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

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

一、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刘保昌[1](2020)在《王榨:通往开阔民间的路径——地域文化视角中的林白小说》文中研究表明林白曾经被长期贴上"女性主义写作"或者"私人化写作"的标签,其内涵既包括粘稠、阴郁、焦虑、自恋、孤独的作家主体的精神性特征,也包括内倾、独白、慌乱、封闭、迷狂、神经质的文本层面的叙事文体特征。直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北去来辞》等小说横空出世,才彻底改变了读者和评论界的陈见,也实现了林白小说创作破茧而出化蛹为蝶的重要的历史性突破,这得益于她对王榨地域人、事和历史的原生态的民间呈现。王榨人有自己的生存哲学,澎湃着汹涌的生命激情,成为林白文学世界的"异托邦"。林白小说王榨书写的文学史意义在于:接续和发展了现代文学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传统;营造了独特的乡村文化空间;具有实感经验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具有反思的深刻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张政君[2](2020)在《镜像阶段理论与中国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 ——以林白陈染小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诞生于20世纪。在经过“五四”时期、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实践,女性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第三次发展的高峰期,进入了一个自觉与自省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人意识与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私人写作”。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镜像书写,尤以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与陈染《私人生活》最为突出。需要指出,本文所指的镜像书写中的镜像是指承载主人公心理投射与期待的,作为意象出现在小说中的镜像,有主人公对镜自照的场景。本篇论文聚焦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小说,通过梳理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及其在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运用,尝试以镜像阶段理论剖析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与陈染《私人生活》,并将中西方小说中的镜像书写进行对比,阐明镜像书写在不同国别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共性与个性。通过分析中国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谋和与分歧,在比较中揭示中国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的突破及产生突破的原因。进一步探寻90年代中国女性镜像书写的得与失,以及镜像书写带给中国女性写作的新契机。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除绪论)。第一,概述镜像阶段理论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在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梳理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与林白陈染镜像书写的概况。第二,运用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研究分析中国20世纪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的代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私人生活》)的镜像女主人公。在比较分析中西方小说中的“镜像书写”后,阐释中国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的谋和与分歧。第三,分析《一个人的战争》与《私人生活》中镜像空间的表现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以及镜像空间的发展。第四,阐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镜像书写出现的原因及其得与失。

周荣荣[3](2020)在《林白小说的神秘色彩》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着名女性作家,林白在中国文坛留下了独特的创作风采。林白以独特的女性写作视角,将生命的神秘性和丰富性展现在大众视野之下。林白的创作将女性本身的独特魅力,杂糅巫鬼文化的神秘特质,以文化环境为土壤,展示了属于自身所独有的女性神秘诗学;步入新世纪以来,林白由于女性创作题材的逐渐窄化以及大时代视野的开放性要求,将创作领地转移至更广阔的民间文学,藉由开放的民间生活仪式和自由自在的野性状态,书写出新的神秘篇章。本篇论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主体部分共分为四章:绪论简要阐述神秘的内涵,概述了林白创作特色成就及其作品研究概述以及本文选题缘起。第一章分析林白小说中的神秘书写缘起。从地域文化、文学创作背景以及作家个人生活经历三个方面分析作家创作中的神秘色彩产生的原因。结合作家家乡的民间信仰、文化传统、创作大环境思潮风向标以及个人工作情感经历的诸多因素,综合分析林白小说神秘色彩的生成原因。第二章从林白作品神秘的事物、神秘的生命、神秘的世界展现林白小说创作中的神秘色彩。林白小说中意象丰富,其中水、火和月亮不仅带有常见的象征义,还和女性的感觉空间联系在一起,展示女性独特的神秘想象。神秘生命中的神秘女人、神秘万物则呈现出似真似幻的生命存在,丰富了林白小说的神秘色彩。神秘的世界因为现实和想象的交织而格外幽深诡秘。第三章分析林白小说的神秘色彩体现在她多角度运用语言而形成的语言特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林白对语词的选择和语词色彩的关注,展示出林白的神秘书写方式。第四章分析林白小说神秘色彩的意义。主要从创作价值入手,谈及她对另一种真实、另一种审美空间的展示以及对女性创作道路的扩展。结语部分概括林白在神秘主义思潮背景下能够达到的高度。

孙兴芳[4](2020)在《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空间”要素在林白小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论文以林白的小说的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从林白小说的具体文本出发,梳理林白小说中的故事空间和叙事空间,探索林白小说中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叙事视角的独特意蕴,最后概括林白小说空间叙事的价值与意义。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细读作家作品,运用叙事学、空间理论等,归纳概括总结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之处,客观评估林白小说空间叙事的价值,为开拓林白小说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论文分析了林白小说故事空间中存在的三种典型的空间形态:镜像、身体以及房间。叙事空间中存在的三种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国套盒式、橘瓣式以及线条式结构。围绕故事空间与叙事空间展开,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林白凭借对空间的独特感知,进行三种空间塑造时采取了区别于传统的写作方式,另辟蹊径,利用时间来凸显小说的空间感。时间与空间在小说艺术中是不可分割的存在,它们互为矛盾,同时又相互促进,林白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联系,切断小说的叙事线条,淡化情节,带来了时空体的混乱,降低了读者对小说时间的感知,突出了小说的空间感,便利了空间叙事。叙事结构的多样化为小说叙述视角的选择和切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林白作为女性主义作家的代表,从特定的人物视角出发,聚焦于真切的女性体验,始终坚持女性的自我阐述,反映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个人意识,追求建立属于女性自身的新话语。本论文的最后一章从林白小说内部的空间叙事出发分析她的小说的创作价值,再发散至林白的叙事方式给她的创作带来的影响,以此对林白的小说空间叙事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析。综上,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中在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结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以及叙事视角上都涵盖了巧妙的构思,成为林白小说的叙事特色,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为叙事学以及空间写作都带来了重要启发,也为迷茫中的女性写作带来了机遇。

杨旗[5](2020)在《1990年代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身体写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身体写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学现象,它是世纪之交特定的文化产物,是在整个社会进入转折时期各种潮流冲击形成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到新世纪,学术界对于它的评价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多持批判的态度,其存在的文学价值也慢慢被忽略。“女性主义”在文学史的发展中一直备受关注,其理论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把“身体写作”置于“女性主义”这一大框架之下,结合林白、陈染等女性作家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既摆正了研究方向,也能从理论的高度去挖掘作品中深层次意蕴。笔者认为重新梳理分析90年代“身体写作”这一文学现象,能为身体书写乃至女性主义书写提供坚实的理论参考与现实依据。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论证。导论部分从前人“身体写作”的研究出发,阐述其研究内容并进行系统分析,引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选题意义,从目前已有的身体写作的研究中确立本论文的研究价值。第一章把身体与女性主义联系起来思考,简单梳理女性主义、身体意识在中国的发展,分析“身体写作”产生之前的文化语境,得出“身体写作”的缘由与反响,为之后的文本分析树立理论基础。第二章从90年代“身体写作”的具体作品出发,重点阐述作品中的同性恋者、自由者、自恋者等女性形象和身体与性爱关系,以得出其所带有的颠覆性,明确文本所存在的文化、文学价值。第三章选取文学审美性这一角度,再度深入作品,主要从叙事形式的先锋性、写作话语的独特性、写作空间的拓展性三方面进行分析,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各类理论,力图客观清晰地展示出女性身体书写的独特魅力。第四章则是从辩证的角度分析“身体写作”的局限性并进行反思。

张曦予[6](2020)在《国产小城镇电影(1990-2019年)的女性空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产小城镇电影是关注我国小城镇女性生存空间的一个重要窗口,20世纪90年代始,国产小城镇电影以浓厚的现实主义风格复刻着中国小城镇的崩坍与再建、出走与回归。通过观察这些集纪实性、真实性为一体的小城镇电影,可以对影片中小城镇女性所处的物质空间、精神世界及其与小城镇社会的意义互动进行一个细致的描绘和判断,既有助于新时代下国产小城镇电影的时空开拓,也是社会对小城镇女性给予人性关怀和人文观照的有力参考。论文选取了1990-2019年的国产小城镇电影为研究样本,以电影中的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空间理论以及性别与空间的相关理论,并借助电影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深入剖析小城镇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在家庭、社会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她们在社会规范、道德伦理的桎梏下所进行的自我精神突围和独立意识表达,并结合时代变迁对其与小城镇社会的意义互动进行探究。最后,对当前国产小城镇电影中的女性空间呈现现状进行了总结,并给未来影像中小城镇女性的空间呈现提供建议。小城镇的女性物质空间在被压制中寻求突破:家庭中的她们被影像以厨房和鱼来意指;社会上的她们被视作以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在自我构筑的个体空间中,她们用身体和舞蹈表达情感。她们的精神空间在被束缚中寻求自由:男权凝视下她们仍奋力突围;生活理想虽被现实打压,她们依旧昂然而生;社会新观念与传统思想不免发生冲撞,她们也在困惑中找求解决方式。而在女性空间影像呈现方面,当前,国产小城镇电影的女性空间呈现出时空分布不均、女性电影较少的现状,针对该问题,论文提出要建构南方小城镇女性空间记忆、拓展影像时空序列以及增强女性精神空间的影像培育的建议。

张怡萱[7](2020)在《林白小说个人型叙述权威建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国内的译介与传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涌现出一批新的女性作家,以独具特色的个人化写作和细腻的女性视角,成为九十年代文坛一道亮丽风景线。林白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其创作多以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描写女性身体、情欲与同性关系,在神秘色彩和热带异域氛围中展现女性所独有的精神与情感体验,在被男权话语遮蔽的文学创作中开辟出另一条女性文学之路。目前对林白小说的研究更多立足于现象研究,将其作为一种女性主义文学现象进行分析与评价,总结其写作内容、写作意象和写作效果,试图分析出这一现象折射出的社会思潮,对其文学技巧、叙事手法的探讨则相对较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视角出发,在对林白小说进行叙事学文本分析的前提下,探寻林白小说中个人型叙述权威何以建立的问题,以期发现对林白文本研究的新角度。无论学界有怎样的争议,林白在八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参与到中国女性文学的建构历程中。在这一过程中,林白为文本中女性叙述权威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在故事层面,突破以往写作的禁忌,以镜像、身体和另一种性别结构建立起女性在文本中的栖身空间。镜像是自我认知,是女性写作的基础,在镜中认识自我,产生性别自觉;身体是女性写作的途径,女性写作者以血代墨,冲破束缚;对性别结构的重置是作出反抗,是女性写作在文本上的结果,它颠覆了性别话语。在建立了女性可供栖身和发声的镜像之屋之后,林白拥有了叙述的基础,得以在话语层面开始掌控叙述。通过同故事叙述、视角的转换和元叙述,林白在话语层面掌控了叙述节奏和价值判断,建立起写作风格。同故事叙述以时间优势对叙述逻辑进行裁剪与拼贴,人称转换以拉开心理距离的方式加深了叙述者评价的客观性,而元叙述在构建叙述者行为可信性的同时,也解构了文本生产的神圣性,叙述者由此牢牢掌控了叙述,在解构了原有逻辑的同时建立起新的写作风格。从叙述权威构建的角度来看,林白早期的作品建立起了个人型叙述声音,强调女性经验和个人意识,具有较为鲜明的性别立场和开创性,在故事和话语的层面都提供了建构叙述权威的可行策略。虽然这一策略在后续实践中走向困境,林白也尝试进行转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毕竟是一种在文本内部取得了成功的尝试,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写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王潇[8](2020)在《女性主体性的迷失、重建与消解 ——里奇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下的林白小说解读》文中研究指明林白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以其自觉的“个人化写作”意识和对女性身体和心理细腻大胆的描摹,有效地开拓了女性写作空间,成为世纪之交文坛上一道不可忽视的亮丽风景。虽然国内对林白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是至今为止,国内对林白创作所受到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对其所受到的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艾德里安娜·里奇影响的研究更是流于肤浅。林白在其《语词:以血代墨》这篇小随笔中自述到里奇“以血代墨”的女性主义诗学理念给了她巨大的震撼和启发,她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践行着里奇的这一诗学理念。本文试图用比较文学阐发研究的方法,用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来阐释林白的两部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和《说吧,房间》,讨论林白在其小说中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挖掘——女性主体性的迷失、探寻与消解。本研究第一章概述里奇的女同性恋理论——里奇对女同性恋的重新界定及其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内涵,即强制性异性恋、女同性恋存在和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第二章分析林白两部小说中呈现的“强制性异性恋”这一话语及其效应对女性主体性的抹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女性之性的否认、对妇女诱奸和实施婚内强奸、利用爱情对女性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对女性进行情感操控、迫使女性堕胎损害女性身心、妇女有偿就业被横向隔离导致女性只能以接受男性的性获得就业资格、女性创造力被男性窃取、通过父权性质的母亲习俗对女性施加的暴力等。这些均揭示了男性权力话语通过强制性异性恋合法化加诸在女性身上。里奇认为,男性权力话语背后的机制是父权制异性恋,这一机制使得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具有合法性,使女性的价值存在沦为男性的性工具。“强制性异性恋”这一话语在特定的层面上对女性的身体、精神与情感上造成了伤害,抹杀了女性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第三章探讨林白两部小说中描写的女同性恋存在及其呈现的反激情特征所导致的对女性主体性的重建与消解。《一个人的战争》和《说吧,房间》中的女主故事都表现出强烈的女同性恋倾向,然而林白自身的异性恋身份导致其女同性恋写作具有双轨性:一方面,女性在“女同性恋存在”中暂时得到精神慰藉,重建女性的主体性;另一方面,由于女同性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处于双重边缘的位置,林白倾向于书写反激情的“女同性恋存在”,加之“强制性异性恋”的巨大男性力量共同导致作品中人物女性主体性的迷失。第四章分析林白作品中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之断裂所导致的女性主体性消解。在林白作品中,强制性异性恋对女性的压迫导致了小说中女主人公女伴的离去、离世,而就业和经济原因也导致母女的被迫分离,这些“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走向断裂,女性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进入男性建构的“共同体”,女性个体与群体的主体性最终被消解。通过分析林白作品中女性主体性消解及其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呈现出乌托邦色彩,体现了林白的反乌托邦的现实主义意识。两部小说的结尾往往呈现出与现实妥协的痕迹,反映出林白对自己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主体性建构所表露出来的悲观主义自觉意识,彰显了林白女同性恋写作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林白的小说中对于体现“女同性恋存在”的女性情谊,既有建构性的历史意义,又有解构式的矛盾性。林白的小说在最后都不同程度上消解了女同性恋,引发人们走向更加理性与智性的两性和谐关系思考。小说建构的女性主义乌托邦的最终幻灭,说明了女性作家意识到纯粹的女同性恋世界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两性和谐的人类共同体则是女作家的期盼。

李佳芯[9](2020)在《论林白女性小说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文中认为林白作为当代文坛着名的女性主义作家,她在她的女性个人化写作中能充分地重视小说的空间维度,并且能认识到空间元素对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及意义建构等方面的重要影响。林白小说以居室、浴室为主的私密空间以及公共空间作为其空间建构,空间的建构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现实的社会关系有重要影响。女性写作的"空间"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及意义。

王蕾[10](2019)在《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为研究对象,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绪论部分,提出本文的选题依据,对林白小说的研究现状概括梳理,指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和预期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研究方法进行阐释。第一章对林白小说中出现的空间类型进行概括总结,从实体空间和虚幻空间两个方面入手,将实体空间分为组合空间和单一空间两个部分,虚幻空间则集中于分析气味对空间建构的作用。通过实体空间和虚幻空间在小说风格形成方面的具体影响,指出空间叙事在林白小说中的独特地位,阐述其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第二章对林白小说中的时空关系进行解读。本章主要分析林白小说中空间的时间特性和时间的空间化处理,以沙街和红楼为研究对象。小说《寂静与芬芳》和《致一九七五》以同一时间段为基准,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讲述沙街的历史,凸显出空间的时间特性。本章第一节以小说《寂静与芬芳》和《致一九七五》为依据,首先对沙街的典型性进行分析,然后解读时间赋予沙街的特性,表现岁月悠悠,记录时代印记。第二节对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和中篇小说《回廊之椅》进行解读,着重分析两部小说中重复出现的空间——红楼。首先解读红楼的符号化倾向,理解嵌套叙事对小说文本起到的共生和映衬效果。然后通过红楼的前世今生,着重分析时间的空间化表达,感悟其中蕴藏的生命意识。第三章着重分析林白小说空间叙事的手段。首先小说中多次运用主题并置及空间转换的手法,极大地理清了行文脉络,拓宽了故事空间。然后在表现人物方面也频繁使用空间表征法,将人物命运性格同空间相联系,赋予空间人的性格。除此以外,在林白小说中,色彩的运用也是重要的空间叙事手段,丰富的色彩和语言表述能力,为读者呈现出众多鲜活的图像,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刺激。第四章对林白小说整体呈现的文化特征进行解读。林白小说空间叙事整体呈现出地域性、性别化和诗化的文化特征。结合林白的个人经历解读“故乡”这一空间所指在小说前后的转变,了解其对林白小说风格形成起到的作用。透过林白小说空间建构过程中,对偏向女性色彩意象的使用和小说中几近平面化的男性空间,可以感受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审视其小说形式诗歌化的框架和跳跃的语言特征,领悟林白对于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体会“飞翔”的内核。最后结语部分探讨林白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指出其小说中存在的不足。

二、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王榨:通往开阔民间的路径——地域文化视角中的林白小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私人化小说”与北流生活经验
二、王榨:文体转换的地域背景
三、“三重否定”与“三重视角”
四、王榨书写的文学史意义

(2)镜像阶段理论与中国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 ——以林白陈染小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的写作背景与理论价值
    第二节 前期研究综述
第二章 镜像阶段理论与镜像书写在中国
    第一节 镜像阶段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及其理论运用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镜像书写概述
    第三节 林白、陈染小说中的镜像书写
第三章 林白、陈染小说中的镜像主人公
    第一节 助“我”形成的镜像自恋
    第二节 镜像自恋后的不同走向:自欺与自证
    第三节 前镜像时期:目光之镜与言语之镜
    第四节 互为镜像的姐妹情谊
第四章 林白、陈染小说中的镜像空间
    第一节 私密幽闭的镜像空间
    第二节 镜像空间的发展:女性乌托邦
第五章 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的原因及其得与失
    第一节 变革的时代与社会
    第二节 文化语境的变化
    第三节 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的得与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林白小说的神秘色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作家及神秘色彩
    二、作品研究概述
第一章 林白小说神秘色彩的成因
    第一节 地域文化的影响
        一、岭南文化
        二、湖北文化
    第二节 文学语境的熏陶
        一、寻根文学的熏陶
        二、先锋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个人经历的影响
        一、童年的影响
        二、生命体验
第二章 林白小说神秘色彩的文本表征
    第一节 神秘的事物
        一、月亮
        二、火
        三、水
    第二节 神秘的生物
        一、神秘人物
        二、神秘动植物
    第三节 神秘的世界
        一、现实世界
        二、未知世界
第三章 林白小说的神秘色彩的语言选择
    第一节 语词的选择
        一、营造想象语境
        二、彰显自我感受
    第二节 局部的构建
        一、色彩语言构建画面
        二、其他语言丰富画面
第四章 “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林白小说神秘色彩的意义
    第一节 另一种真实的展露
        一、超验的真实
        二、个人存在的真实
    第二节 另一种审美空间的展示
        一、诗性审美空间
        二、野性审美空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空间叙事的发展
    (三)关于林白小说叙事的研究综述
一、林白小说的主要典型空间形态
    (一)镜像
    (二)身体
    (三)房间
二、林白小说的叙事结构
    (一)中国套盒结构
    (二)橘瓣式结构
    (三)链条式结构
三、林白小说叙事的时间与空间
    (一)非线性时间与时间的碎片化
    (二)场景与空间感
    (三)回忆与空间化
四、林白小说的视角与空间叙事
    (一)人物视角与女性感知
    (二)叙述聚焦与女性意识
    (三)女性话语的追求
五、林白小说空间叙事的价值与意义
    (一)女性写作与空间叙事的新探索
        1、地域空间与记忆困境
        2、文化空间与生存困境
        3、私密空间与女性述说
    (二)文本创新与空间叙事
        1、当代小说叙述方式的转变
        2、女性写作空间的传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1990年代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身体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现状
    二、概念界定及选题意义
第一章:女性主义与身体写作背景
    一、女性主义与身体意识
        (一)19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中国女性身体观念的发展转变
    二、1990 年代身体写作产生的文化语境
        (一)“五四”以来两性关系的发展
        (二)母性谱系的重新书写
        (三)1990 年代消费文化的影响
    三、1990 年代身体写作的出现与论争
        (一)从西方引进的“身体写作”概念及其在中国发展
        (二)“身体写作”的论争
第二章:1990 年代女性主义作品中的身体书写
    一、“身体写作”中的女性形象
        (一)身体建构下的同性恋者
        (二)破解女性神话的自由者
        (三)沉沦孤独自我的自恋者
    二、“身体写作”中身体与性爱的关系
        (一)爱情至上中的肉体之欢
        (二)快感崇拜后的精神空虚
        (三)身体消耗下的生命走向
    三、“身体写作”中的颠覆性
        (一)反抗传统性文化
        (二)颠覆男性性霸权
第三章:“身体写作”的文学审美性
    一、身体写作叙事形式的先锋性
        (一)梦呓式的自传叙事
        (二)虚实结合的镜像叙事
        (三)感性化幻想与回望
    二、身体写作话语的独特性
        (一)被偏爱的写作意象
        (二)瑰丽而有力度的语言
    三、身体写作中空间的拓展性
        (一)身体空间性
        (二)“没有笼子的囚徒”
第四章:“身体写作”的问题及其反思
    一、身体写作存在的局限性
        (一)女性身体书写外延的肆虐
        (二)私人经验与公共空间的对峙
        (三)社会历史的缺失与道德堕落
    二、身体写作的反思
        (一)解构后的建构并重归于“人”
        (二)迈向理想的性别诗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产小城镇电影(1990-2019年)的女性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及文本选择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六、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国产小城镇电影的发展进程及女性空间的主题嬗变
    第一节 国产小城镇电影的发展史
        一、1990年之前:拘囿于传统东方美学圈层之中
        二、1990年至今:纪实性、真实感和艺术力融合共生
    第二节 小城镇电影女性空间的主题嬗变
        一、2001年之前的女性空间主题:抗争与迷失
        二、2001年至今的女性空间主题:守望和追寻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物质空间建构
    第一节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于家庭中的空间建构
        一、小城镇女性于家庭中的空间意象指涉
        二、小城镇女性与家中他人的空间关系呈现
    第二节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于社会中的空间建构
        一、小城镇女性在社会中的空间样态描绘
        二、城镇边缘女性与他人的空间关系外现
    第三节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于自我的空间建构
        一、纷乱物什铺设的个性化生活空间
        二、身体呈现与舞蹈表达
    第四节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物质空间与小城镇社会的意义互动
        一、小城镇女性在家庭中的空间建构与小城镇社会的意义勾连
        二、小城镇女性在社会中的空间构建与小城镇社会的意义交往
        三、小城镇女性的自我空间与小城镇社会的意义关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精神空间建构
    第一节 “男权”凝视下小城镇电影女性的自我意识构建
        一、他者镜像下小城镇电影女性的自我追求
        二、父权规制下小城镇电影女性的精神皈依
    第二节 小城镇电影女性的生活理想构塑
        一、小城镇理想主义女性的逐梦悲歌与自我救赎
        二、小城镇普通女性的平民精神史诗
    第三节 小城镇女性新价值观念与原乡传统思想的冲撞
    第四节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精神空间与小城镇社会的意义交互
        一、小城镇女性的梦想边际与小城镇传统价值观的界限
        二、小城镇女性的文娱生活与小城镇的经济文化消费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城镇电影的女性空间影像呈现现状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小城镇电影的空间影像呈现现状
        一、小城镇影像地理空间分布不均
        二、较少展现小城镇女性的时代新貌
        三、小城镇女性主义电影数量较少
    第二节 未来影像中小城镇电影的女性空间展望
        一、建构多地区小城镇的女性影像空间记忆
        二、拓展小城女性生存空间影像的时间序列
        三、促进当代小城女性细微精神空间的影像培育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林白小说个人型叙述权威建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故事:构建女性空间与女性气质
    第一节 镜像隐喻——女性自我认知
    第二节 身体叙事——女性发出声音
    第三节 性别颠覆——女性作出反抗
第二章 话语:掌控叙述权威
    第一节 同故事叙述——干预与控制
    第二节 人称转换——游离与逃避
    第三节 元叙述——虚构与分离
第三章 文本之外:叙事困境与转型
    第一节 叙事困境与叙事风险
    第二节 叙事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结语
参考文献

(8)女性主体性的迷失、重建与消解 ——里奇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下的林白小说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二、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里奇的女同性恋理论
    第一节 、里奇对女同性恋的界定
    第二节 、里奇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内涵
        一、强制性异性恋
        二、女同性恋存在
        三、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
第二章 、强制性异性恋话语、话语效应与女性主体性
    第一节 、强制性异性恋话语在《一个人的战争》和《说吧,房间》中的再现
        一、对女性之性的否认
        二、诱奸和婚内强奸
        三、通过爱情和堕胎操控女性身心
        四、妇女就业横向隔离
        五、窃取女性创作力
    第二节 、强制性异性恋话语效应:对女性主体性的抹杀
        一、对女性之性的否定和抑制
        二、责任主体的倒置
        三、情感控制与身体暴力
        四、经济依赖
        五、对女性创造力的挤压和掠夺
第三章 、女同性恋存在、反激情特征与女性主体性
    第一节 、女同性恋存在与女性主体性的重建
        一、女同性恋存在的文本再现
        二、女同性恋存在中重建女性主体性
    第二节 、反激情的女同性恋存在与女性主体性的迷失
        一、反激情特征
        二、女性主体性的再度迷失
第四章 、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反乌托邦与女性主体性
    第一节 、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的乌托邦色彩及其断裂
        一、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的乌托邦色彩
        二、女同性恋连续统一体的断裂
    第二节 、反乌托邦意识与女性主体性的消解
        一、反乌托邦意识
        二、女性主体性的消解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林白小说中的空间类别
    第一节 实体空间
        一、组合空间
        (一)湿热的亚热带边陲小镇——“雨”“青苔”及亚热带植物的组合
        (二)性意识的源起空间——“阁楼”“蚊帐”与“床”的组合
        (三)女性的私人空间——“房间”“窗帘”“镜子”与“光线”的组合..
        (四)热情的乡野空间——各种乡村元素、农作物等组合
        二、单一空间
        (一)窗户
        (二)地铁
        (三)河流
    第二节 虚幻空间
    小结
第二章 林白小说中的时空关系
    第一节 空间的时间特性——沙街
        一、沙街的典型性
        二、时间的残酷性
    第二节 时间的空间化处理——红楼
        一、红楼的符号化
        二、红楼存在的意义
        (一)凝结的时空关系
        (二)延绵的生命意识
    小结
第三章 林白小说空间叙事的手段
    第一节 叙事空间的布局与切换
        一、主题并置
        二、空间转换
    第二节 叙事空间中空间表征法的运用
    第三节 叙事空间中色彩的运用
        一、色彩的描绘
        二、色彩建构的意义
    小结
第四章 林白小说空间叙事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文化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第二节 性别空间的女性化言说
    第三节 小说空间的诗性化言说
        一、诗化的小说空间结构
        二、死亡与飞翔主题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林白主要作品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王榨:通往开阔民间的路径——地域文化视角中的林白小说[J]. 刘保昌. 江汉论坛, 2020(12)
  • [2]镜像阶段理论与中国90年代女性镜像书写 ——以林白陈染小说为例[D]. 张政君.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0(04)
  • [3]林白小说的神秘色彩[D]. 周荣荣. 扬州大学, 2020(02)
  • [4]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 孙兴芳.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5]1990年代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身体写作[D]. 杨旗.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6]国产小城镇电影(1990-2019年)的女性空间研究[D]. 张曦予.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林白小说个人型叙述权威建构策略研究[D]. 张怡萱. 南京大学, 2020(04)
  • [8]女性主体性的迷失、重建与消解 ——里奇女同性恋女性主义理论下的林白小说解读[D]. 王潇. 安徽大学, 2020(08)
  • [9]论林白女性小说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J]. 李佳芯. 名作欣赏, 2020(02)
  • [10]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分析[D]. 王蕾. 鲁东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论林白小说的意象选择与主题表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