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朱王堡中心小学737206
摘要: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首要特征在于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引导,采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满足学生参与的欲望,从而提高参与学习、认识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引导参与策略
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首要特征在于开发和调动学生包括自主、自尊、适应、创造等内涵的主体性。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认识过程。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学习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要让学生自主参与,重要的是要持久地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持续地不断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增强学生由于学习过程中的消耗而可能逐渐降低的学习兴趣以及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学习过程。
二、小组合作交流,调动参与热情
合作学习是参与式学习的重要体现,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合作学习能加强个体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拓宽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的精神。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及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动能的讨论题、实践题。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各小组中摆放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任意三角形若干个。让组内同学合作进行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移一移等方法进行操作,看哪一组方法多,让学生在合作中品尝到成功合作的快乐。
三、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参与质量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朱熹的这番话可称至理。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有疑才能产生学习的目的。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应提倡、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次推进,为提高参与质量创造条件。
如教“圆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剪下的圆纸板与铁丝围成的圆一样吗?”有的说:“不一样,纸板上的圆是圆面,铁丝围成的只是圆周。”还有的说:“纸板上的圆有周长面积,铁丝围成的圆只有周长,没有面积。”等等。尽管学生提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我及时地肯定、鼓励,但不急于做出回答,而是让他们观察、讨论。通过辩论,终于满意地找到了答案。
四、调控激励机制,满足参与欲望
“激励”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为此,教师必须强调激励机制,运用语言、体态、暗示、情感、需要等多种激励措施,满足学生的参与欲望。如学习“圆的周长”时,当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规律时,我激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的发现很了不起,但你们知道吗?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圆周长总是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重新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你们是祖国的希望,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学生们激动了,眼里充满了探求知识的渴望。我又提出新问题:“看看谁最聪明,能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村里有一棵粗大的古槐树,你能想个办法知道古槐树横截面的直径吗?”学生又一次进入思维高潮,大家热烈地讨论着,终于得出了“既能保护古树,又能求出直径长度”的方案。教师的激励,使学生参与率更高,创造性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得到发散,参与欲望得到满足。
五、课堂训练多样化,满足参与需求
在教学中,通过练习,学生才能将所获得的知识逐步内化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同时也才能评价学生参与学习的效果。为激励学生继续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练习题设计上要讲求实效,讲求梯度,讲求形式。基本练习题的设计,既是对课堂新知识的巩固,也能使每个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我能行”的喜悦。有针对性的练习,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学习,探索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
21世纪的课堂,应当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体的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创设思考的情境,多给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些思维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参与中求知,在参与中主动发展。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