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鱼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大量的优质蛋白,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保障食物安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过度捕捞)和环境变化的加剧,海洋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和产出功能。因此,本研究以黄渤海三种底层高营养级鱼类小黄鱼、大头鳕和黄鮟鱇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在我国重要的渔业海域黄渤海的底拖网调查和取样资料(小黄鱼、大头鳕和黄鮟鱇资料的时间跨度分别为1960-2010年、1999-2009年和1985-2009年),分析其生物学特征和种群相对资源密度在捕捞和环境变化双重压力下的年际变化,以期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渔业种群动态的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1960年到2010年,多数年份内小黄鱼雌雄个体之间体长-体重关系参数b无显著差异(P>0.05);参数a和b呈极显著负线性关系(P<0.01),参数a的对数lga与b的比值为常数,与鱼体密度有关。小黄鱼黄海北部-渤海群系雌雄群体从1960年到2004年以等速生长为主,参数b在资源严重衰退期(1982-1983年)和资源恢复初期(1993年)有所增大;黄海南部群系雌雄个体从1960年到2010年以负异速生长为主,b在资源严重衰退期(1986年)和资源恢复初期(1994年)呈减小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升高。小黄鱼黄海北部-渤海群系雌雄个体的肥满度从1960年到2004年总体呈减小趋势;黄海南部群系雌雄个体1986年的肥满度极显著小于对应群体1960年的肥满度(P<0.05),此后略有升高,但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认为,性成熟比例的变化和差异是两个群系参数b变化和差异的主要原因;雄性参数b的变化与捕捞压力呈现较好的协同关系,当资源密度升高时,b值增大。196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黄鱼肥满度的减小主要原因是性成熟年龄的减小,20世纪90年代后小黄鱼两群系肥满度的变化与生活区海表温度(SST)的变化相对应,SST越高,肥满度越高。从1960年到2010年,小黄鱼雌性个体的50%性成熟体长(L50)和年龄(A50)呈减小趋势,其中黄海北部-渤海群系由152.8 mm减小到105.3 mm,黄海南部群系由184.4 mm减小到110.1 mm,A50分别由1.5 a和2.4 a减小到1 a左右。ARSS分析显示,两个群系内性成熟曲线在间隔时间较长时(≥4年)变化极显著(P<0.01),但在较短时间间隔内(<4年)差异不显著(P>0.05);群系之间性成熟曲线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两个群系的性成熟模式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种群生长参数和SST的变化是L50变化的影响因子。小黄鱼幼鱼生长速度的加快和极限体长的减小,可使其L50减小,由于幼鱼生长速度的加快和种群极限体长的减小主要由过度捕捞引起,说明过度捕捞是小黄鱼性成熟体长减小的原因;海表温度日升高率(TDIR)与黄海北部-渤海群系的L50呈负相关关系,海表温度升高快,L50减小;而SST与黄海南部群系性成熟速率(δ)呈负相关关系,表明较高的SST会使黄海南部群系δ减小,这主要因为黄海南部的SST高于小黄鱼的最佳产卵温度,并使种群向黄海深部和冷水团区域移动导致。此外,小黄鱼承受的持续高强度捕捞压力,会促进其性成熟基因的变化,使A50向低龄进化。2000年以来,小黄鱼黄海北部-渤海群系的相对资源密度较1985年明显升高,且较为稳定;黄海南部群系的相对资源密度从1985年到2010年呈逐年减小趋势。小黄鱼两个群系的相对资源密度通常以秋季最高,这由当年生个体大量进入渔场所致,但部分发生春季厄尔尼诺事件(El Ni?o, EN)的年份,黄海南部群系春季时相对资源密度最高,这可能由SST升高引起东海北部产卵场中的产卵群体向北移动导致。在发生EN事件的年份,江苏省小黄鱼产量在当年和之后1-2年均较高。黄海大头鳕主要分布在35°N以北海区,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向北移动了约0.5°;2007-2009年冬季大头鳕的相对资源密度较1999-2002年升高,优势年龄由I龄组升高到III龄组;体长-体重关系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1999-2002年和2007-2009年大头鳕雌雄混合群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分别为W=4.564×10-3 L3.333和W=1.550×10-2 L2.994,群体由正异速生长转变为等速生长。两个阶段内,大头鳕主要饵料均为甲壳类,但由于2007-2009年大头鳕分布区转变,摄食了更多的甲壳类生物,饵料多样性指数(H’)由1.0升高到1.9,生境宽度增加。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黄海大头鳕年龄结构仍然较为简单,资源易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从1985年到2009年,黄海中南部黄鮟鱇种群结构简单化、个体小型化。体长和体重由负异速生长转变为等速生长;由于雌雄间生长速度的差异和雌性的产卵洄游,导致种群中雄性占优势;2005和2009年秋季黄鮟鱇样品中出现性成熟和产卵个体,预示着黄鮟鱇部分个体的产卵时间发生变化;黄鮟鱇的饵料组成时空异质性强,表明其对饵料的选择主要受生活区饵料种类的易得性影响;但从1985-1987年到2009年,黄鮟鱇的生境宽度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海中南部底层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2000年以来,黄鮟鱇的相对资源密度显著升高,从1985年到2009年,多数年份的产量与年均海表温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但过高的SST会对相对资源密度和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冻结方式对小黄鱼冻藏品质的影响[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06)
- [2].小黄鱼明年将实现商品化养殖[J]. 水产科技情报 2019(05)
- [3].小黄鱼鱼卵的形态学及遗传学鉴别[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4].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小黄鱼规模化繁育技术获得重大突破[J]. 科学养鱼 2017(07)
- [5].真空低温油炸技术在小黄鱼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 食品界 2017(12)
- [6].小黄鱼明白了[J]. 小星星(低年级版) 2016(10)
- [7].温度对小黄鱼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8].小黄鱼亲鱼驯养及苗种繁育[J]. 科学养鱼 2016(01)
- [9].基于集成模型的小黄鱼越冬群体适宜生境及其环境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6)
- [10].全人工养殖小黄鱼即将上市[J]. 水产科技情报 2020(05)
- [11].关键词[J]. 海洋与渔业 2020(08)
- [12].烟威渔场小黄鱼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J].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2018(01)
- [13].香酥小黄鱼[J]. 食品与健康 2008(03)
- [14].天真老妈[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5(09)
- [15].油酥面拖小黄鱼[J]. 社区 2012(13)
- [16].酶解法提取小黄鱼内脏鱼油工艺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2)
- [17].小黄鱼人工繁育试验[J]. 水产养殖 2012(12)
- [18].浙江小黄鱼人工繁育首次获得重大突破[J]. 中国水产 2015(08)
- [19].小黄鱼幼鱼人工培育技术[J]. 水产养殖 2014(08)
- [20].分析包装条件对小黄鱼优势腐败菌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08)
- [21].黄海小黄鱼不同组织中δ~(15)N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 渔业科学进展 2018(03)
- [22].渤海小黄鱼摄食习性[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6)
- [23].小黄鱼全营养鱼丸加工工艺研究[J]. 科学养鱼 2016(04)
- [24].酶法制备小黄鱼内脏鱼油及其脂肪酸含量的测定[J]. 食品科技 2011(06)
- [25].黄海南部和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产卵场分布及其环境特征[J]. 生态学报 2008(08)
- [26].浙江南部近海小黄鱼资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4)
- [27].舟山小黄鱼的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05)
- [28].基于调查数据的东海小黄鱼资源变化模式及评价[J]. 中国水产科学 2018(03)
- [29].浙江小黄鱼人工繁育取得突破[J]. 江西饲料 2015(04)
- [30].浙江小黄鱼人工繁育取得突破[J]. 水产科技情报 2015(05)
标签:小黄鱼论文; 大头鳕论文; 黄鮟鱇论文; 生物学特征论文; 种群动态论文; 年际变化论文; 捕捞论文; 海表温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