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

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主要的、最普遍的一种,并以高死亡率在世界范围位列癌症的第六位。HCC具有进展速度快,病灶转移广,预后效果差,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HCC细胞的这种高转移潜能和其与细胞外微环境(主要包括间质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可溶性细胞因子以及生长因子等)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传统的二维(two-dimensional, 2D)细胞培养系统因很少引入细胞外基质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细胞生长微环境支持肿瘤-间质的相互作用,进而不能在HCC的黏附、侵袭和转移的分子作用机制方面更好进行研究。因此,运用再造细胞外基质(比如collagen I、Matrigel等)的三维细胞培养模型(three-dimensional, 3D)建立起来了。3D细胞培养模型在体外构建与体内相近的细胞发育结构系统,能更好模拟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体现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肿瘤细胞和间质之间作用的机理;还能重现人体肿瘤细胞局部黏附、侵袭以及远端转移的过程,以便于对肿瘤黏附,迁移和侵袭的分子作用机制更好的研究。HAb18G/CD147分子高表达于HCC等多种恶性肿瘤,是CD147分子超家族中的一员。研究显示在2D细胞培养条件下,HAb18G/CD147分子在HCC黏附、侵袭和转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1)建立HCC的3D细胞培养模型;(2)运用HCC的3D细胞培养模型研究细胞外微环境在肝癌细胞以及间质细胞表型形成中的作用;(3)运用HCC的3D细胞培养模型研究HAb18G/CD147分子在调节MMPs分泌活化和黏附因子表达中的作用,进而深入研究HAb18G/CD147分子在HCC黏附、侵袭和转移方面的分子机制。本课题共分三个部分:(1)运用细胞外基质Matrigel胶建立HCC的3D细胞培养模型;(2)在3D细胞单培养条件下观察HCC细胞骨架分布、HAb18G/CD147分子表达、MMPs合成活化以及一些关键黏附蛋白表达的改变(;3)应用HCC细胞和成纤维细胞3D共培养模型深入研究HAb18G/CD147分子在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的MMPs合成活化以及关键黏附蛋白表达中的作用。我们采用融化的Matrigel胶重悬细胞的方法成功建立了HCC的3D细胞培养模型。在HCC细胞3D单培养条件下,细胞外基质在HCC细胞的表型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作用,该培养条件可以促进人SMMC-7721肝癌细胞中HAb18G/CD147分子高表达进而上调MMPs(MMP2和MMP9)分泌活化,同时HAb18G/CD147的过表达伴随E-cadherin、paxillin、FAK和p-FAK的表达上调以及F-actin的重排。在HCC细胞和成纤维细胞3D共培养条件下,人FHCC-98肝癌细胞和NHDF细胞中过表达的HAb18G/CD147分子可以提高这两种细胞的MMPs(MMP2和MMP9)的分泌和活化水平,同时还可以激活这两种细胞内integrin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决定间质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表型,进而增强了肝癌细胞黏附、侵袭和转移的潜能。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内容
  • 实验一 应用MATRIGEL 胶建立HCC 的3D 细胞培养模型
  • 1 材料
  • 1.1 主要实验器材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细胞株
  • 1.4 主要缓冲试剂
  • 2 方法
  • 2.1 2D 细胞培养
  • 2.2 3D 细胞培养
  • 3 结果
  • 3.1 Matrigel 胶和培养基按不同比例混合条件下,不能建立HCC 的3D细胞培养模型
  • 3.2 细胞接种于 Matrigel胶表面和重悬于Matrigel胶中可以形成细胞的3D 生长
  • 4 讨论
  • 实验二 运用3D 单细胞培养模型研究HCC 在黏附、侵袭和转移方面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
  • 1.1 主要实验器材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细胞株
  • 1.4 主要缓冲试剂
  • 2 方法
  • 2.1 细胞培养与形态学观察
  • 2.2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 2.3 免疫印记实验(Western blotting)
  • 2.4 明胶酶谱实验
  • 2.5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人SMMC-7721 肝癌细胞在3D 细胞培养模型中形态出现明显变化
  • 3.2 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3.3 免疫印记实验结果
  • 3.4 明胶酶谱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应用3D 细胞共培养模型研究HCC 在黏附、侵袭和转移方面的分子机制
  • 1 材料
  • 1.1 主要实验器材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细胞株
  • 1.4 主要缓冲试剂
  • 2 方法
  • 2.1 细胞共培养方法
  • 2.2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 2.3 明胶酶谱实验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人FHCC-98 肝癌细胞和NHDF 细胞在3D 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
  • 3.2 间接免疫荧光结果
  • 3.3 明胶酶谱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模型思想 培养模型意识——一道选择压轴题的命制与说题过程[J]. 中学数学 2017(10)
    • [2].从英国足球“四角培养模型”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理念[J]. 体育教学 2016(11)
    • [3].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型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 2019(17)
    • [4].校企合作基础上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型构建[J]. 湖南包装 2016(03)
    • [5].人乳头瘤病毒体内外培养模型研究进展[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2(04)
    • [6].戊型肝炎病毒细胞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3(05)
    • [7].角膜上皮细胞培养模型及其在眼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10(23)
    • [8].技术工人分级价值培养模型构建研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9].培养模型思想 提高应用意识[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22)
    • [10].隐孢子虫体外培养模型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20(03)
    • [11].小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333培养模型”的构建与实施[J]. 江苏教育 2019(50)
    • [12].护士分层级能力培养模型的构建[J]. 护理学杂志 2011(10)
    • [13].小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8(03)
    • [14].HepG2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的建立及活力检测[J]. 中南药学 2020(07)
    • [15].教学、政策、协作:美国教师领导力培养模型的三重考量[J]. 江苏教育研究 2016(Z1)
    • [16].高校营销人才培养模型研究[J]. 企业导报 2009(10)
    • [17].大学生职业认同培养体系构建[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01)
    • [18].基于药物转运研究的角膜上皮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 眼科新进展 2009(12)
    • [19].高校本科生课堂能力培养模型及实现方法设计——以审计学课程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28)
    • [20].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型及实现路径研究——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15)
    • [21].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模型思想[J].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2013(09)
    • [22].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 电子科技 2010(06)
    • [23].以学科竞赛为人才培养模型的构建及运行机理[J]. 文教资料 2020(17)
    • [24].时代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型创业思维培养模型构建[J]. 山西青年 2019(18)
    • [25].卓越领导者将如何让利润倍增[J]. 中外管理 2012(01)
    • [26].“六维度三阶段”校长反思能力培养模型的理论与实践[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7].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及鉴定[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09(06)
    • [28].校企合作背景下旅游类专业“360°+KPI”人才培养模型构建[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29].“互联网+”时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型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9(03)
    • [30].一类污染环境下具有脉冲输入的竞争培养模型的定性分析(英文)[J]. 应用数学 2010(01)

    标签:;  ;  ;  ;  ;  

    体外三维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