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基于NEI网络,观察归脾经中药党参、黄芪、非脾经中药天麻对脾虚动物模型脑-肠轴P物质含量影响的可能差异,探讨中药归经现象。方法:以脾虚大鼠为模型,观察党参、黄芪、天麻对“脾主运化”实验中血清D-木糖含量、骨骼肌ATP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并与对脑-肠轴P物质含量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脑-肠轴调控作用与中药归脾经的相关性。结果:在对血清D-木糖含量、骨骼肌ATP酶活性、乳酸脱氢酶活性等“脾主运化”相关指标影响方面,党参、黄芪的作用明显优于天麻;在对脑-肠轴不同位点SP含量的影响及与上述指标相关分析方面,党参、黄芪、天麻的作用表现不尽相同,黄芪对“脾主运化”相关指标的影响与脑-肠轴P物质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强于党参和天麻。结论:基于NEI网络,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归经实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论文目录
提要Abstract引言理论研究1 归经理论的古代文献研究1.1 归经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2 归经理论的形成依据2 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概况2.1 中药有效成分体内分布观测法2.2 微量元素观测法2.3 信号转导系统水平观测法2.4 药效观测法2.5 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2.6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水平观测法2.7 形态学基础观测法2.8 群子统计力学研究法2.9 受体学说研究设想3 中药归经理论现代研究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3.1 中药归经理论的涵义3.2 对归经理论的再认识3.3 基于“证-药效-药性”观念探讨中药归经本质4 实验课题的确立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1.2 实验仪器1.3 药物与试剂2 实验动物分组及造模方法2.1 实验动物分组2.2 造模方法2.3 脾虚模型的客观评价3 “脾主运化”相关实验3.1 血清D-木糖含量测定3.2 骨骼肌ATP 酶活性测定3.3 骨骼肌LDH 活性测定3.4 给药前后体重变化4 免疫器官重量测定4.1 实验方法4.2 数据处理与统计4.3 实验结果5 大鼠脑-肠轴P 物质含量测定5.1 实验方法5.2 数据处理与统计5.3 实验结果6 数据相关性分析讨论与分析1 动物模型的选择2 脾虚证和脾实质的现代研究2.1 脾虚证与消化系统的关系2.2 脾虚证与能量代谢的关系2.3 脾虚证与免疫功能的关系2.4 脾虚证与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2.5 脾虚证与自由基代谢的关系2.6 脾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关系2.7 脾虚证与细胞信号转导3 实验用药的选择3.1 实验用药的选用原则3.2 本草文献对党参、黄芪、天麻归经的认识3.3 党参的药理作用3.4 黄芪的药理作用3.5 天麻的药理作用4 实验指标的选择4.1 P 物质的分子结构4.2 P 物质的信号转导通路、分布与功能4.3 P 物质与疾病的联系4.4 P 物质与中医药研究5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5.1 脾主运化相关实验5.2 脑-肠轴SP 含量测定5.3 相关性分析5.4 结论6 课题特色7 不足之处7.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问题7.2 缺乏更多的相关实验8 展望结语参考文献致谢详细摘要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归经论文; 党参论文; 黄芪论文; 物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