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果糖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果糖酯,酶促合成,纯化,抑菌性
果糖酯论文文献综述
赵磊,王成涛,张鹤龑,郝添阳,宋晓杰[1](2014)在《果糖酯的酶法合成及其抑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5种果糖脂肪酸酯对常见食品病原菌和腐败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酶法合成果糖癸酸酯、果糖月桂酸酯、果糖肉豆蔻酸酯、果糖棕榈酸酯和果糖硬脂酸酯,采用硅胶柱梯度洗脱的方法对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用薄层色谱法对分离产物纯度进行鉴定。分别测定5种果糖脂肪酸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抗菌效果。结果:果糖癸酸酯、果糖月桂酸酯对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性随果糖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果糖酯的脂肪酸碳链越短,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越强。(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于铁妹,姜兴涛,李剑政,刘玉姮,黄友和[2](2014)在《异戊酸与异戊酸果糖酯在烟气粒相物中转移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戊酸类挥发性脂肪酸是烟草的重要香气成分,但其稳定性差,容易挥发。本文以脂肪酶催化合成异戊酸的衍生物异戊酸果糖酯,通过比较异戊酸果糖酯与异戊酸在卷烟抽吸过程中异戊酸在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转移率变化情况,确定异戊酸果糖酯在卷烟抽吸过程中基本能平均释放异戊酸,与异戊酸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卷烟中添加异戊酸果糖酯能够对烟气品质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4年01期)
来国防,赵沛基,倪志伟,许云龙,王梅[3](2008)在《中华青荚叶的一个新果糖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山茱萸科中华青荚叶(Helwingia chinensis)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果糖酯和十个已知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O-(E)-咖啡酰-3-O-(3,5-二甲氧基香豆酰)-α-D-呋喃果糖甙(1),2-O-β-D-呋喃果糖基α-D-异吡喃糖酯(2),甘草甜素(3),4′-羟基-7-O-葡萄糖-2,3-二羟黄酮甙(4),黄豆甙(5),5-葡萄糖芹菜甙(6),7-O-葡萄糖芹菜甙(7),4-O-葡萄糖香豆酸(8),葡萄糖咖啡酸(9),3β-赤杨醇(10),薯蓣皂甙3-O-{α-L-鼠李糖吡喃糖基(1→2)-[α-L-阿拉伯呋喃糖基(1→3)]-β-D-葡萄糖吡喃糖}(11)。(本文来源于《云南植物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韩萍芳,欧阳平凯[4](2007)在《甲乙酮溶剂中酶法合成果糖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个以游离脂肪酸和游离果糖为底物酶催化合成糖酯的新体系:甲乙酮-分子筛体系,即以甲乙酮作为反应溶剂以4分子筛吸附去除副产物水,并与被文献广泛采用的溶剂叔戊醇进行了比较,甲乙酮是一种良好的反应媒介,对底物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同时又可保持酶的稳定性;分子筛可以快速吸附甲乙酮中的水分,使反应体系中的水分保持在一个较低含量水平,推动反应平衡向酯生成的方向移动,提高产物浓度。今对甲乙酮溶剂中酶法合成果糖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即在甲乙酮溶剂中,10g·L-1的酶用量,85g·L-1的分子筛用量,50mmol·L-1果糖,75mmol·L-1硬脂酸,60℃的反应温度,反应在10h就达到了平衡,果糖的转化率是97.5%,硬脂酸的转化率是86%,固定化脂肪酶重复使用10次,12h产物浓度仅下降25%。(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王太山[5](2005)在《基于酶法合成的果糖酯提纯分离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酯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性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化妆品、医药、洗涤剂、纤维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酶法合成糖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效、高度特异性等优点。 本文建立了果糖酯薄层色谱定性分析方法。果糖酯的最适TLC定性分析条件为:以薄层层析硅胶G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10:5:4.5:0.2,V/V/V/V)为展开剂,测得棕榈酸果糖单酯、棕榈酸果糖双酯的R_f值分别为0.46、0.66。 建立了果糖酯的HPLC—ELSD定量分析条件:固定相为Prevail C18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流动相为60%A+40%B(V/V),其中A为99%乙酸乙酯+1%水(V/V),B为75%甲醇+25%水(V/V),ELSD检测器漂移管温度73.8℃,载气流速2L/min。棕榈酸果糖单酯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985604x—52298,R~2=0.998;棕榈酸果糖双酯标准曲线回归方程:y=720236x—26324,R~2=0.998。 针对酶法合成果糖酯的体系化学组成特点,提出了果糖酯分离工艺路线。采用盐效应萃取法除去体系中的果糖,混合溶剂萃取法提取体系中的棕榈酸果糖单酯,结晶法分离体系中的棕榈酸果糖双酯。 研究了水—有机溶剂盐效应萃取分离除去果糖的工艺。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2%NaCl水溶液,温度60℃的条件下,果糖的去除率为99.1%。 研究了混合溶剂法分级分离棕榈酸果糖单酯和棕榈酸果糖双酯的工艺。结果发现,采用混合溶剂环己烷—乙醇—水(2:2:1,V/V/V),棕榈酸果糖单酯的初始浓度在0.48—0.6mg/mL范围内,温度为60℃C时,萃取得到的棕榈酸果糖单酯的纯度为93.8%,收率为92.5%。 将经除去果糖和棕榈酸果糖单酯的溶液减压蒸发,残余物溶于乙酸乙酯—甲醇—水(24:1:0.5,V/V/V)的混合溶剂中,冰盐水搅拌冷却至零度左右,冷却8h后得到的棕榈酸果糖双酯的纯度为92.2%,收率为84.7%。 本文用红外光谱和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分离的产物棕榈酸果糖单酯和棕榈酸果糖双酯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5-06-01)
黄亚琴[6](2005)在《果糖酯的酶法合成及超声强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糖类脂肪酸酯(简称:糖酯)作为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比较传统的制备方法是采用化学合成法,但是其复杂的工艺,低效的选择性使人们不得不寻找更为有效的方法。酶法合成糖酯就是采用脂肪酶催化有机溶剂中的糖与酰基供体(如脂肪酸或者脂肪酸酯),使之发生酯化反应或者酯交换反应生成糖酯。酶是一种高效、专一的生物催化剂,在非水介质中能够选择性地催化糖酯合成反应,其温和、高效的独特优点已经使酶法合成糖酯受到广泛的关注。 脂肪酶在水溶液中主要用于水解,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酶反应向酯合成方向进行。因此,酶促糖酯合成是一个可逆反应,其副产物是水,这就决定了糖酯合成反应必须在非水介质中进行,并且反应体系中必须严格控制水的含量,以抑制逆反应的发生。水含量、溶剂的性质都是影响酶反应的重要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还有:酶的用量,酰基供体及酰基受体的选择及配比、温度等。本文重点考察了:叔戊醇和丁酮两种溶剂体系中水含量的影响,不同碳数的脂肪酸酰基供体,果糖、葡萄糖、蔗糖作为酰基受体以及酰基供受体之间的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经多次实验,得到了优化的合成条件:底物为0.09g果糖、0.192g棕榈酸(配比为1∶1.5),溶剂为10mL丁酮,0.1g酶,20粒4A型分子筛(约0.85g/10ml丁酮)。反应46小时得到的最终平衡浓度为43.6g·L~(-1),果糖转化率为97.5%,比国外减压条件下同类型的反应转化率还高(较高的果糖转化率为93%,而产物浓度不到30g·L~(-1)),棕榈酸的转化率为88%。固定化脂肪酶重复使用10次时,酶活仅下降19%。 将超声用于强化生物过程中酶反应这一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都有研究,专家学者对此评价颇有争议。本文在酶法合成糖酯条件优化的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强度的超声对于酶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低强度的超声对反应起促进作用,与未使用超声的反应相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下,能够提高反应的转化率,缩短反应时间。其中,在10kHz,0.16W·m~(-2)声强,20kHz,9W·m~(-2)声强和40kHz,1W·m~(-2)声强下,生成的产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呈现指数形式,与未加超声反应12小时达到的浓度相比,反应时间减少了1/3。并且在10kHz,0.16 W·m~(-2)超声作用条件下,得到的产物浓度是不加超声作用时的3倍。而高强度的超声则不利于反应,在其它(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5-06-01)
安振明[7](2004)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果糖酯的酶法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糖酯是一类重要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无刺激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在食品、化妆品、医药领域中有广泛用途和良好发展前景。酶法合成糖酯与化学法合成相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的优点,反应过程中无副反应发生,产品易于纯化,且不会有焦化变色的现象发生。 本文建立了果糖酯薄层色谱定性分析方法。薄层色谱的最佳条件为:以薄层层析硅胶G为固定相,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10:5:4.5:0.2,v/v/v/v)为展开剂,α-萘酚—硫酸喷雾显色,测得棕榈酸果糖单酯、棕榈酸果糖双酯的R_f值分别为0.20和0.56。 建立了果糖酯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定量分析方法,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的特点,文献上尚未见有报道。色谱条件:固定相为反相Prevail C18柱,流动相为60%A+40%B(v/v),其中A为99%乙酸乙酯+1%水(v/v),B为75%甲醇+25%水(v/v),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ELSD检测器。在该色谱条件下,建立了产物的标准曲线,并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棕榈酸果糖单酯标准曲线回归方程:M=2×10~(-6)A-2.3924,R~2=0.9948,线性范围5μg—30μg,RSD为2.01%,回收率96.4%~98.6%:棕榈酸果糖双酯标准曲线回归方程:M=1×10~(-6)A-2.0152,R~2=0.9984,线性范围5μg—40μg,RSD为1.62%,回收率是95.0%~98.3%。 溶剂的选择和水含量的控制是酶法合成糖酯的关键,本文确定了甲乙酮溶剂结合分子筛吸附水的研究方案。甲乙酮是一种良好的反应媒介,对底物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同时又可保持酶的稳定性;分子筛可以快速吸附甲乙酮中的水分,使反应体系中的水分保持在一个较低含量水平,推动反应平衡向酯生成的方向移动,提高产物浓度。 本文以甲乙酮为溶剂考察了酶法合成果糖酯反应中水含量、酶浓度、底物及其配比、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发现果糖的转化率达95%时,分子筛用量为85g/L溶剂;脂肪酶的最适烷基供体是硬脂酸;硬脂酸/果糖的摩尔比例(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期刊2004-12-01)
果糖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戊酸类挥发性脂肪酸是烟草的重要香气成分,但其稳定性差,容易挥发。本文以脂肪酶催化合成异戊酸的衍生物异戊酸果糖酯,通过比较异戊酸果糖酯与异戊酸在卷烟抽吸过程中异戊酸在主流烟气粒相物中的转移率变化情况,确定异戊酸果糖酯在卷烟抽吸过程中基本能平均释放异戊酸,与异戊酸相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卷烟中添加异戊酸果糖酯能够对烟气品质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糖酯论文参考文献
[1].赵磊,王成涛,张鹤龑,郝添阳,宋晓杰.果糖酯的酶法合成及其抑菌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4
[2].于铁妹,姜兴涛,李剑政,刘玉姮,黄友和.异戊酸与异戊酸果糖酯在烟气粒相物中转移率的比较研究[J].轻工科技.2014
[3].来国防,赵沛基,倪志伟,许云龙,王梅.中华青荚叶的一个新果糖酯(英文)[J].云南植物研究.2008
[4].韩萍芳,欧阳平凯.甲乙酮溶剂中酶法合成果糖酯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7
[5].王太山.基于酶法合成的果糖酯提纯分离工艺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
[6].黄亚琴.果糖酯的酶法合成及超声强化[D].南京工业大学.2005
[7].安振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果糖酯的酶法合成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