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论文-杨佳,冯纪南,邓斌

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论文-杨佳,冯纪南,邓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合成,胡萝卜酸乙酯

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论文文献综述

杨佳,冯纪南,邓斌[1](2013)在《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胡萝卜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对合成胡萝卜酸乙酯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方法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并用电镜分析方法研究其相关性质;采用正交试验来确定胡萝卜酸乙酯催化合成的最佳条件。同时利用折光率、元素分析、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对产品进行物性、组成和结构表征。结果电镜分析表明,自制催化剂颗粒直径在15nm左右,比表面积达200.56m2/g,酸强度为-12.70<H0<-11.99。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的酯化反应优化条件是:n乙醇∶n丙二酸为3.0∶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0%,反应时间为120min,反应温度为95~105℃,带水剂环己烷用量为20mL,酯化率可达97%以上。各种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催化合成所得之物与胡萝卜酸乙酯标准相符合。结论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反应条件温和,方法简便,酯化率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冯纪南,邓斌,杨佳,黄海英[2](2014)在《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2% Nd_2O_3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该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将其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过量的正丁醇作共沸带水剂,回流反应时间为3.0h,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酸质量的3.5%,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0∶1.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5%。产品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为高纯度的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自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并可多次重复再生使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刘方龙[3](2013)在《TiO_2–SiO_2固体超强酸纳米管/聚砜复合膜及其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膜技术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聚砜膜在处理含油废水中的实际应用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聚砜本身在亲水性、抗压实能力以及抗污染能力方面的存在不足。所以,如何提高聚砜的这些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无机粒子填充到有机膜中制备出有机–无机复合膜的方法因其操作简单而受到关注。本文利用了二氧化硅纳米管的中空结构、高长径比、高比表面积等特性,首先制备出了SiO2纳米管,接着在其表面沉积一层TiO2并硫酸化从而得到TiO2-SiO2固体超强酸纳米管(STSN),其具有长径比的管状结构能使其沿着聚合物链与聚合物之间产生更好的相互作用;同时其固体超强酸的性质能有效的除去膜表面及孔道中的金属氧化物等固悬,从而延长膜的使用寿命。同时STSN的最佳制备工艺被探讨并确定:Ti与Si的摩尔比为1:3;硫酸的浓度为1mol/L;硫酸的浸渍时间为4小时;煅烧温度为600℃。将STSN添加到聚砜(PSF)膜中通过相转化方法制备出了STSN/PSF复合膜,材料的最佳添加量被确定为10%。SEM电镜图显示STSN/PSF复合膜有着非对称的结构,它有着致密的起分离作用的表层以及多孔的其支撑作用的支撑层。同时,可以看出STSN被均匀的分散在了聚砜膜中。数据显示STSN/PSF复合膜有着良好的性能:处理膜过滤水时的通量为404L/m2h;水的接触角为36.5°;膜的拉伸强度为4.803MPa。将STSN/PSF复合膜进行含油废水的处理实验,以此来考察膜的长期使用效果。最佳的操作条件被确定:操作压力为0.1MPa;操作温度为25℃。实验结果显示STSN/PSF复合膜相比于SZP/PSF、SiO2/PSF和PSF膜的性能更加优越。当使用STSN/PSF复合膜处理含油量为71.46mg/L的含油废水时,膜通量为107L/m2h;同时出水的含油量为4.15mg/L,固悬为4mg/L,均达到了国家标准(SY/T5329-94)的要求。因此,STSN/PSF复合膜非常适合用来处理含油废水。本文还对STSN/PSF复合膜的油–水传递机理进行了讨论。STSN表面有着丰富的羟基,将它填充到聚砜膜中后能够提高膜亲水性,并在膜的表面能形成一层水膜,有效的阻止油滴的通过。同时,STSN的酸性能有效的去除膜表面以及膜孔道中的金属氧化物,从而达到了膜自清洁的效果,提高了膜的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肖容华,徐景士[4](2009)在《复合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Al_2O_3-SiO_2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戊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纳米级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Al2O3-SiO2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酸和正戊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复合氧化物中n(Zr):n(Al):n(Si)=1:4:1,浸渍液(NH4)2SO4浓度为2mol/L,600℃焙烧3h,n(酸):n(醇)=1: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4.4%,在130℃下反应6h,乙酸戊酯的收率为89.13%。并通过XRD、IR、流动Hammett指示剂法以及TEM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的酸强度为-12.70<Ho≤-11.99。(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09年11期)

吴春华,赵黔榕,毕韵梅[5](2009)在《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α-蒎烯异构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浸渍法以S2O28-为促进剂,制备得到尺寸为15~20nm的复合固体超强酸S2O28-/SnO2-TiO2,将其用于催化α-蒎烯异构化反应。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在Sn/Ti比2:1、S2O28-的浸渍浓度1.0mol/L和焙烧温度500℃条件下,所得纳米S2O82-/SnO2-TiO2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α-蒎烯的转化率达98%,莰烯得率为62%。(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9年11期)

肖容华,徐景士[6](2009)在《复合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ZSM-5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混合球磨法制备了纳米级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ZSM-5分子筛催化剂,研究了其对冰醋酸酸和正戊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复合氧化物中m(ZSM-5/ZrO2)=4%,浸渍液H2SO4浓度为1.0moL/l,600℃焙烧3h,n(酸):n(醇)=1:1.4,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4.4%,在130℃下反应6h,冰乙酸的转化率达98.83%。并通过XRD、IR、流动Hammett指示剂法以及TEM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该催化剂的酸强度为-12.70<Ho≤-11.99。(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09年05期)

邓斌,章爱华,徐安武[7](2009)在《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CoFe_2O_4催化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CoFe2O4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在反应温度分别为90℃,100℃,110℃下,测出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动力学方程参数,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式,并与无催化剂酯化反应的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乙酸正丁酯的最佳合成条件为:乙酸用量为0.1mol时,醇酸摩尔比为1.5:1,催化剂用量为0.8g,带水剂用量为8mL.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CoFe2O能使酯化反应的活化能明显降低,是合成乙酸正丁酯的有效催化剂.(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邓斌,章爱华,徐安武[8](2008)在《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La_2O_3催化合成氯乙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 SO_4~(2-)/ZrO_2-La_2O_3为催化剂,氯乙酸与乙醇为原料合成氯乙酸乙酯。探讨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环己烷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 SO_4~(2-)/ZrO_2-La_2O_3是合成氯乙酸乙酯的良好催化剂,其最适宜的反应条件:氯乙酸0.10 mol,醇酸摩尔比3.0:1,催化剂用量1.0 g,环己烷用量15 mL,回流分水反应2.0 h。在此条件下,氯乙酸乙酯酯化率可达94.3%。(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08年09期)

邓斌,章爱华,徐安武[9](2008)在《微波辐射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草酸二丁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以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2%Nd_2O_3为催化剂,以草酸与正丁醇为原料合成草酸二丁酯。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诸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2%Nd_2O_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草酸用量为0.1 mol,醇酸摩尔比为3.0: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1.6%,微波输出功率468 W,辐射时间14 min时反应的酯化率可达97%以上。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效果好、操作简单、无环境污染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08年05期)

邓斌,梁超伦,陈六平[10](2008)在《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对己酸烯丙酯的催化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2%Nd2O3为催化剂,通过己酸与烯丙醇反应合成己酸烯丙酯.探讨了诸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SO42-/ZrO2-2%Nd2O3固体超强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醇酸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2.5h,带水剂甲苯20mL,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3.0%时,酯化率达98.2%.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具有价廉易得、催化效果好、操作简单、无环境污染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湘南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该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将其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过量的正丁醇作共沸带水剂,回流反应时间为3.0h,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酸质量的3.5%,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0∶1.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5%。产品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为高纯度的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自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并可多次重复再生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论文参考文献

[1].杨佳,冯纪南,邓斌.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胡萝卜酸乙酯[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冯纪南,邓斌,杨佳,黄海英.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2%Nd_2O_3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J].食品工业科技.2014

[3].刘方龙.TiO_2–SiO_2固体超强酸纳米管/聚砜复合膜及其应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

[4].肖容华,徐景士.复合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Al_2O_3-SiO_2的制备及催化合成乙酸戊酯的研究[J].广东化工.2009

[5].吴春华,赵黔榕,毕韵梅.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α-蒎烯异构活性[J].化学通报.2009

[6].肖容华,徐景士.复合纳米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ZSM-5的制备及应用研究[J].广州化工.2009

[7].邓斌,章爱华,徐安武.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CoFe_2O_4催化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9

[8].邓斌,章爱华,徐安武.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La_2O_3催化合成氯乙酸乙酯[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

[9].邓斌,章爱华,徐安武.微波辐射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草酸二丁酯[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

[10].邓斌,梁超伦,陈六平.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对己酸烯丙酯的催化合成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8

标签:;  ;  ;  ;  ;  ;  

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论文-杨佳,冯纪南,邓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