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元杂剧宗教精神的全面解读

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元杂剧宗教精神的全面解读

论文题目: 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元杂剧宗教精神的全面解读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杨毅

导师: 蒋松源

关键词: 宗教文化,元杂剧,文化交融

文献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元杂剧与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广的文化因缘。但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元杂剧进行全面探讨的成果出现,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在充分吸收戏曲文物学成果的基础上,从民间宗教振兴的角度,对元杂剧的兴起及“勃兴”之谜进行探讨:二,在对我国宗教文化(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精神义理进行全面把握的前提下,以对元杂剧的详细解读为起点,注重实证研究,对蕴涵在元杂剧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因素,予以详尽的揭示。 我们认为,存在于广大农村地区绵长悠久的民间宗教祭祀活动,构成了我国戏剧艺术生成与生存的基本方式,而宋、金、元时期民间宗教的全面振兴及其世俗化,则使元代杂剧最终挣脱了宗教文化的束缚,走向了艺术的独立。另一方面,我国丰富的宗教文化对元杂剧的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举凡元杂剧的主题、形象、关目设置,等等,无不显示出了宗教文化的深刻烙印。 我国绚烂的宗教文化浇灌出了元杂剧独特的戏剧美,元杂剧则以世俗的祭礼奉献出了多彩的宗教精神。元杂剧融戏剧艺术与宗教文化于一炉的独特艺术风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透视中国戏剧文化精神的窗户。

论文目录:

绪论 戏剧与宗教:一种古老而恒久的文化因缘

第一节 戏剧与宗教的关系

第二节 本文对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

二:中国传统宗教的分类问题

1,儒教—一种宗教性的政治伦理学说

2,民间宗教—中国宗教史上的正宗大教

三: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根本特性:浓郁的世俗精神

第三节 本论题研究历史的回顾、论题价值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民间宗教的振兴与元杂剧的兴起

第一节 宋代民间宗教的振兴及其对戏剧艺术生成的意义

民间宗教祭祀是戏剧艺术生成的基本方式

宋代民间宗教的全面振兴

戏剧艺术未能在宋代发展成熟的原因

第二节 金、元民间宗教的兴盛与杂剧艺术的兴起

一:金、元民间宗教的兴盛

二:世俗化:金元民间宗教的根本宗教特性

三:元杂剧的兴起

1:演员的确立与角色行当的形成

2:剧场的出现与戏台形制的成熟

第三节 元杂剧向城市的输入及其勃兴

一:广大农村地区是戏剧艺术孕育的摇篮

二:元杂剧向城市的输入及其勃兴

第二章 宗教文化视野中的元杂剧类型

第一节 关于“宗教戏剧”概念的思考

第二节 元杂剧中的佛教剧、道教剧和神怪剧

佛教剧的概念及剧目统计

道教剧的概念及剧目统计

神怪剧的概念及剧目统计

关于“度脱剧”的说明

第三节 对元代“宗教戏剧”盛行原因的思考

元代宗教文化的繁盛

迷信之风的盛行

元代文人的潦倒及其对于宗教文化的青睐

第三章 元杂剧主题的宗教分析(上)佛教价值观念与元杂剧

第一节 苦海无边与禁欲绝情:对人生价值的认定与解脱

第二节 善恶因缘与自作自受:轮回果报观念的宣扬

第三节 顿悟成佛与机锋棒喝:禅宗理论的表现

第四章 元杂剧主题的宗教分析(中)道教文化与元杂剧

第一节 长生久视与乐在人间:道教基本精神的表现

第二节 女性崇拜:道教修炼方法的独特性

第三节 识心见性、禁欲苦行与垂慈接物:全真教义理的折射

一:全真教对元杂剧产生深刻影响的原因

二:识心见性内丹修炼理论及其在道教剧中的表现

三:禁欲苦行的宗教修行观及其在道教剧中的表现

四:垂慈接物的普世精神及其在道教剧中的表现

第五章 元杂剧主题的宗教分析(下)元杂剧中的民间宗教精神

第一节 鬼魂与膜拜:宿命色彩的渲染

第二节 挑战与叛逆:自力精神的张扬

第六章 元杂剧宗教形象的表现特性

第一节 宗教形象的包容性

一:一幅生动的宗教形象全景图

二:三教合一—宗教形象的基本呈现方式

第二节 宗教形象的世俗性

第七章 元杂剧关目设置中的宗教意蕴

第一节 佛道“转世”、“谪世”观念与度脱剧的循环结构

第二节 “通过仪式”与度脱剧中的试练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发布时间: 2005-09-27

标签:;  ;  ;  

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元杂剧宗教精神的全面解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