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论文题目: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作者: 吴永成

导师: 王志敏,周顺利

关键词: 冬小麦,节水栽培,土壤硝态氮,深层土壤残留氮的利用,氮生理效率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将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作为统一的生产系统,综合考虑作物的持续高产和水肥资源的周年高效利用,田间试验和土柱模拟试验相结合,通过设置夏玉米不同氮肥用量及后茬小麦不同灌水量与施氮量处理,以及利用15N标记技术,系统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土壤无机氮的时空动态、节水栽培小麦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与运转特点和节水栽培小麦对前茬深层土壤残留氮素的再利用能力,以揭示、阐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体系节水省肥栽培小麦的氮素利用特征和夏玉米季施用氮肥在土壤中的运移残留及其后茬节水栽培小麦对深层土壤残留氮素的再利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 1.夏玉米根系分布浅,生育期内高温多雨,土壤供氮强度大,当季施用的肥料氮随雨水发生淋溶下移,有相当一部分氮素淋出玉米根区,并主要以硝态氮形式残留在下层(120~200cm)土壤中,氮肥利用率低。土柱模拟和大田试验均表明,夏玉米根系最大分布深度约为120cm,在平水年份(玉米季降水381mm左右)大田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夏玉米生育期内呈“N”型变化趋势,夏玉米施氮量90~360kgN╱hm2时,成熟期根区以下土体(120~200cm)土壤硝态氮残留量比不施氮处理多50.4~167.2kg NO3-N/hm2。土柱模拟条件下夏玉米15N标记肥料氮在水分作用下也明显向土壤深层移动,1m以下土壤残留15N量占2m土体内15N总残留量的18.28%。大田夏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平均约为11.0%。 2.冬小麦根系分布深,节水栽培明显提高根群中下层根系的比例,能够高效回收利用前茬玉米季深层土壤残留氮素,减少了氮素损失。冬小麦根深可达2.0m,春浇1~2水条件下1m以下土体根系占总根系的比例约为春浇4水的2倍。土柱春浇1水处理冬小麦能够吸收利用前茬玉米残留在2m土体各土层的15N标记肥料氮,对2m土体残留15N的总回收率为14.35%,对各土层残留15N的回收率处于22.98%~4.41%范围。大田春季不浇水和春浇2水条件下,冬小麦对于100~200cm深层土壤放置的15N标记氮肥均能吸收利用。原状土柱深层土壤15N标记氮肥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节水栽培小麦对下层土壤氮素的再利用能力,并表明植株对100~110cm、120~130cm、140~150cm各层土壤标记15N的回收率(%)分别为16.26%、7.33%和4.38%。冬小麦节水省肥栽培,对前茬玉米下层(120~200cm)土壤残留硝态氮的利用量约为17.02kgN/hm2,约占小麦吸氮量的8.61%。 3.小麦节水省肥栽培可促进植株营养器官氮素的有效转运输出,明显提高氮素生理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了高产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统一。(1) 限肥条件下,节水栽培小麦(春浇1~2水)相对增加了开花前植株吸氮比例,并提高了开花后植株氮素的转运率(%)、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其氮素生理效率(平均≥42kg╱kgN)明显高于春灌4水处理(平均≤38kg/kgN)。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灌水量与氮素生理效率之间呈抛物线曲线关系,生育期内灌水量≤1500m3/hm2时氮素生理效率变化较小,灌水量>1500m3/hm2,则氮素生理效率会发生明显的下降;小麦灌水量与氮素收获指数之间则呈线性负相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增加也呈抛物线型曲线变化。(2) 限水条件下,小麦一次性基施氮157.5kgN╱hm2氮素生理效率高达43.38~44.15kg╱kgN,在此基础上增施氮肥或把部分氮肥用于拔节追肥均导致氮素生理效率的下降。相关分析表明,限水条件下小麦施氮量与开花后植株氮素的转运率(%)及氮素转运对籽粒的贡献率(%)呈线性负相关;与氮素生理效

论文目录: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循环与损失途径

1.2 玉米氮肥利用研究

1.3 小麦氮素营养与氮利用效率研究

1.4 小麦节水省肥栽培研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一章 夏玉米氮肥利用率与土壤无机氮残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与气象条件

1.2 取样与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玉米大田根系生长与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动态

2.2 夏玉米不同施氮量处理土壤硝态氮的动态与残留积累

2.3 夏玉米不同施氮量处理的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

3 小结

第二章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氮素利用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与气象条件

1.2 夏玉米-冬小麦两茬不同施氮量试验

1.3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氮肥运筹试验

1.4 取样和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施氮量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2.2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施氮量的氮素利用

2.3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施氮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2.4 限水条件下冬小麦不同施氮量的土壤无机氮动态和氮素平衡分析

3 小结

第三章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氮素利用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与气象条件

1.2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试验

1.3 取样和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2.2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的氮素利用

2.3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灌水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2.4 限肥条件下冬小麦不同灌水量的土壤无机氮动态与氮素平衡

3 小结

第四章 节水省肥栽培小麦对前茬深层土壤残留氮的再利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柱模拟条件下夏玉米季~15N标记肥料氮的运移残留和后茬节水栽培冬小麦的再利用研究

1.2 节水栽培小麦吸收利用深层土壤~15N标记氮肥的大田和土柱实证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柱模拟试验结果与分析

2.2 节水栽培小麦吸收利用深层~15N标记氮肥的大田和土柱试验结果分析

3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1 夏玉米季土壤氮素(肥料氮)的损失途径与氮肥利用率

2 节水栽培小麦生育期内土壤硝态氮动态特征

3 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根系泵原理

4 冬小麦节水、省肥、高产、简化栽培技术原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基于光谱遥感的冬小麦氮素和可溶性糖监测研究[D]. 李广信.山西农业大学2017
  • [2].不同供氮条件下冬小麦生产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氮素损失特征[D]. 孙昭安.中国农业大学2018
  • [3].滴灌量调配对北疆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D]. 赛力汗·赛.中国农业大学2018
  • [4].基于遥感与作物模型同化的冬小麦节水灌溉研究[D]. 邢会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
  • [5].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D]. 崔振岭.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D]. 陈军胜.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D]. 李全起.山东农业大学2006
  • [8].旱地不同栽培制度下作物养分流向与调控研究[D]. 郑险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9].不同土层水、氮、磷空间组合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 沈玉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 [10].基于遥感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D]. 郭建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水氮优化利用研究[D]. 代快.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 [2].优化施氮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D]. 王秀斌.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3].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根区水氮迁移和高效利用机制研究[D]. 刘小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 [4].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与氮肥调控研究[D]. 孙传范.南京农业大学2002
  • [5].冬小麦节水高产栽培群体源性能特征及其调控机制[D]. 张永平.中国农业大学2004
  • [6].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D]. 王启现.中国农业大学2004
  • [7].冬小麦植株-土壤氮素循环及产量与品质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D]. 赵俊晔.山东农业大学2004
  • [8].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优化氮肥管理—从田块到区域尺度[D]. 崔振岭.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不同种植模式下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研究[D]. 李全起.山东农业大学2006
  • [10].耕作模式与施氮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D]. 江晓东.山东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