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词传唱及其多样化风格之构成

苏词传唱及其多样化风格之构成

论文摘要

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苏轼可谓是功勋卓著。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和他豪放的词人气质,为词体的发展另辟疆宇进而“指出向上一路”,成为推尊词体的第一人,进而有了诸如“词至苏轼,词格始高,词境始大,词体始尊”之类的赞誉。但是,长期以来围绕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和他的豪放气质,人们对苏词的可歌与不可歌亦是议论纷纭。在人们普遍以入乐看待词体的宋代,以“豪放”著称的苏词是否真的无法歌唱?“要非本色”的苏词在当时的传唱情形又是如何?苏词的传唱又如何进一步影响了苏轼词作的创作?尽管时至今日,对苏词的研究已是硕果累累,但是上述这些问题均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分析。尽管苏词已经显示出了乐与诗的分离的倾向,苏轼也因为作为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由于其不同以往的创作态度而受人指摘,可是在宋代这个普遍以唱词侑觞为娱乐事项的广阔背景下,从歌唱的角度对词作的风格进行思考,似乎更接近于词之本色,或许对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理解苏词风格的构成能够有所帮助。本文在认真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首词进行了认真地梳理,依据词序、词作内容以及参考文献记载的歌唱本事,对苏词传唱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将传唱现象与苏词联系起来,侧重分析了苏词风格。根据唱词人身份的不同,苏轼传唱之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歌妓唱词,第二类是关西大汉与东州壮士唱词,第三类是苏轼唱词。在普遍以应歌为词体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苏轼在创作中由于歌唱者的身份不同,其词作风格也表现出多样性。围绕苏词歌唱者身份的不同,文章分为三章进行了论述:第一章是歌妓唱词与苏词之婉丽。苏轼在酒筵席间之作,是在歌妓唱词已成为席间娱乐遣兴的必须之资的情形下创作的,这类词是为歌妓填制的歌词,一方面以歌妓的容姿和超绝技艺为题材,赞赏歌妓的歌喉、容貌、体态以及舞姿等,虽然在题材方面与传统花间词有相同之处,但是又以清新的笔调和浑融的用典表现出不同以往的高雅词情;另一方面词作大量以席间劝酒、送别为题材,词作意境高远,并不时地流露出词人的士人情怀。第二章是关西大汉与东州壮士唱词与苏词之豪放。其实,所谓壮士唱词,是苏轼对《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词情的指代,此词作为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是他填制的适合东州壮士类型人物歌唱的歌词;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成为他为数不多的豪放词作的代表,本事中借善歌者之口,指出了这首词的风格适合关西大汉演唱,词作以男性高亢的歌喉和粗犷、豪爽的形象表现出与女性歌者细腻、柔婉不同的感情色彩与表现意境,词中有词人心系社稷、立功疆场的豪迈之气,有怀古伤今却不为情所牵系的放达之情。第三章是苏轼自唱与苏词之旷逸。虽然苏轼自称不擅唱曲,然而根据考证和相关题序以及词作中的信息推断苏轼曾唱词数首,其中有以《阳关曲》歌唱的三调五首,也有月夜怀人之兄弟情思、夜饮归来敲门无应之时的望江兴叹,诸多词作在内容方面无不是词人通达洒脱、旷逸情怀的体现。苏轼因其个人的雄放杰出的抱负和性情,在词作中侧重于陶写胸臆、抒情言志,从而创作了大量有乖于传统词论中“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词作,从而使得其词作一度被视为词坛的另类,进而有诸多苏词不谐律、不可唱的评论。然而,通过对苏词现存歌唱本事的梳理和归类,我们从中已经发现虽然与当时普遍追捧五代时期题材不离柔情、风格以婉转见长的世风相乖离,但是苏词是可歌的。苏词不但可歌,而且当我们在词体发展这一广阔历史背景下看待苏词就会发现,苏词在不离音乐法度的同时表现出来的扩大词体的表现范围,在追求抒情言志、陶写胸臆为词赋予了更为广阔的生命力。虽然,由于音谱和歌法的失传,我们仅仅只能依据歌唱本事来对其词作与歌唱进行推理分析,但是苏词不但可歌,而且在歌唱方面亦表现出风格的多样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推究苏词之所以能够在词坛另辟疆宇,一方面我们需要从苏轼对词的认识观入手,另一方面我们综合词体的发展演变过程不难发现,词体本身演变的规律性和必然性更为作者的大胆实践提供了可能性。正如沈祖棻先生在《苏轼与词乐》一文中所指出的:“它(苏轼)的词还是广泛地在社会中传唱的,虽然不一定像柳永的作品那样有井水处皆能歌唱,但也绝非只是作为一种脱离了音乐的抒情诗而存在的。如果苏轼在当时就不同通过音乐获得广泛的传播,苏辛词派的出现和流行将是不可想象的。这两者看起来好像相反,而实则相成。”正是在词体不断地丰富、发展和演变,从而能够在创作者和演唱者之间构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从而使词不失其付之于喉的特点,进而拥有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苏词风格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苏词歌唱本事综述
  • 第一章 歌妓唱词与苏词之婉丽
  • 第一节 歌妓唱词之情境
  • 第二节 苏词之婉丽风格
  • 第三节 婉丽风格对传统的突破
  • 第二章 壮士唱词与苏词之豪放
  • 第一节 壮士唱词之豪放风格
  • 第二节 豪放风格在苏词中的体现
  • 第三章 苏轼自唱与苏词之旷逸
  • 第一节 苏轼自唱词之旷逸风格
  • 第二节 旷逸风格在苏词中的体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初词体观的诗性特色[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2].唐宋易代之际帝王身份困境的书写与词体发展[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3].转益融通——词体发展动力之析论[J]. 嘉兴学院学报 2019(02)
    • [4].20世纪前期词体与新体乐歌的离合关系[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5].转益融通——词体发展动力之析论[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 [6].词体日记[J]. 中华文化论坛 2018(06)
    • [7].词体体制与分类析说[J]. 保定学院学报 2018(05)
    • [8].唐宋时期《忆秦娥》词体演进及其与《秦楼月》之关系[J]. 中国韵文学刊 2017(01)
    • [9].论清末民初词体声律学的新变[J]. 文艺研究 2017(02)
    • [10].李煜之死与词体尊卑[J]. 社会科学动态 2017(03)
    • [11].从题序看宋人的词体观[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2].诗曲交侵下的词体重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5)
    • [13].纳兰容若与清代词体嬗变[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06)
    • [14].小议语用因素对俄语动词体使用的影响[J]. 俄语学习 2015(01)
    • [15].从演艺体制到文体结构:词体双调形态起源探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6].明前期词体观的趋俗性[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7].俄语动词体的构成规律[J]. 中学俄语 2016(12)
    • [18].论北宋熙丰时期词体之创变[J]. 厦大中文学报 2017(00)
    • [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从李煜词浅谈词体文学特点[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20].陈锐《词比》与近现代词体声律学[J]. 中国韵文学刊 2018(04)
    • [21].21世纪近十余年词体研究述评[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22].简述俄语动词体的认知过程[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3(00)
    • [23].俄语动词体的基本意义和用法[J]. 校园英语 2016(19)
    • [24].动词体的意义和用法[J]. 中学俄语 2014(09)
    • [25].吟咏性情,莫工于词——词体体性论[J]. 山东文学 2009(10)
    • [26].论民国词体理论批评的发展及其意义[J]. 学术研究 2014(01)
    • [27].从生成要素再论词体起源问题[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8].谈北宋贬谪词人之畏祸心理对词体“诗化”的影响[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29].词体结构论[J]. 中国韵文学刊 2010(01)
    • [30].词体学与语言学的架构互动[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标签:;  ;  ;  ;  ;  ;  

    苏词传唱及其多样化风格之构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