与写实派”两种文体功能和“熏、浸、刺、提”四种力。“效力”特指小说“势力”作用于“社会心理”而产生的现实影响,这种影响包括国民思想、性格、信仰、精神等,也包括社会道德、风俗、民族心理等,还包括政治启蒙宣传和社群想像。梁启超对小说“势力”的发现与论述,是对传统文论资源的继承和发展。就继承来说,梁启超化用传统文论《文心雕龙·定势》的“体势相须”观念来谈论小说的“势力”,使小说与传统诗文的“势力”进行对接,从而将小说抬进文苑,进而改变了小说千余年来被轻视的命运。就发展来说,梁启超引进了西方文学批评术语“理想派”与“写实派”来表述小说“移人”的“二体”,使他的小说观具有现代特色,从而使中国近代文论开始融入世界文论的潮流之中。梁启超小说功用观在晚清理论界产生了三种回响。第一,实用取向;第二,审美取向;第三,宣泄取向。这完善了晚清小说功用理论,为新小说的兴起准备了广泛的接受基础。梁启超小说功用观的形成及其理论阐释建立在他的“应用佛学”知识基础上。梁启超的“应用佛学”与他的孔孟儒学、阳明心学知识背景相互激荡,应合时代的呼唤,孕育了梁启超小说观的经世济民思想。“群学”是梁启超“新小说”社群想像的思想资源。推动梁启超新小说对民族国家想像的资源,既来自传统的“群学”,也来自西方的现代政治学和社会学。正是这种融合,为梁启超的小说新民观提供了话语的合法性和目的地。梁启超把政治小说纳入“新民”启蒙宣传的领域,进而引向市民阶层,客观上扩大了新民宣传的广度,有利于晚清对西方近代思想的接纳。在文化传承方面,政治小说将儒家文化“文以载道”精神通过新小说这一文类延续下来,并给予后来的五四新文学,乃至20世纪革命文学以深远的影响。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章 近百年来晚清新小说研究述评与反思
  • 一、1949年以前晚清新小说研究述评
  • 二、1949年后中国大陆晚清新小说研究述评
  • 三、海外晚清新小说研究述评
  • (一) 台湾学者对晚清新小说的研究
  • (二) 日本汉学界对晚清新小说的研究
  • (三) 欧美汉学界对晚清新小说的研究
  • 四、近百年来晚清新小说研究反思
  • 五、结论:转化与潜流
  • 第二章 儒家文化与传统小说功用关系的变迁
  • 一、“大道”与“小道”:史籍定位中的儒家与小说家
  • (一) 儒家与小说家在史籍定位结构中的功用差异
  • (二) 儒家与小说家内在性精神的一致性
  • (三) 小结:定位与功用的变迁
  • 二、“中心”与“边缘”:日常生活中的儒家经典与传统小说
  • (一) 中心与边缘的由来
  • (二) 边缘对中心的冲击
  • (三) 借用与独立
  • 三、结论:位移与铺垫
  • 第三章 “势力”与“效力”:梁启超对小说功用的理论创新
  • 一、实用主义小说观
  • 二、对小说功用的理论创新
  • (一) “力”、“人道”、“势力”、“效力”
  • (二) “四力”说
  • (三) 效力及其意义
  • (四) 对效力的评价
  • (五) 在批评史上的意义
  • 三、结论:小说实用理论的形成
  • 第四章 梁启超小说功用观在晚清理论界的回响
  • 一、实用取向:对“势力说”的继承与发展
  • 二、审美取向:对“效力说”的否定与矫正
  • 三、宣泄取向:对历代小说创作动机的探求
  • 四、结论:小说功用理论的完善
  • 第五章 “应用佛学”与梁启超小说功用的理论阐释
  • 一、梁启超与“应用佛学”
  • 二、“应用佛学”与小说功用
  • (一) “心境”:佛学“心境”与小说欣赏体验的沟通“逼出”小说两派分类
  • (二) “心力”:佛法“熏”“浸”“刺”“提”与小说阅读感染力的暗合
  • (三) “心识”:群治的腐败和改良与小说的社会作用
  • (四) “心业”:业力轮回与小说家的责任
  • 三、结论:“应用佛学”与小说功用的知识背景
  • 第六章 群学”与“新小说”的民族国家想像
  • 一、“小说”与“群治”的近代联姻
  • 二、“群学”范畴的西方思想
  • 三、“群学”传统“新民”的承传
  • 四、小说和报刊携手:“新民”理论的演绎与民族国家的想像
  • (一) 共时性叙述:写作与传播
  • (二) 共主题演绎:新民
  • (三) 共目标诉求:民族国家
  • (四) 共文化更新:公德与私德
  • 五、结论:“群学”与小说功用的“想像”实践
  • 第七章 儒家“文教”与梁启超新小说的启蒙宣传
  • 一、梁启超小说宣传思想的变迁
  • 二、政治小说宣传功用的引进与儒家文教新变
  • (一) 中日政治小说的不同功用
  • (二) 政治小说在中国的接受语境
  • (三) 西学东渐与儒家文教新变
  • 三、启蒙宣传理念与新小说艺术实践的内在矛盾
  • (一) 政治理念先行与小说创作的内在矛盾
  • (二) 政治宣传的凸现与小说接受的内在矛盾
  • (三) 政治宣传的演绎与小说文体的内在矛盾
  • 四、结论:启蒙宣传与晚清新小说的得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表一:儒家与小说家在历代史志目录中的位置
  • 附录表二:《长兴学设》
  • 附录三: 梁启超关于小说功用与作用对象层次图
  • 附录四: 晚清八股取士的废止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反思韩国儒家文化的当代表现[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 2010(04)
    • [2].儒家文化在白族地区的推崇[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1)
    • [3].儒家文化提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效果路径探微[J]. 财富时代 2020(09)
    • [4].儒家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J]. 决策探索(下) 2019(04)
    • [5].儒家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才智 2019(25)
    • [6].儒家文化与韩国现代化[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 [7].儒家文化对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探究[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8(01)
    • [8].儒家文化嵌入视角下大学治理的文化特征与治理路径[J]. 理论导刊 2018(02)
    • [9].以茶文化之视角再论公安院校儒家文化[J]. 福建茶叶 2018(09)
    • [10].论儒家文化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的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2)
    • [11].植根于环境 养成于实践——马陵中学“儒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J]. 中学语文教学 2018(07)
    • [12].略论孔子儒家文化“公”的观念[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24)
    • [13].儒家文化与现代商业[J]. 商业文化 2016(35)
    • [14].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J]. 农家参谋 2017(12)
    • [15].早期儒家文化的性别制度研究[J]. 求是学刊 2017(04)
    • [16].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23)
    • [17].雅俗共赏 知行合一——读《儒家文化普及读本》[J]. 孔子研究 2017(03)
    • [18].公务员修养的新镜鉴——评《儒家文化与公务员修养》[J]. 人文天下 2017(17)
    • [19].浅谈儒家文化对现代法治的影响[J]. 商 2016(02)
    • [20].儒家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 理论学习 2016(03)
    • [21].《儒家文化研究》(第七辑)[J]. 读书 2016(10)
    • [22].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儒家文化因素及其深远影响[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05)
    • [23].企业文化视野里的儒家文化[J]. 商 2016(34)
    • [24].职业院校应加强儒家文化教育[J]. 交通职业教育 2015(02)
    • [25].职业院校应加强儒家文化教育[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26].山东省推动儒家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J]. 山西青年 2020(06)
    • [27].对传承儒家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J]. 记者观察 2018(27)
    • [28].看韩剧 品礼仪 养德行——略谈选修课设计[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6(12)
    • [29].雅言润行 培育美德少年——探访兴国县五小学子的修身之路[J]. 江西教育 2017(23)
    • [30].儒家文化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28)

    标签:;  ;  ;  ;  ;  ;  ;  

    儒家文化与晚清新小说的兴起 ——以梁启超小说功用观为中心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