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态、品种及其互作对烟叶化学成分、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为不同生态区有针对性地选种优良品种,稳定和彰显烟叶风格提供理论基础。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得到初步结论如下:云南、贵州生态区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河南生态区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低。表明生态条件对烟叶糖含量的影响大,烟叶在云南、贵州的生态条件下有利于总糖、还原糖的合成与积累。云南+河南生态组合下(现蕾前期种植生长在云南,后期生长成熟在河南)的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接近于云南地区,尽管烟株现蕾后从云南运至河南,烟叶成熟过程在河南生态下完成,但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与河南生态下生长的烟叶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样,在河南+云南生态组合下(现蕾前期种植生长在河南,后期生长成熟在云南)的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接近于河南生态下的烟叶,与云南生态下生长的烟叶存在显著差异(P<0.01)。说明烟叶内糖含量的合成与积累可能主要受烟株现蕾前期生态条件的影响。生态与品种互作对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品种以及生态条件和品种互作均对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具有影响效应,以生态影响效应最大,品种以及生态条件和品种互作影响效应较小。河南生态区烟叶总氮、烟碱及蛋白质含量较高,云南、贵州生态区烟叶总氮、烟碱及蛋白质含量较低,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河南地区烟叶浓香型的风格可能与烟叶总氮和烟碱有密切联系。云南+河南生态组合下的烟叶总氮、蛋白质含量接近于云南地区,尽管烟株现蕾后从云南运至河南,烟叶成熟过程在河南生态下完成,但烟叶总氮、蛋白质含量与河南生态下生长的烟叶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样,在河南+云南生态组合下的烟叶总氮、蛋白质含量接近于河南生态下的烟叶,与云南生态下生长的烟叶存在显著差异(P<0.01)。云南+河南生态组合、河南+云南生态组合下的烟叶烟碱含量比河南、云南两生态条件下烟碱含量稍高,4个生态条件下烟叶的烟碱含量无显著差异。说明烟株现蕾前期的生态条件,对烟叶总氮、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影响较大,对烟叶烟碱的形成与积累影响较小,也可能与它们形成的场所不同有关。生态对烟叶总氮、蛋白质含量具有高度影响效应,品种以及生态区和品种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生态、品种以及生态区和品种互作均对烟叶烟碱含量有影响。烟株交换后,生态条件改变,品种以及生态条件和品种互作均对烟叶总氮、蛋白质含量具有高度影响效应;品种以及生态条件和品种互作对烟叶烟碱含量有影响效应,生态对烟叶烟碱含量影响效应较小。河南生态区烟叶钾、氯含量最高,其次是云南生态区,贵州生态区烟叶钾、氯含量最低。三个生态区烟叶钾、氯含量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云南+河南生态组合下的烟叶钾、氯含量接近于云南地区,尽管烟株现蕾后从云南运至河南,烟叶成熟过程在河南生态下完成,但烟叶钾、氯含量与河南生态下生长的烟叶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样,在河南+云南生态组合下的烟叶钾、氯含量接近于河南生态下的烟叶,与云南生态下生长的烟叶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果可能由于两生态区烟株交换时,烟株的土壤环境未改变所致。不同品种以及生态区和品种互作,烟叶钾、氯含量差异不显著。生态条件改变后,生态、品种以及生态条件和品种互作均对烟叶钾、氯含量具有高度影响效应,以生态条件影响效应最大,品种以及生态条件和品种互作影响效应较小。用GC/MS联用仪对试验样品烟叶进行定性分析,检测出的29种主要香味物质,其中棕色化反应产物类6种,苯丙氨酸类4种,类胡萝卜素类16种,类西柏烷类1种,其它类香气成分2种。河南生态区烟叶棕色化产物、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类、其它类及中性香味物质总含量显著高于云南、贵州生态区,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云南生态区烟叶类西柏烷类显著高于河南、贵州生态区,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云南+河南生态组合下的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各组分及总含量较近于云南地区烟叶,同样,在河南+云南生态组合下的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各组分及总含量较接近于河南生态下的烟叶。生态组合烟叶中性香味物质总含量都比相对应生态区有所减少。不同生态烟叶棕色化产物、苯丙氨酸类、类西柏烷类变异率均较大,烟叶类胡萝卜素类、其它类及中性香味物质总含量变异率相对较小,2套材料结果一致。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各组分及总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明显。烤烟品种红大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各组分及总含量高于NC89、K326烟叶。不同烤烟品种烟叶苯丙氨酸类、类西柏烷类变异率均较大,烟叶棕色化产物、类胡萝卜素类、其它类及中性香味物质总含量变异率相对较小,2套材料结果一致。综合不同生态区、不同烤烟品种,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各组分及总含量,生态区变异率大于品种间的变异率,表明烟叶香气品质的优劣主要受生态和品种的共同影响,生态对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各组分及总含量的影响大于烤烟品种对烟叶中性香味物质各组分及总含量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温度对酒花干投时的香味物质浸出有何影响[J]. 酿酒 2020(01)
- [2].不同加工方式的肉制品中香味物质的形成机制与提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14)
- [3].辣椒香味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应用[J]. 中国酿造 2013(03)
- [4].美拉德反应及其在肉类香味物质生产中的应用[J].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3(04)
- [5].辣椒香味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应用[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2(S1)
- [6].辣椒香味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应用[J]. 中国调味品 2012(06)
- [7].造纸法再造烟叶工艺流程中中性香味物质的变化[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 [8].四种烟草特征香味物质微胶囊的稳定性和释放条件研究[J]. 食品工业 2013(04)
- [9].薄板烘丝主要工艺参数对中性香味物质影响的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1)
- [10].在水中模拟酒精发酵条件研究小麦啤酒中相关香味物质的挥发性[J]. 啤酒科技 2012(05)
- [11].干辣椒挥发性香味物质的聚类分析(英文)[J]. 食品科学 2010(04)
- [12].食品香味物质的构效关系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1(05)
- [13].不同分子量香味物质在沟槽滤嘴中的选择性截留[J]. 烟草科技 2018(09)
- [14].“干头干尾”烟丝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主成分聚类分析[J]. 烟草科技 2015(02)
- [15].中高温浓香型大曲中挥发性香味物质分析[J]. 酿酒科技 2015(06)
- [16].枣香味物质色谱保留时间的构效关系[J]. 食品科技 2014(08)
- [17].清代醋缸酿造陈醋的香味物质的比较研究[J]. 中国酿造 2013(09)
- [18].存储期间烤烟烟叶香味物质含量变化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4)
- [19].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肋烟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3)
- [20].香味物质来源的判定与分析方法[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6(03)
- [21].山西名优品牌小米米色及挥发性香味物质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0)
- [22].陶融型中高温大曲中挥发性香味物质分析[J]. 酿酒科技 2017(11)
- [23].磷钼营养对烤烟色素和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11)
- [24].烟丝挥发性香味物质与卷烟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食品与机械 2019(01)
- [25].不同切丝宽度烟丝在干燥过程中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1)
- [26].熬小米粥 开水下锅[J]. 江苏卫生保健 2018(07)
- [27].新型烟草制品用烟草香味物质提取与分离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11)
- [28].烤烟不同叶位中性香味物质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9].饼肥对白肋烟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8)
- [30].方便面“油辣子”制作工艺的优化研究[J]. 天津科技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