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论文-黄胜楠,刘莹,王卫萍,李春明,李焕杰

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论文-黄胜楠,刘莹,王卫萍,李春明,李焕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纳米笼,靶向黏附肽A54,可控释放,肝癌

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论文文献综述

黄胜楠,刘莹,王卫萍,李春明,李焕杰[1](2016)在《肝癌特异性靶向黏附肽A54修饰的金纳米笼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肝癌特异性靶向黏附肽A54修饰的金纳米笼药物递送系统,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具有中空结构的金纳米笼为载体,以酶敏感的透明质酸为控释的闸门,以肝癌特异性靶向黏附肽A54为靶头,制备肝癌特异性靶向黏附肽A54修饰的金纳米笼药物递送系统(DHTPAuNCs)。运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扫描其光谱变化;采用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DHTPAuNCs的平均粒径为105.0±5.78 nm,电位为-12.50 mV,载药量为5.78%。DHTPAuNCs能够实现可控释放,透明质酸酶会触发药物释放,而低pH环境和近红外光照射可以加速药物释放。结论:成功制备了肝癌特异性靶向黏附肽A54修饰的金纳米笼药物递送系统,其载药量高,体外释药具有可控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会第十叁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7)

孟娇,岳苗苗,韩红辉,周忠良,钱旻[2](2010)在《肝癌特异性黏附肽A54体外靶向治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药物偶联后的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进行体外靶向效果评价,并开展初步的药效学研究。将与阿霉素偶联的肝癌特异性黏附肽A54和突变对照肽A54M分别作用于肝癌细胞株BEL-7402,通过细胞活性检测、荧光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以及细胞存活实验,对阿霉素偶联药物的靶向杀伤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A54(doxorubicinconjugated peptide A54)处理后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相同处理时间后,DOX-A54组的细胞核内阿霉素富集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此外,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实验表明新型免疫毒素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导致细胞坏死而非促进细胞凋亡产生的。研究提示,这种偶联阿霉素的肝癌特异性黏附肽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一定的靶向杀伤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10年03期)

吴淼[3](2006)在《肝癌特异性黏附肽的鉴定及其受体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目前主要的治疗肿瘤的手段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等,但它们都存在相当的局限性和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近年来兴起的肿瘤导向治疗,即借助高度特异的亲肿瘤物质作为载体携带药物对肿瘤部位进行靶向给药,稳定发挥杀伤作用,成为医学、生物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正逐步的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单抗作为载体进行抗肿瘤治疗,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这些单抗大多为鼠源性的,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各种排异反应,从而影响携带的肿瘤药物的疗效或产生副作用。寻找新的、与正常组织不结合或很少结合、但与肿瘤组织特异性结合的新的非抗体类载体,是优化导向治疗的策略之一。我们已经利用噬菌体肽库技术进行了叁轮筛选,得到了一些对肝癌具有靶向性的单克隆噬菌体肽。以肽类作为药物载体,分子量小,跟目标组织具有很强亲和能力,在血液及其它非靶组织中清除快,能够稳定渗透和穿入组织细胞中。于是我们将噬菌体外壳去除掉,仅对肝癌特异性黏附肽片段进行了化学合成。进一步说,我们以这些肝癌特异性黏附肽为探针,可以找寻到肿瘤相关蛋白或者肿瘤标志蛋白,研究其受体蛋白的生化特性和结合机理,从而优化肽类药物载体,为肝癌发病机理的研究以及肝癌的导向治疗提供新的药靶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就是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化学合成的肝癌特异性肽A54进行体内体外的鉴定;同时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手段对该肽与肿瘤细胞的结合部位进行了精确地定位: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进行的亲和层析筛选肝癌特异性黏附肽的受体蛋白,并利用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鉴定和分析。 从实验结果来看,肝癌特异性黏附肽A54具有很好的肿瘤靶向性,对肝组织的结合能力较弱,结合荧光素标记肽A54的细胞定位实验,我们可以判定该肽是与肝肿瘤细胞膜结合的,受体蛋白位于肿瘤细胞膜表面。以肝肿瘤细胞膜蛋白为库,亲和筛选出肝癌特异性黏附肽A54的受体蛋白,经鉴定分析为热激蛋白70家族蛋白,用生物信息学软件Swiss-modeler进行同源模建,展示出该蛋白结构中存在多肽结合区域,由4个反相平行的B折迭和一个α螺旋构成。这个结构域使得HSP70具有分子伴侣功能,能够在肿瘤组织中结合多肽,参与机体的肿瘤免疫应答以及协助肿瘤抗原形成的过程。 筛选到与肿瘤免疫相关蛋白HSP70家族结合的肝癌特异性黏附肽,不仅是A54(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6-01)

吴淼,杜冰,汪磊,周忠良,钱旻[4](2006)在《肝癌特异性黏附肽的鉴定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体内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出肝癌特异性噬菌体肽A54,随后用化学合成法在体外合成该多肽,并标记荧光素和生物素,在组织和细胞水平对该肽进行了体内外肝癌特异性的鉴定及其抗原定位。将生物素(Biotin)标记的A54肽通过尾缘静脉注射入荷瘤裸鼠体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54肽与肝癌组织特异性结合的情况;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对荧光素(FAM)标记A54肽进行了细胞水平的肝肿瘤特异性鉴定及抗原定位。体内外检测结果表明,A54肽仍保留了特异性识别肝癌组织的特性,且结合于肝癌细胞的膜表面。实验证明,化学合成的多肽,在体内仍然具有靶向肝癌细胞膜表面的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了筛选出来的目标噬菌体克隆其特异性靶向作用确实是由其表面插入的小分子多肽所介导的,为肝癌特异性导向药物载体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免疫学》期刊2006年02期)

范春妹[5](2005)在《肝癌特异性黏附肽—GFP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活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肿瘤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导向治疗旨在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并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与以往的手术,放疗等治疗肿瘤的方法相比,具有特异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肿瘤导向治疗以单克隆抗体为导向载体,分别与药物、放射性同位素或生物毒素交联进行靶向治疗。但经临床治疗发现存在着药理学方面的问题。由于载体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血管内皮层以及穿透肿瘤外间隙受到限制,有相当数量积聚在肝、脾和骨髓,影响有效药物浓度聚集。因此导向载体的选择是决定肿瘤导向治疗效果最为关键的技术问题。随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提出和发展,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筛选导向治疗所需载体的方法。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于筛选肿瘤黏附肽具有多种优点:操作简便、有效;筛选得到的多肽能够与靶目标有特异性的高效结合;其分子量小容易穿过肿瘤的天然屏障、免疫原性低。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作为新型的分子标记受到广泛地应用。其荧光性质比较特殊,在蓝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就能激发荧光,不需要添加底物或共作用因子。另外,GFP的荧光也比较稳定,只有在过热,过酸和过碱的情况下蛋白才会变性。 本实验室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了一批能与肝癌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肽,称为肝癌特异性黏附肽(liver cancer adhension peptide,简称LAP)。为了进一步验证黏附肽的导向性,将肽用GFP作为活体标记。期望筛选到的LAP在脱离噬菌体这个表达载体后依然具有肿瘤黏附特性。 本课题将A22、A54、A67、B3和B20五个噬菌体肽与GFP进行融合表达。其中A22、A54和A67为一级结构含有PSS或PTT。而B3的一级结构含有PS。B20是阴性对照,其一级结构不含有PS或PT的序列。通过PCR方法获得肝癌特异性黏附肽A22、A54、A67、B3和B20的基因。为了使融合表达时最大限度的保持(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6-01)

杜冰,于静,范春妹,周忠良,章平[6](2004)在《肝癌组织特异性黏附肽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即化疗)和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发展一种特异性强、免疫原性低的导向分子就成为了肿瘤治疗的当务之急。为了寻找能够特异性靶向肝癌组织的噬菌体黏附肽,并为肝癌诊断试剂及肿瘤导向治疗药物的研制奠定基础。本实验选择了序列多样性较高的噬菌体线性12肽随机展示库,利用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噬菌体随(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6-24)

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药物偶联后的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进行体外靶向效果评价,并开展初步的药效学研究。将与阿霉素偶联的肝癌特异性黏附肽A54和突变对照肽A54M分别作用于肝癌细胞株BEL-7402,通过细胞活性检测、荧光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以及细胞存活实验,对阿霉素偶联药物的靶向杀伤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A54(doxorubicinconjugated peptide A54)处理后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降低。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相同处理时间后,DOX-A54组的细胞核内阿霉素富集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此外,细胞凋亡和细胞存活实验表明新型免疫毒素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导致细胞坏死而非促进细胞凋亡产生的。研究提示,这种偶联阿霉素的肝癌特异性黏附肽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有一定的靶向杀伤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论文参考文献

[1].黄胜楠,刘莹,王卫萍,李春明,李焕杰.肝癌特异性靶向黏附肽A54修饰的金纳米笼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C].中国药学会第十叁届青年药学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6

[2].孟娇,岳苗苗,韩红辉,周忠良,钱旻.肝癌特异性黏附肽A54体外靶向治疗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0

[3].吴淼.肝癌特异性黏附肽的鉴定及其受体蛋白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吴淼,杜冰,汪磊,周忠良,钱旻.肝癌特异性黏附肽的鉴定和分析[J].现代免疫学.2006

[5].范春妹.肝癌特异性黏附肽—GFP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活性鉴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5

[6].杜冰,于静,范春妹,周忠良,章平.肝癌组织特异性黏附肽的筛选[C].第八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标签:;  ;  ;  ;  

肝癌特异性黏附肽论文-黄胜楠,刘莹,王卫萍,李春明,李焕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