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固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固率,河道底泥,生物浸取,脱水
含固率论文文献综述
华天钰,石明岩,吴佳玲,简国丹,石云峰[1](2019)在《含固率对生物浸取河道底泥深度脱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酸化氧化反应是生物浸取底泥脱水的重要途径,底泥含固率通过影响生物浸取中的酸化氧化反应进而影响到底泥脱水效果。为此,该研究通过对含固率在3%~9%范围内的河道底泥进行生物浸取处理实验。投加2 g/L S~0、5 g/L FeS_2、10%微生物接种物,在起始pH值为5、曝气量强度为0.6 L/min的条件下,通过摇瓶试验,分析含固率为3%~9%的底泥对生物浸取河道底泥脱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浸取后的河道底泥CST由13.8~24.2 s最低降至9.3~13.9 s。其中,含固率5%、浸取36 h时,CST由18.3 s降至10.3 s,获得43.7%的最大降幅。结合态EPS(特别是TB-EPS)减少、ζ电位升高是改善河道底泥脱水性能的关键因素。不同含固率的处理,病原微生物灭活率均超过98%,含固率对灭菌不产生明显影响。从技术与经济角度考虑,含固率为5%时较为适合河道底泥深度脱水。(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王菲,鲁琳,刘克锋,王顺利[2](2019)在《牛粪与秸秆干法厌氧发酵体系中含固率对产气及造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牛粪为原料,秸秆为辅料的中温干法厌氧发酵体系中,在碳氮比为25,接种新鲜沼液30%的条件下,研究了物料不同含固率对发酵体系产气与造肥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含固率是保证牛粪与秸秆干法厌氧发酵的重要条件,本试验条件下,含固率为20%时,牛粪和秸秆中温干法厌氧发酵顺利运行,且产气总量最多,气体中甲烷含量高,同时处理后的沼渣具有良好的造肥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乳业》期刊2019年07期)
魏本精,严研,季化猛[3](2019)在《整体提高苏州市古城区河道淤泥固化泥饼含固率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苏州市古城区河道淤泥固化泥饼含固率的整体水平,确保淤泥固化质量和工期,QC小组针对淤泥固化泥饼含水率高、含固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要因确认,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策实施后,苏州市古城区河道淤泥固化的合格率大幅度提高,有利于下一步进行固化泥饼的处置和利用。(本文来源于《水资源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王庆,马思佳,许柯,黄辉,陈珺[4](2018)在《铁粉/鼠李糖脂对高含固率脱水污泥的强化厌氧消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改善高含固率脱水污泥的厌氧消化反应类型、提高传质效率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批次试验系统研究了铁粉和鼠李糖脂对高含固率污泥厌氧消化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投加铁粉和鼠李糖脂对高含固率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均有促进作用。原污泥、投加铁粉污泥、投加鼠李糖脂污泥的日产气量分别在第4 d、第3 d、第1 d达到最大,对应的日甲烷产量分别为184、240、320 mL/(L·d)。加入铁粉后氧化还原电位(ORP)下降显着,在运行10 d后,加铁粉组的ORP最低值为-400 mV。厌氧消化过程中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以乙酸为主,投加铁粉对丙酸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加入鼠李糖脂有利于加快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速率,进而减少VFAs累积,且第10 d时VFAs的含量已下降至最低,均有利于甲烷产生。(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马旭光,江滔,唐琼,常佳丽,罗涛[5](2018)在《油菜秸秆和鸡粪比例及含固率对其发酵产甲烷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低含固率粪秸厌氧发酵工艺存在的缺点和多原料共发酵的优势,以碳素和氮素含量互补的油菜秸秆和鸡粪为原料,采用批次中温((37±1)℃)发酵工艺,研究了不同含固率和挥发性物质质量混合比对2种原料产甲烷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了产甲烷过程稳定性及动力学特性,以期为粪秸高效产甲烷提供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油菜秸秆和鸡粪的混合比为90∶10、85∶15和80∶20时,物料产甲烷效率均具有显着的协同效应,其中混合比为90∶10的物料产甲烷效率最高(288.7 mL/g),分别比纯鸡粪和纯油菜秸秆高16.1%和30.4%;当TS≥15%时,不同混合比粪秸的物料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率较TS≤10%时均显着降低;在TS=10%条件下,二者混合比例为90∶10的物料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率均较高,分别为224.4 mL/g和0.50 mL/(mL·d);挥发性脂肪酸的大量积累和高浓度铵态氮分别是破坏高C/N和低C/N物料产甲烷稳定性的原因,VFA/TA和氨氮浓度是评价不同C/N物料产甲烷过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根据动力学特性结果,建议在粪秸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启动阶段,适宜的固体滞留时间设为14 d。上述结果为油菜秸秆和鸡粪混合发酵高效产甲烷及其发酵过程稳定性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6](2018)在《维美德为工业应用提供了精准的高含固率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维美德推出了新的高含固率变送器(Valmet HS),可为工业废水处理、制浆和造纸生产以及其他各种工业流程提供稳定精确的测量。Valmet HS用于测量超过30%的含固率或在1–70%?之间的含水量率。最初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Valmet HS以微波技术为基础,并采用专利传感器结构。它从流程的落料部位取样,持续测量,并在测量固体含量之后将落料返回至流程中。(本文来源于《造纸装备及材料》期刊2018年02期)
王雅雅[7](2018)在《几种典型农业废弃物高含固率厌氧共发酵产气性能与协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农业废弃物种类多、产生量大、利用率低以及单一物料厌氧湿法发酵产气效率不高且不稳定等问题,本研究以叁种典型的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即分别为占畜禽粪便总量比重较大的猪粪、作物秸秆中玉米秸秆以及蔬菜废弃物中的黄瓜秧,探究以叁者为混合原料厌氧共发酵适宜比例及对甲烷产量的影响机理,以此为基础,分析高含固率厌氧发酵不同过程参数对体系产气效果的影响。基于以上得出的结论,在间歇低搅拌强度前提下,研究3种搅拌方式下发酵体系内分区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明确各体系内微生物分布特征,综合得出的结论,建立了适用于多种农业废弃物混合的高效稳定连续高含固率厌氧发酵工艺,以期为实际沼气生产中解决同一地区多种农业废弃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猪粪、玉米秸秆、黄瓜秧最佳湿重比为5:2:3,较单物料发酵甲烷产量显着提高。当猪粪比例为40%和30%时,改变其余两种原料比例,累积甲烷产量与黄瓜秧比例呈线性负相关;当猪粪比例为50%时,则呈线性正相关。黄瓜秧比例的改变通过影响细菌与古菌组成,尤其是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从而使得甲烷产量产生差异。环境因素分析表明体系中VFAs与纤维素含量分别对细菌及古菌菌群组成影响最大,即表明混合物料性质不同导致体系内初始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微生物群落受到影响,进而发酵过程中体系理化性质出现差异,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群与体系理化性质相互影响,进而最终导致甲烷产量出现差异。(2)在最佳比例下,含固率(TS)与累积甲烷产量呈线性负相关(除料泥比(F/I)为2时,TS为10%外)。同时,最大产甲烷速率(Rmax)以及水解速率(Kh)随TS的增加而降低,且相同TS下,F/I为1时的RmaxKh值大于F/I为2时的值,即降低F/I有助于加快体系反应进程。F/I增大对TS为10%的体系影响最大主要通过降低体系pH、Rmax、Kh等。各体系内理化性质的改变与产气量基本相一致。因此,建议较大F/I用于TS大于10%的发酵体系。(3)玉米秸秆经过H202与Ca(OH)2溶液预处理后,与猪粪、黄瓜秧以最佳比例混合进行厌氧发酵,与未经预处理的体系相比,能显着缩短体系延滞期(λ)以及提高体系Kh。同时,预处理能够减少丙酸积累,对平衡体系内环境起着一定积极作用。产气量为经过H202预处理体系最大,其次为未经预处理组与经Ca(OH)2溶液预处理组。因此,在发酵前期可采用预处理体系以达到缩短体系开始产气的时间并加快反应器启动的目的。(4)在间歇低搅拌强度下,上、中、下搅拌反应器均能正常运行,最终累积甲烷产量相似,且上搅拌能加快体系反应进程,不搅拌体系失败。上搅拌体系主要细菌组成为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而中、下搅拌体系中嗜蛋白乙酸菌(Caldicoprobacter)大量存在,与中、下部搅拌开始产气较晚相一致。上搅拌体系中主要存在嗜乙酸型甲烷菌,中、下搅拌则上部区域主要为嗜氢型甲烷菌,下部区域为嗜乙酸型甲烷菌,与中、下搅拌在前期产气低相一致。相比之下,上搅拌能够更大程度改变体系内环境,对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影响最大。各体系中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相结合得出反应器上部均主要为“产酸区”,下部为“产甲烷区”。整体上,上搅拌更适于叁物料高含固率厌氧发酵过程。(5)连续实验中,上搅拌较下搅拌反应器启动快,中搅拌则在第30天停止产气,体系失败。同时,在连续实验中,上、下搅拌反应器出料微生物群落结构与(4)中批次实验具有一致性,上搅拌主要为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下搅拌主要为蛋白质分解菌(Proteiniphilum),与下搅拌较上搅拌反应器启动慢相一致。中搅拌体系内的细菌菌群组成较批次实验发生较大的变化且主要细菌总相对丰度很低。上、下搅拌出料中嗜氢甲烷囊菌属(Methanoculleus)相对丰度较批次实验增加,连续实验中有利于Methanoculleus的生长,并且中搅拌不利于Methanoculleus的生存。整体上,微生物多样性较批次实验低,群落结构简单化,体系内分区更加明确。上、下搅拌反应器均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且上搅拌能够缩短体系的启动时间,更适于高含固率连续厌氧共发酵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韩芸,卓杨,彭党聪,宜慧,宋小文[8](2017)在《不同含固率污泥热水解后厌氧消化特性及有机物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初沉污泥、混合污泥及脱水污泥为对象,研究不同含固率污泥经热水解后的厌氧消化特性及其有机物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热水解后高含固污泥的中温厌氧消化甲烷产率最高(291.8 m L/g VS),其次为热水解后常规初沉污泥高温厌氧消化(272.3 m L/g VS)。各工艺条件下未经热水解预处理的污泥厌氧消化水解率(32%~37%)均低于热水解后的水解率(52%~56%),有机物水解仍是未经预处理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限速步骤,是厌氧消化工艺改进的主要目标。水解污泥中有机物可快速、高效降解,热水解预处理可有效加速后续甲烷化进程。经综合考虑,高含固污泥经过热水解预处理后的中温厌氧消化性能最优,可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的首选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23期)
王兴宏,宗汉峥,梅自力,罗涛,马旭光[9](2017)在《搅拌频率对粪秸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反应器启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粪秸清洁化、高效化厌氧产甲烷,试验在自制的纤维质物料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反应器中,以油菜秸秆和牛粪为原料,在中温条件(37℃±1℃)下研究了2个搅拌频率(8 r·min~(-1)和35 r·min~(-1))对该反应器启动阶段产甲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添加牛粪和出料回填的条件下,低频率搅拌反应器(R1)和高频率搅拌反应器(R2)均能在5 d后稳定产气,产甲烷效率没有显着差异。在牛粪和秸秆混合进料、含固率分别为10%和15%的条件下,低搅拌频率会提高反应器甲烷产率,且会使物料在反应器内产生更加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反应器上部VFAs浓度显着高于下部。当TS=10%,进料VS为0.46 kg·d~(-1)时,R1的平均比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分别为123.54 L·kg~(-1)VS_(added)和1.13 L·d~(-1),比R2高11.08%和10.78%;当TS=15%,进料VS为0.69 kg·d~(-1)时,R1的平均特殊甲烷产率和容积甲烷产率分别为94.84 L·kg~(-1)VS_(added)和1.31 L·d~(-1),比R2高11.68%和11.82%。上述研究结果为该反应器利用粪秸在高含固率条件下实现快速启动和高效产甲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艺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7年04期)
占玲骅,刘雪羽,何国富,卢怡清,周思琦[10](2017)在《含固率对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含固率是影响污泥预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含固率为1.5%、5%、10%的污泥进行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及厌氧消化,以探究含固率对污泥破解效果及产气量的影响,发现VSS的减少率和氨氮的增长率随污泥含固率的提高而减小。厌氧消化27d后,经预处理作用后污泥的含固率为1.5%、5%、10%,VSS浓度较原泥依次减少了64.5%、54.6%、20.1%,氨氮浓度较原泥依次增加了97.3%、47.5%、25.6%,厌氧消化产气量较原泥分别增加了32.0%、40.1%、18.9%,且产气量均在第20天之前便达到了原泥30 d的总产气量。综合考虑污泥体积、总减量效果以及产气量,采用含固率5%的污泥进行预处理以及后续的厌氧消化过程更合适。(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7年07期)
含固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以牛粪为原料,秸秆为辅料的中温干法厌氧发酵体系中,在碳氮比为25,接种新鲜沼液30%的条件下,研究了物料不同含固率对发酵体系产气与造肥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含固率是保证牛粪与秸秆干法厌氧发酵的重要条件,本试验条件下,含固率为20%时,牛粪和秸秆中温干法厌氧发酵顺利运行,且产气总量最多,气体中甲烷含量高,同时处理后的沼渣具有良好的造肥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固率论文参考文献
[1].华天钰,石明岩,吴佳玲,简国丹,石云峰.含固率对生物浸取河道底泥深度脱水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2].王菲,鲁琳,刘克锋,王顺利.牛粪与秸秆干法厌氧发酵体系中含固率对产气及造肥的影响[J].中国乳业.2019
[3].魏本精,严研,季化猛.整体提高苏州市古城区河道淤泥固化泥饼含固率的研究与实践[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
[4].王庆,马思佳,许柯,黄辉,陈珺.铁粉/鼠李糖脂对高含固率脱水污泥的强化厌氧消化[J].净水技术.2018
[5].马旭光,江滔,唐琼,常佳丽,罗涛.油菜秸秆和鸡粪比例及含固率对其发酵产甲烷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6]..维美德为工业应用提供了精准的高含固率测量[J].造纸装备及材料.2018
[7].王雅雅.几种典型农业废弃物高含固率厌氧共发酵产气性能与协同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8].韩芸,卓杨,彭党聪,宜慧,宋小文.不同含固率污泥热水解后厌氧消化特性及有机物转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7
[9].王兴宏,宗汉峥,梅自力,罗涛,马旭光.搅拌频率对粪秸高含固率连续产甲烷反应器启动性能的影响[J].中国沼气.2017
[10].占玲骅,刘雪羽,何国富,卢怡清,周思琦.含固率对超声联合热碱预处理及厌氧消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