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花金挖耳(Carpesium.macrocephalum Franch.et Sav)系菊科(Compositae)天名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近代药学研究表明,该植物含有黄酮、萜内酯、甾体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的医疗作用和杀虫、除草及抑菌等农药活性。由于大花金挖耳生长周期长,生长受到地域和环境因素的限制,所以从大花金挖耳原植物中提取活性成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研究利用细胞组织培养进行大花金挖耳黄酮、内酯的工业化生产是大花金挖耳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自2002年以来,笔者首次进行了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活性物质的生理生化调控的系统研究,并进行了总黄酮和內酯提取工艺的研究,同时对大花金挖耳组织、细胞培养物的生物活性进行了除草、杀菌活性的初步测试。主要内容如下:1.诱导、筛选并建立了大花金挖耳黄酮0.72%和内酯0.056%含量(培养40d)的愈伤组织无性系RC,优化了RC培养条件,考察了RC愈伤组织无性系的生长和生物合成活性物质的动力特征。试验中以大花金挖耳无菌苗的幼根、下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结果表明:⑴大花金挖耳无菌苗的根是诱导愈伤组织的理想外植体;⑵适宜于诱导松散型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是B5+ 2.0~3.0 mg/L NAA + 0.2~0.4 mg/L 6-BA,诱导率可达100%;⑶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黄酮、内酯含量以根源愈伤组织最高;⑷B5+3.0 mg/L NAA +0.2 mg/L 6-BA (蔗糖45g/L、pH 5.7、25℃、12h/d)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⑸根源愈伤组织在继代次数3~12代内黄酮和内酯含量较为稳定;⑹10 min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愈伤组织黄酮和内酯含量的提高;⑺MS、B5、NT及其组合培养基中,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生长量及黄酮、內酯产量随培养时间呈“S”型变化,其中NT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黄酮产量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黄酮产量,达9.50 mg/瓶,MS+NT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内酯产量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内酯产量,达0.72 mg/瓶。2.构建了大花金挖耳黄酮和内酯含量分别是1.30%、0.086%(培养20d)的细胞悬浮系及其动力学模型。在愈伤组织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培养基种类、激素、生物因子、附加物等单因子及多因子优化组合对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的生理、生化调控,得到生长培养基NTB:以NT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0 mg/L NAA、0.2 mg/L 6-BA、40 g/L蔗糖,培养液pH为5.0~6.0,培养基中添加1 mg/L B3、1~2 mg/L B1,以接种量40~50 FW g/L接种于装有100 ml的250 ml三角瓶中,置于25±2℃、光照(1500~2000 Lux)12 h/d、摇床转速120 r/min等条件下继代培养。大花金挖耳细胞生长及其黄酮和内酯形成的动力学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可用于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过程的动力学描述。3.初步构建了大花金挖耳细胞悬浮培养黄酮的生产培养基NTF,可得黄酮产量476.97 mg/L。通过NT培养基每个组分、附加物等单因子及多因子优化组合对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的生理、生化调控,得到生产培养基NTF:大量元素NH4NO3、KNO3在NT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提高0.5倍,微量元素Na2MoO4?2H2O在NT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提高2倍,ZnSO4?7H2O、H3BO3、KI、MnSO4?4H2O、CoSO4?5H2O、CuSO4?5H2O在NT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提高1倍,附加1.0 mg/L B6,激素1.0 mg/LNAA+0.2 mg/L6-BA,其他培养条件同NTB。4.进行了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黄酮生产培养基NTF的调优研究。以基本生产培养基NTF为基础,通过附加激素、前体、诱导子、附加物等因素对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的生理、生化调控,获得了显著提高黄酮含量(2.05~2.27%)和产量(516.06~551.76 mg/L)的诱导子水杨酸及硝酸银、激素KT及GA3、前体物苯丙氨酸等几个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因素。5.进行了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胞内外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通过对细胞培养物的不同干燥方式、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式的研究,发现大花金挖耳悬浮培养细胞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胞内, -40℃真空冻干和60℃烘干对细胞培养物中的活性成分影响不大,培养物粉碎至40~60目,在料液比1/10~1/15的条件下,以丙酮为溶剂,摇床振荡提取1次(18 h/次)后,超声提取1次(60min/次、功率600W)即可最大量提出活性成分。6.建立了一套大花金挖耳组织、细胞培养活性成分及营养物质消耗的化学检测方法和生物活性追踪的检测方法。通过简便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结合对活性物质敏感的病原菌—小麦纹枯和敏感杂草—反枝苋的活性追踪,进行大花金挖耳组织、细胞培养活性物质的生理生化调控。7.对大花金挖耳果实、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发现大花金挖耳果实中含有鞣质、内酯、香豆素、酚性成分、甾体、萜类、黄酮及其苷类、多糖及苷类、氨基酸以及挥发油类等类化学成分,与大花金挖耳果实相比,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中所含化学成分明显少于果实,主要含有黄酮、酯类、糖类、氨基酸、酚类。针对主要活性物质内酯类进行了GC-MS检测,发现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中均有低含量的內酯类成分,说明大花金挖耳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细胞已经历了黄酮和内酯类化合物的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过程,这为进一步优化调控,增加产量,直至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活性物质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8.初步研究了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对16种病原菌和6种杂草和3种作物种子的生物活性。发现大花金挖耳细胞培养物的工业酒精粗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萃取物均对供试病菌和杂草具有一定程度的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除草活性最高,对反枝苋和紫花苜蓿的EC50分别为0.2945和0.1673 mg/mL,是天明精內酯酮的0.29和0.13倍;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相抑菌活性最高,在10 mg/mL时,对小麦纹枯病、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南瓜枯萎病菌供试菌抑制率均在95%以上,EC50为0.24~3.56 mg/mL。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营养活性物质的蛋白类载体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0)
- [2].欧盟药物滥用监测和新精神类活性物质预警研究与启示[J]. 中国药物警戒 2019(10)
- [3].Article 95:真正为每个人创造平等条件了吗?[J]. 中国涂料 2015(11)
- [4].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理论和实践[J]. 饲料工业 2018(01)
- [5].抗水稻黄单胞菌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筛选及其活性物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10)
- [6].药食同源饲用天然植物营养组分的分析及其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的研制[J]. 畜牧产业 2020(01)
- [7].溶藻细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分离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8].爱利思达新增七种活性物质 进一步增强产品研发线价值[J]. 乙醛醋酸化工 2017(04)
- [9].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规范化指南[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6(09)
- [10].海洋活性物质对肝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1].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小球藻活性物质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为例[J]. 考试与评价 2019(12)
- [12].复合酵母培养物的营养活性物质组学及其应用技术的研发[J]. 中国畜牧杂志 2014(01)
- [13].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综述)[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01)
- [14].大型高等真菌源抗虫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展望[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S1)
- [15].生物芯片技术在中药研发与海洋活性物质筛选方面的应用及展望[J]. 中国海洋药物 2008(02)
- [16].中华蹄盖蕨抗番茄溃疡病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4)
- [17].海洋微藻活性物质在结肠直肠癌化学预防中的应用前景[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9)
- [18].欧委会通过辛酸等6个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06)
- [19].银杏植株活性物质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3)
- [20].金刚石膜生长中的活性物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1)
- [21].一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成份及溶藻机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3)
- [22].采用GC-MS结合嗅闻分析鉴定白鲢鱼风味活性物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12)
- [23].苦瓜活性物质的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24].栀子中的营养活性物质及其组方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示例分析[J]. 猪业科学 2020(01)
- [25].抗耻垢分枝杆菌菌株的筛选及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04)
- [26].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小白菜除草剂毒害的缓解效应[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21)
- [27].樱桃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28].欧盟批准溴乙酸等8种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J]. 乙醛醋酸化工 2014(04)
- [29].德国开发出有助新药研发的活性物质检测新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9)
- [30].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敌敌畏造成苋菜毒害的缓解效果[J]. 农药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