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白甲鱼属(Onychostoma),主要分布于沅江水系、珠江水系、汀江和九龙江等水系。多年来,其种群数量日趋减少,种质资源正濒临消失的危险,现已被列为易危鱼类。小口白甲鱼在贵州主要分布在隶属于沅江水系的清水江和隶属于珠江水系的都柳江,是当地的名贵经济鱼类。到目前为止,有关小口白甲鱼的研究资料仅限于其形态、分类、分布等方面,其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以小口白甲鱼为材料,对其染色体核型和线粒体DNAD-loop区序列分析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通过对小口白甲鱼进行核型分析,发现小口白甲鱼核型公式为2n=50,12m+8sm+4st+26t,染色体臂数为NF=7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和次缢痕。通过计算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发现小口白甲鱼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在6.429±0.39与2.320±0.06之间,两相邻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比较了小口白甲鱼的核型与其它白甲鱼类核型,发现它们的二倍染色体数(2n)均为50,小口白甲鱼的进化程度最低,是原始类型。在对小口白甲鱼进行资源保护时要加强遗传多样性的保护。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了小口白甲鱼36尾个体mtDNAD环约470bp序列的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36尾个体中,该序列的长度存在变异,变化幅度为469bp~475bp。该序列的碱基组成为A+T含量(68.4%)高于G+C含量(31.6%)。共检测到25个变异位点,其中转换19个,颠换6个。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57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695。36尾个体分属5个单倍型,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026。5个单倍型构建的UPGMA系统树和NJ系统树形成2个分支。目前小口白甲鱼mtDNAD环序列存在着较丰富的多样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梵净山小口白甲鱼肌肉营养成分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0)
- [2].梵净山小口白甲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2)
- [3].梵净山小口白甲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16)
- [4].梵净山小口白甲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20)
- [5].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口白甲鱼资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4)
- [6].白甲鱼属鱼类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14(01)
- [7].梵净山山麻鱼苗种培育技术试验[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