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蜡螟绒茧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蜡螟绒茧蜂,大蜡螟,寄生作用
蜡螟绒茧蜂论文文献综述
何建云,肖铁光,宋东宝,肖芬[1](2009)在《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期刊2009年03期)
何建云,肖铁光,王文艺,肖芬[2](2006)在《蜡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蜡螟低龄幼虫为繁殖寄主,对蜡螟绒茧蜂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22,25,30和32.5℃恒温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29.36,21.41,16.88和19.94 d.蜡螟绒茧蜂在35℃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全世代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何建云[3](2006)在《蜡螟绒茧蜂生物学及其对两种蜡螟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 Linne和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在混合发生的情况下,如何区分两种蜡螟进行了总结;研究了两种蜡螟的主要天敌蜡螟绒茧蜂Apanteles galleriae Wilkinson的生物学特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对不同龄期和不同寄主幼虫的寄生选择性,以及温度对蜡螟绒茧蜂功能反应的影响等。主要结果如下: 大蜡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在25~35℃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虫态的历期缩短。25℃条件下雌蛾的产卵期最长,平均9.93天,产卵高峰均出现在开始产卵的第二天,以后每日的产卵量逐渐减少。小蜡螟的适应能力比大蜡螟差,在35℃条件下不能完成生长发育。在30℃时,雌蛾的产卵量最多,平均282.85粒,产卵高峰出现在开始产卵的第二天。 蜡螟绒茧蜂在湖南实验室条件下繁殖,一年可发生5代。蜡螟绒茧蜂多在白天羽化,羽化高峰出现在8~12时,雄蜂以0~10时羽化最多,占雄蜂总数的63.3%;雌蜂以8~14时最多,占雌蜂总数的65.5%。出蜂数量以开始羽化的前四天最多,占羽化总数的94.7%。单雌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4粒。雌蜂的产卵位置多在寄主的1~4腹节,大多数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寄生蜂幼虫多从寄主的1~3腹节钻出。 蜡螟绒茧蜂全世代发育适温为25~30℃,35℃条件不能完成发育,在25℃和30℃下全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21.41d和16.88d。成蜂以22℃下补充30%蜂蜜水的平均寿命最长,为35.6天。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幼虫期比卵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高。 在一天中,蜡螟绒茧蜂14~22时的寄生率要高于8~14时。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当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寄生4龄幼虫的蜡螟绒茧蜂发育速率较寄生3龄和2龄幼虫要快,且成蜂的体长显着大于寄生2龄的蜂。当大蜡螟和小蜡螟幼虫共存时,对小蜡螟的寄生率比大蜡螟要高,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54和0.46。 功能反应试验表明,在22~32.5℃温度范围内,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的瞬时攻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处理时间则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22~35℃范围内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圆盘方程很好地拟合。(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6-04-29)
蜡螟绒茧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大蜡螟低龄幼虫为繁殖寄主,对蜡螟绒茧蜂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22,25,30和32.5℃恒温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29.36,21.41,16.88和19.94 d.蜡螟绒茧蜂在35℃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全世代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蜡螟绒茧蜂论文参考文献
[1].何建云,肖铁光,宋东宝,肖芬.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9
[2].何建云,肖铁光,王文艺,肖芬.蜡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何建云.蜡螟绒茧蜂生物学及其对两种蜡螟的控制作用[D].湖南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