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行经济——建基于“气质性善论”的习斋哲学研究

习行经济——建基于“气质性善论”的习斋哲学研究

论文题目: 习行经济——建基于“气质性善论”的习斋哲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哲学

作者: 傅济锋

导师: 谢遐龄

关键词: 习行经济,实学,习斋哲学,儒学发展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明末清初,经历了民族社会沧桑巨变与理学衰落的双重困厄,儒家学者沉痛反思社会治乱的根源与儒学未来发展的出路,普遍认为“学术不明”是造成社会衰亡之根源,而欲以复兴儒学为救治时艰之良方,或主张反王尊朱、或主张通经明道,理学批判与经世致用思潮交迭兴起;而在清初文教政策之下,朱子理学官方权威逐渐确立,经学考据也得到表彰,儒学的发展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习斋哲学正是在明末清初社会历史与儒学发展的双重背景之下产生。习斋哲学切于对现实民生社会及儒学未来发展的关注,从孟子论治而悟古圣“学、教、治一致之道”乃在于顺性中度而制为礼乐,从而知宋儒之论学、论治背离周孔之正学、正道,其论性有违人性自然,故而学亡道丧、乾坤湮晦;在继承孔、孟性善论的基本立场并吸取明代自然人性论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坚决批判了宋明理学静敬、空虚无用之学、教及其严重危害,并对造成这种学、教之理论根源进行深入的批判。如批判宋明儒之理气观、人性论及格物致知论等思想观点,提出并阐述了“理、气一致”的理气观、“气质性善”论的人性论思想以及以“习行六艺”为主调的格物论思想,论证了古圣儒学“道在六艺”、“六艺总归(?)礼”、“道即是礼”的观点;依据古圣“学、教、治之道一致”的原则,主张以“习行六艺”为学、教之根本内容,复兴儒学礼、乐教化,实学实习“六艺”之文,践形尽性以实体实行“六艺”之道;进而主张以复古“礼治”经济民生天下为旨归。最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基于气质性善论”的“习行经济”的实学思想。整个习斋哲学明显地遵循着“辨学”、“明道”、“致用”的内在逻辑理路,在每一个理论环节上都有完整的展开。习斋哲学切于现实民生社会的关注,坚持了儒学传统并吸取了前代哲学发展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对当时代社会政治与学术的发展作了积极有效的回应,产生相当的影响。本文正是参照这一时代背景,循着习斋哲学“辨学”、“明道”、“致用”的内在逻辑理路,分别从“‘理、气一致’的理气观”、“气质性善论”、“以‘习行六艺’为主调的格物论”、“复古‘礼治’的思想主张”等方面对其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最后本文还分析了习斋哲学复古“习行六艺”的思想对于探索儒学近代化、现代化道路的价值与意义。

论文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动机

二、习斋哲学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习斋之生平及学思历程

第二节 习斋哲学产生的背景

一、明末清初的社会变革——习斋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 明朝的衰亡历史教训激起学界的沉痛的反思

(二) 清初实施的文化政策的影响

二、明末清初儒学思想的发展——习斋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一) 明末清初社会危机的爆发与理学的衰落

(二) 明末清初理学批判与经世实学的兴起

第三节 习斋哲学的产生、发展

一、对于"明亡,亡于学术"的理论反思

二、对清初学术发展的回应

(一) 对于"反王尊朱"的理论动向的批判

(二) 对于清初学术吴现出多种路向的发展的回应

三、习斋之为学方向与学术特点

(一) 批判理学

(二) 倡导"习行经济"之学

(三) 习斋哲学的三个主要的特点

(四) 从明末清初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看习斋哲学的回应

章末小结:——"吾从孟子论治而悟学"

第二章 重"习"之气质性善论

第一节 人性论问题的概述

一、人性论问题的早期发展及问题发生的实质

(一) 人性论问题的早期发展

(二) 人性论问题发生的实质

二 宋、明人性论问题的发展

(一) 张载之"性分二元"、"变化气质"说

(二) 二程之"惟理可进"、"主敬穷理"说

(三) 朱熹之"气偏性便偏"、"变化气质"说

(四) 阳明"良知"说到其后学之"自然人性"论

第二节 重"习"之气质性善论

一、习斋气质性善论思想的缘起

二、"理、气一致"的理气观

(一) "天道统体"的宇宙观及宇宙生成论

(二) "理"、"气"范畴

(三) "理、气一致"的"理"、"气"关系

三、"性即是气质之性"

(一) 习斋对于"性"之内涵的阐释:"物则非性而何?"

(二) "性、形不二":"性"与"气质"的关系

四、"气质之性善"

(一) 习斋对"气质之性恶"观点的批判

(二) "气质之性善"观点的提出

五、"恶"由"引蔽习染"说

(一) 习斋重"习"的思想:"习与性成"

(二) "恶"产生的根源:"祸始引蔽"

六、"践形尽性"的工夫论

(一) 由"气质偏驳易于引蔽习染"到"欲使私欲不能引染,惟在明明德"

(二) 从"践形尽性"到"习行六艺"

(三) "修德立业":以"德性"达至"事功"

第三节 以气质性善为出发点的义利观

一、"利者,义之和"

二、"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三、习斋义利观的新内涵

(一) "圣贤之欲富贵,与凡民同"

(二) "非力不食":"义"之新解

第四节 关于习斋人性论思想的定位与思考

章末小结:

第三章 以"习行六艺"为主调的格物论

第一节 宋明儒关于"格物致知"问题的基本观点

一、朱熹之"致知在格物"说接着二程说

二、阳明"格物在致知"的思想

第二节 对宋明儒格物论的批判

一、"读书、静坐乃学术无用为害最大者"

二、何以以静坐、读书为为学工夫?

三、"读书乃致知中之一事"

第三节 以"习行六艺"为主调的格物新论

一、格物新论:"格物非他,即学习六艺以成其德与行"

(一) "格"乃"犯手捶打搓弄之义"

(二) "物即‘三物’之物"

(三) "格物非他,即学习六艺以成其德与行"

二、格物余论:"六艺总归一礼"

(一) "道在六艺"

(二) "道即礼"

(三) "六艺总归一礼"

(四) "体用一致":"明道"以"致用"

章末小结:

第四章 复古"礼治"的思想主张

第一节 习斋复古"礼治"思想的发生

一、明末清初"复古"与"经世致用"思潮的涌动

二、习斋复古"礼治"思想的发生

第二节 躬行古"礼"的实践与倡导

一、习斋对于古"礼"的躬行实践

二、习斋对于躬行古"礼"的倡导

第三节 习斋复古"礼治"的改革主张

一、"富天下"的经济改革主张

(一) 复"井田"以"均田"

(二) 关于水利思想:"兴利即除害"

(三) 税制改革:"税本色"

二、"强天下"的军事改革主张

三、"安天下"的教育改革主张:学术、人才、政事

(一) "学术乃人才之本、政事之本":教育之重要地位

(二) 教育之目的:"人才论"思想

(三) 教育选拔制度上以"选举"代"考试"

(四) 教育之内容:"正大经",突出"三事"、"三物"之学教

(五) 教育之方针、方法

(六) 关于学校教育重要性的思想:兴礼乐、谨学校

四、政治改革的主张

(一) 秉持"得君行道"之政治原则

(二) 封建与分权

章末小结:

结束语——习斋哲学之定位及本文之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习斋哲学演进之逻辑分析

附录二:习斋哲学理气观问题的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28

相关论文

  • [1].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 陈徽.复旦大学2003
  • [2].两宋理学与道家思想[D]. 李仁群.复旦大学2005
  • [3].习学成德[D]. 蒋伟胜.复旦大学2006
  • [4].马一浮之心学理学融合论[D]. 王党辉.复旦大学2006
  • [5].圣贤救世[D]. 张永忠.复旦大学2005
  • [6].有无“之间”[D]. 高利民.复旦大学2005
  • [7].王艮思想研究[D]. 张路园.山东大学2007
  • [8].教化与工夫[D]. 陈多旭.北京师范大学2007
  • [9].作圣之功[D]. 高丽敏.复旦大学2007
  • [10].颜李学的形成与传播研究[D]. 王春阳.华中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  

习行经济——建基于“气质性善论”的习斋哲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