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琼,江军,裴志娟,吴项[1](2021)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评估》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25例(30只眼)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例(15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术后佩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 B组13例(15只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随访6~12个月。结果 A组术后结膜瓣移植片平整,2~3(2.3±1.1) d疼痛基本消失。B组患者术后基本有有异物疼痛感,5~7(5.6±2.3) d疼痛基本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角膜上皮4~6(4.2±1.7) d基本修复。B组术后,角膜上皮7~9(7.3±3.2) d基本修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15只眼中有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6%; B组15只眼中有4只眼复发,复发率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较好,可降低胬肉复发率。
邹瑞琪[2](2021)在《翼状胬肉形态参数与角膜波前像差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探讨翼状胬肉形态参数与角膜波前像差之间的关系,以及翼状胬肉手术对角膜波前像差的影响,以确定翼状胬肉的手术时机。[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了 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9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80例眼,其中34例翼状胬肉患者的40例眼接受了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结膜瓣移植术。使用裂隙灯眼前节照相系统拍摄眼前段照片,并测量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使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OCT)行角膜缘处翼状胬肉厚度测量,使用OPD-ScanⅢ屈光分析仪测量并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角膜波前像差。分析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宽度、厚度、面积与术前角膜波前像差,手术前后角膜波前像差变化值以及术后角膜波前像差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翼状胬肉患者的角膜波前像差在术前、术后的变化情况。其中角膜波前像差的参数包括: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结果]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与术前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均呈显着相关性(P<0.001)。翼状胬肉厚度和术前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同样相关(P<0.05),而与术前角膜散光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和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变化值均相关(P<0.05)。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宽度和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变化值相关(P<0.05),和手术前后角膜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变化值无相关性(P>0.05)。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厚度和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变化值均不相关(P>0.05)。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面积和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和三叶形像差变化值相关(P<0.05),和手术前后彗形像差变化值无相关性(P>0.05)。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与术后角膜散光相关(P<0.05),与术后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之间均不相关(P>0.05)。侵及角膜的宽度与术后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之间均呈相关性(P<0.05)。翼状胬肉厚度与所有术后角膜波前像差均不相关(P>0.05)。侵及角膜的面积与术后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和三叶形像差之间均呈相关性(P<0.05),但与术后彗形像差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翼状胬肉术后1月,34例翼状胬肉患者的40例眼的角膜散光、总波前像差、高阶像差、彗形像差和三叶形像差相对于术前均有所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宽度、厚度和面积与术前角膜波前像差均相关,其中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可能更为重要。术后角膜波前像差的大小同样与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宽度和面积相关。因此,从翼状胬肉术后视觉质量来看,翼状胬肉侵及角膜的长度,宽度和面积的大小可作为翼状胬肉手术时机选择的一个客观指标。
彭菲[3](2020)在《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两种常见的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选择适合的翼状胬肉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19年10月于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A、B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根据不同术后干预的方式,将A、B组分别随机分为A1、A2及B1、B2组,其中A1、B1组术后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拆除),A2、B2组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佩戴1周)。各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3天、5天及14天,对畏光、流泪、异物感、疼痛四项指标评分以评估术后舒适度,在裂隙灯下观察所有患者的角膜上皮的修复情况,以及观察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程度等眼部体征并进行评分,术后3个月观察并计算术后复发率。结果:纳入本实验并完成随访的病例共71例(98眼),其中男性37例54眼,女性34例44眼。A1组22例28眼(男性12例16眼,女性10例12眼),A2组18例30眼(男性8例16眼,女性10例14眼),B1组16例19眼(男性11例13眼,女性5例6眼),B2组15例21眼(男性6例9眼,女性9例12眼),各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1.各组患者在术后早期(术后1、3、5d)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术后14d视力逐渐恢复,术后3m视力已基本稳定。A1组VS A2组、B1组VS B2组术后1d、3d、5d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相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干预下,角膜接触镜组视力在早期优于绷带包扎组。2.各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1组为(6.04±0.962)天,A2组为(4.50±0.630)天;B1组为(6.89±0.994)天,B2组为(4.52±1.030)天。其中在相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干预(A1组VS A2组、B1组VS B2组)比较下,两组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组(A2组、B2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均小于绷带包扎组(A1组、A2组)。3.各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价: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组在术后1天及3天的舒适度均优于包扎组;相同手术方式不同术后干预措施在术后第1天主要表现为畏光、疼痛程度不同,术后第3天主要表现为流泪程度不同。各组不适症状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至术后2周基本消失。4.结膜体征:术后第3天B2组结膜水肿评分较A2组患者低(P<0.05),余下各组术后结膜充血及水肿程度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游离结膜瓣取材部位结膜上皮修复时间B1组为(3.79±0.976)天,B2组为(3.33±0.796)天,两组取材部位(颞上方)结膜修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发生感染、巩膜溶解、角膜溶解等并发症。6.术后复发率:四组术后3月除A1组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57%),其余三组术后3月均无复发,各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VS A2组为P=0.296、A1组VS B1组为P=0.405)。(A1组+B1组)与(A2组+B2组)总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翼状胬肉术后佩戴角膜接触镜,可以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减轻结膜水肿,改善患者早期的舒适度及视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后干预措施。2、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术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后复发率低。3、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佩戴角膜接触镜是值得推荐的翼状胬肉治疗手段。
魏英丽,朱洪燕[4](2019)在《不同术式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02~2017-03该院收治的150例150眼翼状胬肉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眼)。观察组的手术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新羊膜移植术,对照组的手术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常规羊膜移植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未复发患者在术后10 d角膜上皮完全愈合,结膜切口愈合良好。经1年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4. 7%、70. 7%,复发率分别为6. 7%、13. 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羊膜移植法治疗翼状胬肉,可保护患者自身结膜完整性、减少损伤、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其中新羊膜移植术操作简便,可推广应用。
张磊[5](2018)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研究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8例(8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给予对照组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32/4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05);术后两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4.55%(2/44)、22.73%(10/44),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3.51,4.70,5.40;P<0.05)。结论对翼状胬肉患者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复发率较低,且可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着。
吴蔷茵,于大仆[6](2017)在《曲安奈德泪阜下注射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泪阜下注射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对控制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期间收治26只翼状胬肉眼,常规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曲安奈德注射液4 mg行泪阜下注射。观察术后球结膜是否有结膜下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及角膜愈合情况、角膜缘新生血管。结果术后12 d,26只眼均结膜平复、充血减轻、胬肉完全消退;角膜上皮修复、无新生血管、无胬肉增生。随访68个月,平均(7±2)个月,其中,26只眼复发1只眼,复发病例为3型。复发病例表现为:内侧结膜充血,结膜下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但侵入角膜小于2 mm。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泪阜下注射对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一定疗效。
张海燕[7](2017)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患眼98眼)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98眼)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5.92%,复发率为2.04%,对照组治愈率为71.43%,复发率为10.20%,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较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刘兰兰,沈家林[8](2016)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76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患者27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没有排斥、感染、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在6个月至1年的随访过程中,出现轻度复发有14眼,手术区表面出现少量肉芽有5眼,角膜表面光滑者共268眼,羊膜移植区无瘢痕且光滑透明,未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出现肉芽的5眼在显微镜下给予显微剪剪除,并且在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点眼后得到了良好的恢复;1眼复发后半年再行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相较于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复发率更低,术后反应更轻,且防止睑球。
王园园[9](2016)在《两种术式治疗维吾尔族和汉族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维、汉族用不同术式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primary pterygium,PP)的术后反应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行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93例104眼,平均年龄48-70岁,进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者54眼(维吾尔族25眼,汉族29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者50眼(维吾尔族24眼,汉族26眼)。术后观察患者角膜上皮细胞完整性恢复时间,术前术后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及泪液分泌时间(Schirmer I test,SIt),术前术后视力改变,并随访624mo,观察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在年龄、性别、民族、胬肉长度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术后维吾尔族在两种术式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泪膜稳定性上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视力,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后复发18眼,复发率为33.33%,患者维吾尔族患者复发10眼,复发率为40%,汉族患者复发8眼,复发率为27.59%;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复发3眼,复发率为6%,维吾尔族患者复发2眼,复发率为8.88%,汉族患者复发1眼,复发率为3.84%。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在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两种术式术后复发率2?分别为:2?维=7.02,P值=0.008、2?汉=8.04,P值=0.005,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术后复发率2?=0.18,P=0.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复发率2?=0.40,P=0.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维吾尔族及汉族患者在翼状胬肉的术前及术后的测定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差异;2、维吾尔族及汉族翼状胬肉患者行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较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术有效降低其复发率,故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较为适合当地居民。
汪丰[10](2015)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翼状胬肉患者55例(60眼)均于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从丝裂霉素C浓度选取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予以低浓度丝裂霉素C(0.2 mg/m L),对照组予以高浓度丝裂霉素C(0.3 mg/m L),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实验组临床治愈率(93.54%vs 82.75%)、复发率(6.45%vs13.79%)较对照组优,巩膜伤口愈合时间[(3.08±0.43)d vs(6.87±0.91)d]、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8±0.10)d vs(3.21±0.16)d]明显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6.44%vs 31.03%)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时应用0.2 mg/m L的丝裂霉素C对改善翼状胬肉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二、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论文提纲范文)
(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翼状胬肉形态参数与角膜波前像差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关于翼状胬肉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不同术式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羊膜制作 |
1.2.2 手术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术后复发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5-6]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
2.2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 |
3 讨论 |
(6)曲安奈德泪阜下注射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 讨论 |
(7)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断[2]: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 |
3 讨论 |
(8)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76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1.4 判断标准 |
2 结果 |
2.1 临床疗效 |
2.2 并发症 |
3 讨论 |
(9)两种术式治疗维吾尔族和汉族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主要的检查仪器及药品 |
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4.术前准备 |
5.手术方法 |
6.疗效评定 |
7.质量控制 |
8.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纳入标准 |
1.3排除标准 |
1.4方法 |
1.5观察指标 |
1.6疗效评估标准 |
1.7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 |
2.2治疗后巩膜伤口愈合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视力对比 |
2.3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四、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及治疗性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的评估[J]. 李琼,江军,裴志娟,吴项. 临床眼科杂志, 2021(03)
- [2]翼状胬肉形态参数与角膜波前像差的相关性研究[D]. 邹瑞琪.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与术后干预舒适度及疗效评价[D]. 彭菲. 南华大学, 2020(01)
- [4]不同术式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探讨[J]. 魏英丽,朱洪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09)
- [5]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J]. 张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24)
- [6]曲安奈德泪阜下注射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 吴蔷茵,于大仆. 中国现代医生, 2017(36)
- [7]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翼状胬肉的治疗价值分析[J]. 张海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7(06)
- [8]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276例[J]. 刘兰兰,沈家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0)
- [9]两种术式治疗维吾尔族和汉族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D]. 王园园.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 [10]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预后的影响[J]. 汪丰. 微创医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