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城市功能是指城市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承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也即指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应有的作用和能力。城市功能类型和强度往往受当地区域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发展政策、区位条件、历史文化等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不断变化影响着城市功能类型和强度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将城市功能在时间和空间系列上进行相应的研究分析得出城市功能强度和类型差异,从而得出相应规律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城市功能完善和区域发展提供相应的依据。本文以我国30个省会城市(拉萨由于数据获取原因在本文中不考虑)为例在时间和空间系列上进行相关研究。首先从全国角度对30个省会城市运用区位商得分法、基尼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和ARCGIS法研究省会城市功能演变、城市功能类型演变以及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差异研究,从而得出相应的演变规律。其次运用区位商得分法对我国四大地区省会城市总功能和分功能在时间序列上进行差异分析,得出四大地区省会城市总功能和分功能变化规律和差异。再次运用区位商得分法和标准偏差法对四大地区内各省会城市的总功能和分项功能进行差异分析,得出每个地区内省会城市总功能和分功能变化规律和差异。最后根据分析出的差异规律对省会城市功能进行相应地完善与调整。本文借鉴国内外城市功能研究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省会城市的城市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全文分为八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包含七个方面: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城市功能研究相关涵义与指标体系、本文所用资料来源、本文研究重点与不足和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城市功能研究进展和评述。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城市功能研究进展,其次突出了区域视角下城市功能研究进展,再次对城市功能研究方法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城市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区域发展视角下城市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本文研究使用了五种理论和五种方法,其中城市功能区位商得分法在本文根据区位商涵义对城市总功能和分项功能进行分值计算,使城市功能研究和差异分析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第四部分:我国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分析。本部分从全国角度对30个省会城市运用区位商得分法、基尼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和ARCGIS法对省会城市功能演变、城市功能类型演变以及城市功能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差异研究,得出相应的演变规律,城市功能在本文中包含总功能、生产功能、流通功能、商贸功能、科教文化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六部分。第五部分:四大地区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本章运用区位商得分法从省会城市总功能、生产功能、流通功能、商贸功能、科教服务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六个方面对四大地区省会城市功能进行相关差异分析。第六部分:不同地区内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分析。本章从城市功能发展演变、生产功能、流通功能、商贸功能、科教文化功能、管理服务功能、总功能和离散程度八个方面对四大地区内省会城市功能分别进行分析。城市功能发展演变主要分析地区内省会城市的总功能、生产功能、流通功能、商贸功能、科教文化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发展规律。从离散程度角度分析同地区内各省会城市某功能离散程度变化情况。第七部分: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完善对策与建议。本部分包含四个方面:城市功能完善原则、全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完善对策和建议、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完善对策与建议、四大地区内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完善对策与建议。第八部分:结语。简单介绍了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依据1.2 研究意义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1.3 城市功能研究相关涵义与指标体系1.3.1 城市功能涵义1.3.2 城市功能差异涵义1.3.3 城市功能指标体系1.4 本文所用资料来源1.5 本文研究重点与不足1.5.1 本文研究重点1.5.2 本文研究不足1.6 技术路线1.7 本章小结第二章 研究进展与评述2.1 城市功能研究进展2.1.1 国外城市功能研究进展2.1.2 国内城市功能研究进展2.2 区域视角下城市功能研究进展2.2.1 国外区域视角下研究进展2.2.2 国内区域视角下研究进展2.2.3 区域视角下城市功能研究方法进展2.3 城市功能研究进展评述2.4 本章小结第三章 城市功能差异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3.1 研究理论基础3.1.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3.1.2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3.1.3 区域发展理论3.1.4 可持续发展理论3.1.5 集聚—扩散理论3.1.6 城市区域系统理论3.1.7 可持续发展理论3.1.8 行为空间理论3.1.9 "有为"与"无为"的发展思想3.2 研究方法3.2.1 区位商得分法3.2.2 因子分析法3.2.3 基尼系数法3.2.4 标准偏差法3.2.5 Arcgis法3.3 本章小结第四章 全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分析4.1 全国省会城市功能发展趋势分析4.1.1 全国省会城市人均城市功能发展趋势分析4.1.2 全国省会城市总体城市功能发展趋势分析4.1.3 全国省会城市功能发展趋势原因分析4.2 全国省会城市间功能差异分析4.2.1 全国省会城市间总功能差异分析4.2.2 全国省会城市间生产功能差异分析4.2.3 全国省会城市间流通功能差异分析4.2.4 全国省会城市间商贸功能差异分析4.2.5 全国省会城市间科教文化功能差异分析4.2.6 全国省会城市间管理服务功能差异分析4.2.7 全国省会城市间功能差异原因分析4.3 全国省会城市人均城市功能演变分析4.3.1 1998年省会城市功能因子分析4.3.2 2002年省会城市功能因子分析4.3.3 2007年省会城市功能因子分析4.3.4 2009年省会城市功能因子分析4.3.5 省会城市主要功能演变趋势4.3.6 省会城市主要功能演变原因分析4.4 全国各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分析4.4.1 各省会城市总功能差异分析4.4.2 各省会城市生产功能差异分析4.4.3 各省会城市流通功能差异分析4.4.4 各省会城市商贸功能差异分析4.4.5 各省会城市科教文化功能差异分析4.4.6 各省会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差异分析4.4.7 各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原因分析4.5 本章小结第五章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研究5.1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总功能差异分析5.2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生产功能差异分析5.3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流通功能差异分析5.4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商贸功能差异分析5.5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科教文化功能差异分析5.6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差异分析5.7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原因分析5.8 本章小结第六章 四大地区内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差异分析6.1 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分析6.1.1 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发展演变6.1.2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生产功能差异分析6.1.3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流通功能差异分析6.1.4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商贸功能差异分析6.1.5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科教文化功能差异分析6.1.6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差异分析6.1.7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总功能差异分析6.1.8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离散程度分析6.1.9 东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原因分析6.2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分析6.2.1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发展趋势6.2.2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生产功能差异分析6.2.3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流通功能差异分析6.2.4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商贸功能差异分析6.2.5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科教文化功能差异分析6.2.6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差异分析6.2.7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总功能差异分析6.2.8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离散程度分析6.2.9 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分析6.3 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分析6.3.1 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发展趋势6.3.2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生产功能差异分析6.3.3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流通功能差异分析6.3.4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商贸功能差异分析6.3.5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科教文化功能差异分析6.3.6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差异分析6.3.7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总功能差异分析6.3.8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离散程度分析6.3.9 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原因分析6.4 东北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分析6.4.1 东北地区省会城市功能发展趋势6.4.2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生产功能差异分析6.4.3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流通功能差异分析6.4.4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商贸功能差异分析6.4.5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科教文化功能差异分析6.4.6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差异分析6.4.7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总功能差异分析6.4.8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离散程度分析6.4.9 东北地区各省会城市功能差异原因分析6.5 本章小结第七章 我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完善对策和建议7.1 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完善原则7.1.1 统筹性原则7.1.2 协调性原则7.1.3 人本原则7.2 全国省会城市城市功能完善的对策建议7.2.1 新兴生产功能合理开发7.2.2 省会城市流通功能完善对策7.2.3 省会城市商贸功能完善对策7.2.4 省会城市科教文化功能完善对策7.2.5 省会城市管理服务功能完善7.3 四大地区间省会城市功能完善对策建议7.4 四大地区内省会城市功能完善对策建议7.4.1 东部地区省会城市完善对策7.4.2 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完善对策7.4.3 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完善对策7.4.4 东北地区省会城市完善对策7.5 本章小结第八章 结语8.1 本文研究主要创新之处8.2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8.3 主要展望参考文献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经济背景下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研究——基于流通功能拓展与平台组织再造的视角[J]. 经济学家 2018(02)
- [2].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流通功能[J]. 宏观经济管理 2009(08)
- [3].动态[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4(04)
- [4].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内容体系的研究[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1(02)
- [5].小心“肝”,春季这么吃才对[J]. 恋爱婚姻家庭(月末) 2018(04)
- [6].创新营销渠道 创造全新优势[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8(06)
- [7].基于渠道功能重组视角的渠道模式发展研究[J]. 中国商贸 2013(36)
- [8].财产性收入的正负效应分析[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 [9].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及其体系构建[J]. 商业研究 2011(04)
- [10].日本批发企业提升物流功能的方法[J]. 市场周刊(新物流) 2008(11)
- [11].大力发展提升粮食流通功能[J]. 粮食问题研究 2013(02)
- [12].论图书馆上门收赠工作[J]. 图书馆 2020(02)
- [13].民国十年造银元[J]. 新经济 2019(09)
标签:城市功能论文; 功能差异论文; 省会城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