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建设、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但是,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却令人担忧,在各种质量衡量指标中,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都相当突出。如何使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既肯动脑又能动手,既不缺乏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摆在职业教育工作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先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实践能力的涵义,归纳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特征,概括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阐述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通过对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陈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不足之处,即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以及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提出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六个建议:第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即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二,改革教材编制,增加实训内容;第三,改革课程体系;第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第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将其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和拓宽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强高职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建立完善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而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第六,从内因出发,通过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建立专业协会,丰富课余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等方面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主规划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这几方面的系统阐述,希望能对指导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导言1.1 研究的背景1.1.1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职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1.1.2 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呼唤高职教育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1.1.3 提高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的永恒主题1.1.4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1.2 研究的意义1.2.1 理论意义1.2.2 实践意义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3.1 国内研究状况1.3.2 国外研究概况1.4 研究的方法1.5 创新之处第二章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分析2.1 实践能力的内涵2.1.1 哲学研究的角度2.1.2 心理学研究的角度2.1.3 教育学研究的角度2.2 实践能力的特征2.3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2.4 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4.1 有利于发展学生整合性思维2.4.2 有利于发展学生一定程度的创造性2.4.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体性第三章 高职生实践能力培养之现状与问题分析3.1 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3.1.1 专业设置上的灵活性不够3.1.2 高职教育教材建设体系尚未形成3.1.3 课程结构不够合理3.1.4 师资队伍的薄弱3.2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2.1 忽视实践教学工作重要性3.2.2 教学内容陈旧3.2.3 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3.2.4 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控制和考核体系不完善3.3 高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3.3.1 自我实践的意识差3.3.2 专业技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差第四章 对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途径的六项建议4.1 改革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4.1.1 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要准确4.1.2 确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4.2 改革教材编制,增加实训内容4.3 改革课程体系—-重点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做文章4.4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努力培养“双师型”教师4.4.1 确定合理的特色师资建设目标4.4.2 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4.4.3 以人为本,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4.5 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4.5.1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将其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4.5.2 加大和拓宽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4.5.3 加强高职教学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4.5.4 构建“岗位—任务”的实践训练模式4.5.5 建立完善的以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4.6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主规划意识4.6.1 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4.6.2 鼓励学生建立专业协会,丰富课余实践活动4.6.3 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职论文; 学生论文; 实践能力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