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思想论析

马克思生态思想论析

论文摘要

当前生态环境危机日趋严峻,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使得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成为了今天人们思考的焦点。由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自然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体现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研究之中,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朴素自然观,此后近代的机械自然观,以及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都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虽未对生态问题进行过专门的集中阐述,但其生态思想在他各个时期的主要著作中都有所体现,并且呈现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马克思生态思想主要蕴含在他的自然观、实践观和历史观之中。在马克思的自然观中,他关于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自然界的客观先在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详尽阐发,体现出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在实践观中,马克思强调社会实践(尤其是生产劳动)是统一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而只有合理地控制好物质变换,方可促进生态和谐。在大量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现状之后,马克思又从多角度剖析了生态恶化的根源。他由此指出,是资产阶级私有制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异化,进而揭露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的不可避免性。所以,马克思把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希望寄托于共产主义。他认为,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在其历史观中,马克思提出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是相互制约的,应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统一起来进行考察。并且根据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过程划分出三个历史阶段,即由人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经独立性阶段,直至自由性阶段。与此同时,马克思还从社会历史双重维度考察了人与自然的辩证联系。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没有游离于自然之外的社会历史,也不存在摆脱了人类社会影响而孤立存在的自然界。马克思生态思想源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考察,显然也应将其运用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去,挖掘其当代价值。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两次提升”、“两种尺度”、“两个和解”,完全可以作为指导时下探索环境保护的理论依据。其次,马克思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最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固然需要完善社会关系和变革社会制度,但更不应忽视一个基本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科学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的必要充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历程
  • 1.1 生态、生态环境的概念
  • 1.2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渊源
  • 1.2.1 古希腊朴素自然观
  • 1.2.2 近代的机械自然观
  • 1.2.3 德国古典哲学自然观
  • 1.3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
  • 1.3.1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萌芽
  • 1.3.2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
  • 1.3.3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
  • 2 马克思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
  • 2.1 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
  • 2.1.1 自在自然
  • 2.1.2 人化自然
  • 2.2 自然界的客观先在性
  • 2.2.1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 2.2.2 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 2.3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 2.3.1 自然界确证了人的客观存在
  • 2.3.2 人类社会再生产自然界
  • 2.3.3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
  • 3 马克思实践观中的生态思想
  • 3.1 社会实践是统一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
  • 3.1.1 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 3.1.2 控制物质变换,促进生态和谐
  • 3.2 资产阶级私有制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普遍异化
  • 3.2.1 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现实的批判
  • 3.2.2 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恶化根源的深刻剖析
  • 3.3 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体
  • 3.3.1 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 3.3.2 共产主义是解决生态危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
  • 4 马克思历史观中的生态思想
  • 4.1 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
  • 4.2 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三个历史阶段
  • 4.2.1 第一个阶段:对自然的依赖性阶段
  • 4.2.2 第二个阶段:对自然的独立性阶段
  • 4.2.3 第三个阶段:对自然的自由性阶段
  • 4.3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联系
  • 4.3.1 人与自然关系的横向社会维度考察
  • 4.3.2 人与自然关系的纵向历史维度考察
  • 5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 5.1 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探索
  • 5.1.1 "两次提升":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路向
  • 5.1.2 "两种尺度":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行动原则
  • 5.1.3 "两个和解":消解生态环境问题的预设目标
  • 5.2 对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实践启示
  • 5.2.1 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
  • 5.2.2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 5.3 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充实
  • 5.3.1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得以生活生产的物质基础
  • 5.3.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能够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J]. 广西社会科学 2019(11)
    • [2].“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探微——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生态美术和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关系的融合发展——析《永恒的原乡: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研究》[J]. 环境保护 2020(08)
    • [4].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03)
    • [5].反思生命教育正当时[J]. 中国德育 2020(09)
    • [6].疫情敲响人与自然关系警钟[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7].人与自然和解的生态反思[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2)
    • [8].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9].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性[J]. 贺州学院学报 2020(02)
    • [10].反思资本逻辑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 贺州学院学报 2020(02)
    • [11].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互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研究[J]. 理论与评论 2020(03)
    • [12].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如何共生的实践之解[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3].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建构论及其启示[J].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4].本然、实然与应然——人与自然关系的逻辑理路[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4)
    • [15].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解”思想对新时代建设美丽西部的启示[J]. 喀什大学学报 2020(04)
    • [16].马克思生态思想对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J]. 现代交际 2020(18)
    • [17].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恩格斯经典文本的研究[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0(05)
    • [18].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18(12)
    • [19].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建设壮美广西[J]. 当代广西 2019(03)
    • [20].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J]. 新湘评论 2019(01)
    • [21].人与自然和谐[J]. 绿色中国 2018(18)
    • [22].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学基础[J]. 大众文艺 2019(06)
    • [23].哲学视域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兼论新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双重自由的价值目标[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4)
    • [24].身份、态度与心理:人与自然和解的主体向度[J]. 理论与现代化 2019(03)
    • [25].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3)
    • [26].人类文明发展视域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J]. 实事求是 2019(03)
    • [27].《人与自然》[J]. 大众文艺 2019(14)
    • [28].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依据与路径选择[J].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9(04)
    • [29].新时代 新矛盾 新理念 新路径——兼论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7)
    • [30].美好生活的绿色承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标签:;  ;  ;  

    马克思生态思想论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