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应用超临界流体制备超细微粒的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拓展该技术于药物和载体组成的具有控释效果的复合微粒的研究方兴为艾。气体饱和溶液成粒技术(Particles from Gas-Saturated Solutions,PGSS)是其中的一种较新的微粒化或复合微粒化的方法。本文以超临界N2和CO2辅助的PGSS为手段,并以高压下单组分和双组分固体熔点变化的研究为基础,进行药物布洛芬及其载体的微粒化及复合微粒化研究。建立PR-UNIFAC模型,以之对布洛芬、肉豆蔻酸、萘、联苯等物质在高压CO2下的气液固三相平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大部分体系可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且绝对平均偏差(AADT)在5.0℃之内。与已有的PR-LCVM模型相比,两者对布洛芬/CO2、肉豆蔻酸/CO2体系的预测结果差不多,但PR-LCVM模型对含萘、联苯、三棕榈酸甘油酯体系不能得到预测结果。改建高压下固体熔点测定实验装置,用该装置测定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三棕榈酸甘油酯在高压N2中的熔点。结果表明,在高压N2中,所测物系的熔点随着压力的增大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大。用PR-UNIFAC模型对所测物系在N2中的气液固三相平衡进行计算,所得AADT均小于2.0℃。采用简化的PR-UNIFAC模型进行预测,表明也能得到很好的预测效果;由于简化模型计算方便,在应用时可作为一种很好的估算方法。应用前述装置,采用初熔点-终熔点方法测定布洛芬/肉豆蔻酸和布洛芬/三棕榈酸甘油酯复合体系在常压及高压CO2下的熔点。常压下的实验结果与DSC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两者接近。低压(6MPa)下布洛芬/肉豆蔻酸属于共晶(简单低共熔)体系,其低共熔点的布洛芬组成(质量百分数)为50%;高压(10MPa、15MPa)下该体系由简单低共熔体变成了固溶体,但低共熔点基本不变。随着压力的升高,体系的熔点下降,达到一定压力后(10MPa左右)基本不变,且复合体系比纯物质的熔点下降得更快。同样地,实验得到布洛芬/三棕榈酸甘油酯在低压CO2下属于简单低共熔体系,高压CO2下属于固溶体体系;随着压力的升高(0.1—10MPa)其低共熔点的布洛芬组成从40%升高到60%。以高压CO2气体中混合物固体熔点为基础,探讨超临界流体和药物含量对布洛芬/肉豆蔻酸复合微粒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且进一步分析布洛芬/肉豆蔻酸体系中药物溶出加快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含量的布洛芬/肉豆蔻酸复合微粒中,布洛芬含量为50%时其溶出最快,布洛芬含量为5%和90%时其溶出速率相当。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布洛芬与肉豆蔻酸之间存在着氢键作用,且其摩尔比为1:1,该现象可以解释布洛芬/肉豆蔻酸复合微粒在低共熔点处的药物溶出最快。以超临界N2和CO2辅助的PGSS制备的布洛芬/肉豆蔻酸复合微粒保持了纯肉豆蔻酸微粒化后的形貌;N2辅助过程制备得到的复合微粒与用该过程得到的纯肉豆蔻酸微粒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大致相同,而CO2辅助过程制备得到的复合微粒却要比该过程得到的纯肉豆蔻酸微粒粒径要大,分布也较宽。用超临界N2和CO2辅助的PGSS对纯三棕榈酸甘油酯进行微粒化处理,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CO2辅助过程得到球形微粒并伴随有少量针状或片状形貌微粒,平均粒径约为1-5μm,且预膨胀压力越高,微粒粒径越小,粒径分布变窄,预膨胀温度和喷嘴的影响甚微;N2辅助过程得到球形微粒,平均粒径约为1-5μm,且增大预膨胀压力,微粒粒径减小,微粒粒径分布也随之变窄,增大预膨胀温度,微粒粒径变大。喷嘴的影响无明显规律,100μm喷嘴所得微粒较小且分布均匀。在前述基础上,研究超临界流体和药物含量对布洛芬/三棕榈酸甘油酯复合微粒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复合微粒具有缓释效果,复合微粒中药物的溶出速率随其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N2辅助和CO2辅助的PGSS制备的布洛芬/三棕榈酸甘油酯复合微粒保持了纯三棕榈酸甘油酯的微粒形貌;N2辅助过程制备的复合微粒比纯三棕榈酸甘油酯的微粒大些,CO2辅助过程制备的复合微粒比纯三棕榈酸甘油酯微粒小。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PGSS技术制备薄荷醇/棕榈酸复合颗粒[J]. 化工进展 2011(S1)
- [2].一种求解鞍点问题的PGSS方法[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3].PGSS法用于脱油沥青颗粒的制备[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