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第一章,在《金瓶梅》一书,确实存在着大量的丧葬描写。笔者在这一章,将对《金瓶梅》中的丧葬描写做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分析,从而对书中的丧葬个案以及丧葬礼仪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并且对《金瓶梅》丧葬描写的一些特点进行初步解读。第二章,笔者将结合明代中后期的社会背景来揭示《金瓶梅》丧葬的特色与新变。首先,《金瓶梅》丧葬的主体部分体现了官方所制定的丧葬礼仪,同时其丧葬活动又呈现出一些民间丧葬的风俗特点。其次,《金瓶梅》中大量存在的土葬与少量出现的火葬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由于明代中后期政治、经济、思想相较于前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生活领域也相应地呈现出新的特点,这也成为《金瓶梅》丧葬发生新变的重要原因。在《金瓶梅》的丧葬活动中可以看出佛教与道教的巨大影响,出现了遇丧事竞相请僧人、道士来作道场的情形。在明代中后期社会奢侈风气的普遍浸染下,《金瓶梅》的丧葬描写中出现了大肆铺张、极尽奢靡的倾向。第三章,作为文学作品,《金瓶梅》大量的丧葬描写也取得了诸多的美学成就,这主要体现在《金瓶梅》丧葬的情节叙述意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丧葬描写中的人物塑造以及冷郁的丧葬氛围与意象设置等方面。在情节结构上,丧葬描写贯穿始终,而且每一次丧葬的出现在情节上不仅有着叙事意义,还体现为一种内在的逻辑脉络。作者在《金瓶梅》丧葬的描写过程中融进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讽刺、实与虚的结合、详与略的结合等,使丧葬描写产生了摇曳多姿的美学意蕴。宏大的丧葬场面为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也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另外,作者还往往将一些与丧葬有关的氛围和意象加以渲染,使《金瓶梅》中的丧葬多了一些可感可观的生活气息。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瓶梅》的哲学问题[J]. 江西社会科学 2020(01)
- [2].幸福的生成还是宿命的回归——《金瓶梅》中女主角李瓶儿的性格解析[J]. 名作欣赏 2020(08)
- [3].关于内阁本《金瓶梅》[J]. 明清小说研究 2020(01)
- [4].《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J]. 文史天地 2020(03)
- [5].《金瓶梅》对《西厢记》的“戏仿”[J]. 文艺理论研究 2020(03)
- [6].知乎社区与《金瓶梅》媒介文本的意义生产[J]. 文化与传播 2020(02)
- [7].《金瓶梅》椅凳考[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8].“新”视野里的《金瓶梅导读》[J]. 博览群书 2020(06)
- [9].论《金瓶梅》中的丧葬活动及其文学功能[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0].论《金瓶梅》的“戏谑”艺术[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08)
- [11].《金瓶梅》小说讽刺艺术的互文性细读[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0(04)
- [12].《金瓶梅》成书之争与模糊判断[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9)
- [13].当代西方中国文学史中的《金瓶梅》书写[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4].《金瓶梅》里的物色浮华——读扬之水《物色:金瓶梅读“物”记》[J]. 汉字文化 2019(22)
- [15].《金瓶梅》阅读行动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 [16].再看一眼《金瓶梅》[J]. 书屋 2018(08)
- [17].金瓶梅之谜(上)[J]. 中国企业家 2016(24)
- [18].金瓶梅之谜(下)[J]. 中国企业家 2017(01)
- [19].《金瓶梅》中的首饰[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20].金瓶梅出版小史[J]. 中国企业家 2017(02)
- [21].《金瓶梅》中“丑”的美学价值[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22].从“万历本”到“崇祯本”:《金瓶梅》佛眼叙事初探[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4)
- [23].跨文化视野下《金瓶梅》的“文本身份”[J].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7(01)
- [24].略谈《金瓶梅》中的谶纬文化[J]. 济宁学院学报 2017(01)
- [25].第十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6].浅析《金瓶梅》中“食”与“色”的关系[J]. 名作欣赏 2017(14)
- [27].浅析《金瓶梅》中的婚嫁礼俗[J]. 名作欣赏 2017(20)
- [28].《金瓶梅》:章回小说的革新之作[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1)
- [29].论《金瓶梅》的道教情结及创作追求[J]. 东岳论丛 2017(05)
- [30].论《金瓶梅》中的节日叙写及其小说史意义[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