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观测事实的对比研究

北半球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观测事实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根据对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的界定,利用美国NCEP逐日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统计了(1958-1997年)40年间北半球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的活动规律: 1.地理位置: 分别从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发生次数和天数的纬度主要分布区和峰值区的地理位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极地高压绝大多数是偶极子型,且生命史较长;发现了偶极子阻塞要比孤立子阻塞纬度位置偏北5-10个纬度;并根据正压涡度方程对雅克比项和β项的分析,对偶极子阻塞发生在高纬度区进行了验证。 从经度分布看,总阻塞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部、大西洋中部以及乌拉尔山正上方;孤立子阻塞主要在大西洋地区和乌拉尔山区活动;而偶极子阻塞主要活动区在太平洋地区。另外无论总阻塞、孤立子阻塞还是偶极子阻塞数在60°W——140°W即美洲地区都是最少的。 2.大西洋、太平洋和乌拉尔山地区阻塞纬度分布: 大西洋、太平洋以及乌拉尔山三个地区偶极子阻塞主要活动纬度区比相应地区的孤立子阻塞纬度高,大西洋和乌拉尔山地区的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主要活动纬度区差不多;太平洋地区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主要活动纬度区都比其它两个地区偏高5—10个纬度。 3.年际分布: 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年际变化都很显著,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总阻塞平均每年157.48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3.15%;偶极子阻塞占总阻塞的58.66%,占全年总天数的25.31%;孤立子阻塞占总阻塞的41.24%,占全年总天数的17.79%;总阻塞、孤立子和偶极子阻塞平均持续周期分别是:8.6、8.3和8.8。 大西洋、太平洋和乌拉尔山地区总阻塞天数也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大西洋和乌拉尔山地区有较明显的逐年减少趋势,且大西洋地区阻塞有显著的3—4年振荡周期,太平洋地区阻塞也有逐年减少趋势,但减少幅度较慢。

论文目录

  • 摘要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资料说明及主要概念
  • 3.1 资料说明
  • 3.2 几个主要概念
  • 4 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地理位置分布对比
  • 4.1 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的纬度分布对比
  • 4.2 偶极子阻塞产生在高纬度区的验证
  • 4.3 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的经度分布对比
  • 4.4 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纬度分布季节变化
  • 4.4.1 孤立子阻塞纬度分布季节变化
  • 4.4.2 偶极子阻塞的纬度分布季节变化
  • 4.5 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经度分布季节变化
  • 4.5.1 孤立子阻塞经度分布的季节变化
  • 4.5.2 偶极子阻塞经度分布的季节变化
  • 4.6 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分区纬度对比
  • 5 年际分布
  • 5.1 阻塞天数年际分布对比
  • 5.2 阻塞天数在大西洋、太平洋、乌拉尔山地区的年际变化
  • 6 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天数季节分布
  • 6.1 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天数的季节分布
  • 6.2 总阻塞、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天数三区季节分布
  • 7 总阻塞和偶极子阻塞活动次数的月际变化对比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北半球孤立子阻塞和偶极子阻塞观测事实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