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互动——教育者的艺术

沟通、互动——教育者的艺术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为了使他对你所教的东西发生兴趣,那就不应该使他的脑筋对你所说的话是那样的默从,就不应该使他除了听你说话以外便无事可做。

————卢梭

成功是一种感觉,使自己的感觉和别人对你的评价的一种平衡。但是,首先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己要幸福,要感觉很快乐。教育的艺术性才会得以很好的发挥。人生就像打牌,每个人都会分到一副非要不可的牌,称得上成功就是那些尽力打好差牌的人。已经选择了教师工作,你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孩子不是一台机器,靠机械的操作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当今现代化信息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来源有时候也不亚于老师,你要成功,必须要找到成功的秘方,这就要求老师去不断的学习探究,不断的超越,更要不断的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改变背景环境下的影响,包容与重视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我的班上曾有这样一位同学,名叫王某某,一头的黄发,让人看了就觉得不是一个好学生。父母离异后又各自再婚生子,他没有了家,靠70多岁的奶奶抚养着。厌学,已有连续留级二年史。这个家对他来说没有一点点温暖。面对这个学生,无疑深深地触动了我,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他呢?我决定尝试走进他的心里。

原本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由于父母的离异又各自再婚生子,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正需抚养和关爱的他,得到的却是父母无情的抛弃,留在身边的只是年已花甲的奶奶。一旦奶奶生病,他的三餐则无法得到保证。常饿肚子的他,在怜悯他奶奶的同时,留在他心里的是恨,恨不负责任的父母,心灵上的阴影也就这样慢慢地蒙上了。孩子的心态也开始彻底的扭曲了。

其实孩子是多么无辜,出于责任,。事前,我认真查阅了《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了解到,只要父母一方生存的,生存的一方则必须履行基于父母身份对未成年人子女人身和财产方面的管教和保护的监护权,而人身权不得抛弃或转移,在没有委托办理祖父、祖母监护权的情况下,即事实上的监护人应该是他的亲生父母。我径直走访了他的父母,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父母同意每周看望孩子一次,留给祖母一定的抚养费,并承认在教育孩子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看的出,我为孩子所做的事在孩子的心理乃至行为上发生了质的变化……。

放学后,我习惯性地去检查了一下教室,发现他一人在里面,我问他为何不回家,他说今天值日,要把教室的地板拖干净了再回家。看着干净的地板,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走在路上,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脑子里全是他的身影:上周四,班级同学不慎扭伤了脚,他主动背他到四楼,午饭时帮他打饭等等。面对这些,我陷入了深思,难道在他身上潜藏着如此多的闪光点,没被人挖掘过?他为什么要留级两次?带着疑惑我再次走访了他的家。在他看来,由于个别老师的偏见冷漠甚至缺乏友善,造成他的再次留级。对他的伤害很大,因此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在这种错误想法的驱使下,表现出的逆反心理,凡教过他的老师进班上课,他就故意捣乱。作为老师,当发现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难免会严肃地批评,但必须抱着寻找孩子心灵深处的根源与人为善的正确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一旦学生认为老师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此时,教育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甚至走向失败。因此,实践告诉我们,作为老师注重揣摩学生的心理很重要,更要注意学生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如学生胆怯焦虑时,教师投去信任的目光,使师生情感得到融合,学生的紧张情绪就可得到缓解,自信心也得以增强,随后便会主动和你进行感情交流,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切记,逆境中帮助学生加强能力,顺境中帮助学生加强实力。

在一个秋天的早上,秋风习习,深感有股凉风阵阵扑面,走进教室,发现他没在位子上,自从我接纳了他,约法三章中的第一条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不能逃学,他做到了。然而,他今天怎么了?上完课,我匆匆赶到他的家,他生病在床上,我用手摸一摸他发烧了,我给他穿鞋子,穿好衣服,叫车去了医院,看完了病回家已经很晚了,我给他吃了药,让他躺在床上,我才离开。教师把学生当什么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做人的尊严。

后来几次的交谈中,我终于打开了他内心深处的闸门,将他压抑在心灵的情感发泄出来,积郁心中的痛苦的烦闷之消散。终于有一天他变了。教师只要给予学生纯真的爱,教师爱学生,学生就会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就会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加强烈,就会自觉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形成一种求上进的热情。对于“生病”的孩子,老师有的是要耐心,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要有一种不到目标誓不罢休的勇气,需要老师用心灵与之沟通,多激励千万不要告状,不要监督,要用道理去说服学生,用真情去感动学生,用行为去打动学生,确实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从根本上开启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其不断的成长。假如学生认为你对他的关心呵护是假心假意的话,那么我可以确切的告诉你,你的教育将进入了“僵”局。

在教育中,情感也应该是双向的。你爱学生,但你因为方法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并没有赢得学生爱时,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效果。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的心灵需要呵护,他们的智慧需要启迪,他们的个性需要张扬。当你对学生充满情感,真诚地表扬学生,鼓励学生的时候,学生自然也会从心灵深处接受你的教育。就像伊拉斯谟说的要让孩子学会思考天上的灿烂星光,地上的丰硕成果,隐蔽的河流源泉,奔腾入海的奇观,浩瀚无边的大海,数不尽的生物家族;学会思考所有造就出来以服务于人类需要的东西。教师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使那种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念得以在学生心目中创立,必须要用心,用功。

反思:在社会大背景下,重智育,轻德育。教条性过多,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学生的天性是贪玩、不好好学习、经常作业不做,导致学习跟不上,加上老师出于好心。心急之下,不顾一切,经常批评学生,造成学生心里很压抑,如果要学的学生,家长出于无奈,对学生请家教……。对于不要学的孩子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作为老师,要多了解孩子,要多家访,少给学生惩罚,多给他们感情交流。网络上有那么多害孩子的信息,老师要及时提出,要求有关部门进行网络的分级管理。让孩子有法制观念,因为有很多孩子,做事不考虑后果。举例(1),同学间过生日,没钱买蛋糕就去偷,甚至去抢,他们觉得这不是犯法。即使到了派出所,有的孩子跪下来说叔叔阿姨我赔钱,我写检讨,放过我吧,可见法律意识非常淡薄。作为老师,要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家有家规、校有校规,进入社会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要知道现有的独生子女常理教育很缺乏,家里惯的很。举例(2);用孩子上幼儿园谈起,一般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喜欢在家里,可以不受规矩压束。其实家长应该明白3岁的孩子一定要上幼儿园,去和孩子们接触,合群,娇声惯养对孩子绝对没好处。同样举例(3),过马路明明看见红灯,此时孩子就不能过,即使就是没车通过,孩子要过去,将会造成很大的危险,图一时的心理满浞,将会舍去一生的幸福,这里家长的引导,教师的教育要及时到位。

总结,不管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首先要培养孩子善良的情感,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好品质,最后为了避免让孩子犯错,进行传统观念和法制教育尤为重要。

标签:;  ;  ;  

沟通、互动——教育者的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