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宗教学
作者: 黄勇
导师: 潘显一
关键词: 道教,笔记小说,宗教思想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是研究古代文化的资料宝藏。但是,在已往的道教研究中,这些资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充分的开发。近年来,道教笔记小说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仍然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主要表现为:道教笔记小说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目前仅有的研究成果中,绝大多数仍然是用传统的志怪小说研究体例套道教笔记小说研究,未能凸现道教笔记小说独特的宗教底蕴。有鉴于此,本文决意摒弃文学本位的道教小说研究方法,构拟宗教本位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道教笔记小说,把道教笔记小说作为研究道教思想的材料基础,以期通过这些材料,对道教作一次新观察,展示道教在古代文化中的生存样貌。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言。这一章主要分析材料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问题,以及在研究工作中使用不同材料的利弊得失,并探讨了小说材料对道教研究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因文见道”的研究主张。此外,本章还简略回顾、评述了国内外道教小说研究状况,申述了本文的研究志向。 第二章是本文的概论部分。这一章首先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厘定了笔记小说范畴,论证了道教笔记小说概念得以成立的合理性,并正式确定了道教笔记小说概念,认为小说中反映的宗教情感、宗教思想以及宗教活动是道教笔记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根本标志,道教活动和道教的宗教情感在小说中的展开都必须围绕某种核心的道教理念,只有确立这种核心的道教理念并围绕这一理念创作的小说才能称得上道教笔记小说。其次,本章还确定了道教笔记小说的研究范围,订立了四条鉴别道教笔记小说的标准,明确了本文的研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道教笔记小说概述
第一节 道教笔记小说概念的确定
一、本文在何种意义上使用笔记小说概念
二、道教笔记小说概念的确定
第二节 道教笔记小说的研究范围
第三节 道教笔记小说的分类
第四节 道教笔记小说与道教的关系
第三章 济世体道教笔记小说
第一节 救世思想:济世小说的思想原型
第二节 济世小说的主题类别
一、神仙对自然灾害的拯救
二、神仙对社会灾难的拯救
三、降妖除魔:神仙对邪魔的镇压
四、度人成仙:神仙对个人的救度
第三节 济世小说的宗教意蕴与文学特征
第四章 修道体道教笔记小说
第一节 修道思想:修道小说的思想原型
第二节 修道小说的主题类别
一、修道成仙的修炼方术
二、修道成仙的伦理要求
三、修道成仙的宗教考验
第三节 修道小说的双重取向及其美学特征
第五章 游仙体道教笔记小说
第一节 仙境思想:游仙小说的思想原型
第二节 游仙小说的主题类别
一、误入仙境:从游仙传说到道教游仙小说的仙凡会通
二、由神仙引导进入仙境的仙境之游
三、修道者求仙访道进入仙境的仙境之游
第三节 “游”的宗教化与游仙小说的审美追求
第六章 谪仙体道教笔记小说
第一节 谪世思想:谪仙小说的思想原型
第二节 谪仙小说的主题类别
一、谪世赎罪:神仙世界的罪罚与救赎
二、谪世情缘:仙凡爱情及其世俗化转向
第三节 谪仙小说的宗教旨趣与文学价值
第七章 辅教体道教笔记小说
第一节 崇道思想:辅教小说的思想原型
第二节 辅教小说的主题类别
一、弘道崇教:道教宗教意识的自觉及其对世俗权威的抗争
二、自神其教:宣示灵验以震耸世闻
三、排巫自洁:辅教小说对民间巫鬼信仰的批判
四、辟佛护教:辅教小说中的佛道关系
第三节 辅教小说的宗教功能与文学价值
结论
余论
参考书目
声明
后记
科研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宗教文化与唐五代笔记小说[D]. 刘正平.复旦大学2005
- [2].笔记小说俗谚研究[D]. 黄建宁.四川大学2005
- [3].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D]. 蔡静波.陕西师范大学2006
- [4].唐宋笔记小说硏究[D]. 周瑾锋.华东师范大学2016
- [5].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 张舟子.河南大学2009
- [6].宋人轶事小说研究[D]. 林卿卿.复旦大学2013
- [7].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 曲金燕.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