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杜伟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杜伟

身份证号码:15262519871017xxxx内蒙古014010

摘要:近年来,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逐渐拔地而起,成为了城市主要的标志建筑与景观地点。高层建筑的功能与形式多种多样,在现代城市中发挥着诸多的重要的作用。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决定着高层建筑功能的完善与使用性能的安全。施工技术在近年来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理念的结合极大的促进了高层建筑施工的高效性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工程技术特点;施工技术;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技术

1现代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现阶段,国内高层建筑工程设计与规划的施工体系主要以楼群的模式进行建造,高层建筑并不是单一的个体,一般由主楼与裙楼组成。一方面,高层建筑工程的普遍特点展现在,高层建筑的建设工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种技术众多,各方面的管理与技术配合要十分密切,监督体系与施工机构之间要求建立完善统一的管理要求,为高层建筑的施工建造提供一个完备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的建造施工规模庞大,工程建造工期长于普通工程。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与风险。特点是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施工中会广泛的应用现代新技术,例如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建造施工的复杂性,提高了工程难度。高层建筑中重要的施工过程主要在高空中作业,高空作业的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较大,同时高空作业中的工序较为复杂,工作环境多为城市施工中心,狭小的施工环境促成了安全事故多发的高概率。以上两方面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面对这些特点,高层建筑施工建设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优化改革,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2.1地基施工技术

地基施工技术手段是当前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处理中比较关键的一点,因为高层建筑的层数比较多,其对于基础结构的要求必然也就极为突出,进而也就需要重点确保地基施工技术手段的操作较为规范可靠,能够具备理想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在地基施工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其一般需要采用深基坑施工方式进行处理,如此才能够综合提升其整体应用效果,为上部结构的稳定性打好基础。结合这种深基坑施工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其需要首先明确深基坑的尺寸指标,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基础稳定性效果。对于深基坑施工处理方式进行恰当选择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点,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支护以及排水等核心环节上,更是需要注重采取较为合理的处理技术,促使其能够形成理想的基础结构稳定性保障效果。在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中,还需要注重和高层建筑结构相匹配,尤其是对于存在地下室结构的高层建筑,更是需要在地基施工中予以高度重视,避免影响到地下室的有效施工处理。

2.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混凝土的配置要严格按照工程需要的要求合理挑选水泥型号与控制用水量。抗压强度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在水灰比例相同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高出许多,在选用水泥时应注中水泥型号。另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比例与水灰比例成正比,盲目增大水泥用量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做法是错误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在实际上是在有效的控制范围内减低混凝土的标准差,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①工程混凝土的设计应达到合理的质量标准;②在符合工程建设的需求下尽可能的减低混凝的生产成本。

2.3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主楼与裙房间具有相应的后浇带,在实际生活中,当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时候,会将主楼与裙房之间进行相应程度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使主楼处于中央的位置,裙房围绕主楼进行相应程度的环绕,在连接的过程中,主楼与裙房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开。在运用变形缝的基础上,会使高层建筑的整体布局发生相应程度的改动,为了使此种问题得到相应程度的缓解,施工人员便需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运用此技术的过程中,便能使高层建筑处于稳固的状态中,使其不会出现相应程度的沉降危险,工程施工进度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后浇带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技术,其能适应高层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步伐。

2.4悬挑外架施工技术

在脚手架搭建的过程中,在建筑物外侧立面全高度和长度范围内,随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同步按搭接连接方式连续搭接与地面成45~60°之间范围内的夹角,此外,对于长度为1m的接杆应运用5根立杆的剪刀撑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而对于剪刀撑的固定则应运用3个旋转的组件,在不断搭建的过程中,旋转部位与搭建杆之间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距离以0.1m为最佳范围,才能保证外架的稳定性。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当外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才能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根据施工成本管理,低于10m不是最佳搭设高度,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规范的要求,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0m,20.1m为最佳搭设高度。在脚手架搭设的过程中,其脚手架的立杆接头处应采用对接扣件,在交错布置的过程中,相邻的立杆接头应处于不同跨内,且错开的距离应至少500mm,且接头与主中心节点处应小于1/3。

2.5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建设的规划与设计与结构力学中强调的轴线布置与自然布置模式完全相反,常规模式下高层建筑的施工应注重加大高层建筑下层的刚度,加大密度网的厚度与墙的层数,通过加大高层建筑的底部的牢固,从而确保高层进驻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但实际上,为了适应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需求,施工的方式与高层建筑的整体布局与常规相反。上部空间减少,增强剪力墙的刚度设计,在下部把剪力墙改变成框架柱。同时在结果转换的路层设置转换层,建立楼层间的转换关系纽带。转换层的高度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转化层的高度范围要与上层建筑的侧向刚度进行的合适的比例配合,改善下层为位移角与内力的变化。

2.6高层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主要涵盖了变配电系统、照明电路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体系、电路布线系统、通信系统、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等众多施工环节。基于高层建筑的电气设备构建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耗电设备种类繁多、电气系统结构复杂、铺设线路工艺复杂、方式多样、对供电可靠性及安全性需求较高、电能消耗量大、自动化集成控制程度高等特点。因此针对各个电气工程施工环节选用科学的施工技术、合理的施工思路充分适应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在照明系统的构建中,我们应本着事前控制的原则,在土建施工中便考虑周全,对楼道内、走廊中及车库、电梯等场所的照明系统以及安全应急照明、高层室外环境的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环节施工进行预留到位处理。基于高层建设高度较高及居民住宅分布密集的特点,在防雷接地的设施建设中我们应采取高度重视的态度,科学的按照防雷类别进行细化施工,并利用建筑桩基、地梁及柱内的主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的引下线,同时确保其建设数量的达标,做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与工程特点与普通建筑工程有较大的区别,高层建筑工程独有的施工技术特点,要求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应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结合现代科学创新技术与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立足于高层建筑实际的工程需求,推进规范化高层建筑施工,结合管理规范,推进现代化高层建筑施工的高效益发展,为社会与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王希称.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1(16):134~135.

[2]倪坚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03):208~209.

标签:;  ;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杜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