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工微RNA(amiRNA)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

植物人工微RNA(amiRNA)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

论文摘要

人工微RNA (artificial microRNA, amiRNA)是在天然miRNA前体序列的基础上,按要求替换其中的miRNA及其互补区域,然后在生物体内按照miRNA的生物合成途径而形成的外源小RNA分子。amiRNA的高效、高特异性以及无离靶效应的优点已经在多种植物中被证实,并被公认为是继hpRNAi技术之后的第二代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工具。尽管如此,由于amiRNA前体结构的特殊性,人们构建amiRNA表达载体均过程繁琐且费用昂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amiRNA技术在植物研究中应用更加广泛,本研究建立了三种新颖、简单、高效、低成本、高通量的植物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技术:1.基于一步PCR的无酶克隆和MAGIC的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技术首先通过本室创建的无酶克隆载体构建技术,构建了三个含有相应amiRNA表达单元的供体质粒pDonor-amiR319aFLC1、pDonor-amiR159aPDS和pDonor-amiR164aE1N2,然后通过接合辅助的遗传整合克隆(mating-assisted genetically integrated cloning, MAGIC)方法将amiRNA表达单元分别转移至植物双元表达载体,获得三个amiRNA表达载体p1301- amiR319aFLC1、p1301-amiR159aPDS和p1301-amiR164aEIN2。将三种amiRNA表达载体分别转入拟南芥,T1代阳性苗均出现了与预期一致的表型;Real-time PCR分析表明,转基因拟南芥中的flc1和ein2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同位素32P标记示踪也检测到了转基因拟南芥中amiR319aFLC1和amiR164aEIN2的存在。我们利用该方法构建了油菜amiRNA表达载体180多个,成本大大低于现有的amiRNA载体构建技术,测序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获得amiRNA表达单元的一次性成功率在70%以上。2.基于lacO重构的蓝白斑筛选和MAGIC的植物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技术首先通过重构lacO(共20bp)的方式,将携带7bp lacO序列的amiR319aCHS前体克隆至末端含有13bp lacO序列的载体pD319a-gfp (T);然后通过直观快捷的蓝白斑筛选方式,获得含有供体质粒pD(T)-miR319aCHS的蓝色重组子;接下来通过MAGIC方法将amiR319aCHS表达单元转移至植物双元表达载体,获得amiRNA表达载体p1301 (T)-miR319aCHS。将amiR319aCHS表达载体分别转入拟南芥,T1代阳性种子出现了与预期一致的表型;Real-time PCR分析表明,转基因拟南芥中的chs基因的表达量不同程度地下降。我们采用该方法构建了水稻amiRNA表达载体40多个,对amiRNA表达单元测序分析表明,该方法获得amiRNA表达单元的一次性成功率在90%以上。3.基于多引物直接退火的植物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方法首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miR528PDS, miR528SpⅢ和miR528EuiI的前体序列,设计并合成三组长度为40~50nt的引物(8条/组),每组引物各自退火;经改造获得的表达载体pYH1301-gfp)经HindⅢ&Nco I双酶切、T4 DNA聚合酶外切处理,然后与上述退火产物分别混合,直接转入大肠杆菌,获得amiRNA表达载体pYH1301-miR528PDS, pYH1301-miR528SpⅢ和pYH1301-miR528Euil。我们采用该方法构建了水稻amiRNA表达载体20个,测序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amiRNA表达单元的一次性成功率为100%。这是目前为止所有已知的植物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方法中,操作最简单、成本最低廉、效率最高的一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前言
  • 1.1 小RNA(Small RNA)概述
  • 1.1.1 miRNA
  • 1.1.1.1 miRNA的发现
  • 1.1.1.2 miRNA的生物合成
  • 1.1.1.3 miRNA的作用机理
  • 1.1.1.4 miRNA的功能
  • 1.1.2 siRNA (short interfering RNA)
  • 1.1.2.1 ta-siRNA
  • 1.1.2.2 Repeat-associated siRNA (ra-siRNA)
  • 1.1.2.3 nat-siRNA
  • 1.1.2.4 外源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
  • 1.2 植物人工微RNA(artificial microRNA,amiRNA)干扰技术
  • 1.2.1 植物RNAi技术的种类
  • 1.2.1.1 反义RNA技术
  • 1.2.1.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
  • 1.2.1.3 发夹RNA干扰(Hairpin RNA Interference,hpRNAi)技术
  • 1.2.2 amiRNA的特点与设计方法
  • 1.2.2.1 amiRNA的特点
  • 1.2.2.2 amiRNA的设计方法
  • 1.2.3 amiRNA基因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 1.2.3.1 amiRNA基因的构建
  • 1.2.3.2 am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
  • 1.2.4 amiRNA干扰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 1.2.4.1 植物抗病毒研究
  • 1.2.4.2 基因功能研究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菌株和质粒
  • 2.1.2 培养基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酶和主要试剂
  • 2.1.5 主要缓冲液
  • 2.1.6 引物序列
  • 2.2 方法
  • 2.2.1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DNA
  • 2.2.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3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4 大肠杆菌的转化
  • 2.2.5 农杆菌的转化
  • 2.2.6 无酶克隆方式构建载体
  • 2.2.7 DNA的体外操作
  • 2.2.7.1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体外的连接
  • 4 DNA聚合酶处理线性DNA分子'>2.2.7.2 T4DNA聚合酶处理线性DNA分子
  • 2.2.8 MAGIC方法构建植物amiRNA双元表达载体
  • 2.2.9 培养基种植拟南芥
  • 2.2.10 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转化拟南芥
  • 2.2.11 拟南芥总DNA的提取
  • 2.2.12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
  • 2.2.13 拼接法(splinted ligation)检测amiRNA
  • 2.2.14 实时定量PCR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基于一步PCR的无酶克隆和MAGIC的植物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技术
  • 3.1.1 供体质粒pD319a-gfp、pD159a-gfp和pD164a-gfp的构建
  • 3.1.2 miR319a与miR159a前体中环序列的合成
  • 3.1.3 受体质粒p1301-gfp的构建
  • 3.1.4 amiRNA双元表达载体的获得
  • 3.1.5 amiRNA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及干扰效果鉴定
  • 3.1.6 小结与讨论
  • 3.1.6.1 供体载体与受体载体的改造
  • 3.1.6.2 采用无酶克隆方式获得amiRNA表达单元的效率
  • 3.1.6.3 通过MAGIC方式获得amiRNA表达载体
  • 3.2 基于lacO重构的蓝白斑筛选和MAGIC的植物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技术
  • 3.2.1 供体质粒pD319a-gfp(T)的构建
  • 3.2.2 amiRNA双元表达载体的获得
  • 3.2.3 特异性amiRNA在拟南芥中的表达及干扰效果鉴定
  • 3.2.4 小结与讨论
  • 3.3 基于多引物直接退火的植物amiRNA表达载体构建方法
  • 3.3.1 表达载体pYH1301-gfp的构建
  • 3.3.2 水稻amiRNA表达载体的获得
  • 3.3.3 小结与讨论
  • 3.4 人工ta-siRNAs(artificial ta-siRNAs,ata-siRNAs)对拟南芥内源基因的干扰效果研究
  • 4. 总结与展望
  • 4.1 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4.2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的相关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长链非编码RNA、焦亡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9(12)
    • [2].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生物标记物:长链非编码RNA[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1)
    • [3].非编码RNA在细胞自噬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12)
    • [4].环状RNA影响肝疾病的发生发展[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12)
    • [5].环状RNA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12)
    • [6].环状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19(06)
    • [7].西花蓟马不同RNA干扰技术比较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9(10)
    • [8].微小RNA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
    • [9].卵巢上皮性癌中RNA结合基序蛋白3及环氧化酶-2的表达与意义[J]. 医疗装备 2019(23)
    • [10].非编码RNA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4)
    • [11].长链非编码RNA在鼻咽癌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 2020(01)
    • [12].微小循环RNA在鉴别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01)
    • [13].长链非编码RNA调控肝纤维化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J]. 胃肠病学 2019(11)
    • [14].环状RNA在肺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分析[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6)
    • [15].环状RNA调控结肠直肠癌的研究进展[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06)
    • [16].RNA干扰药物——下一代治疗药物?[J]. 科学通报 2020(07)
    • [17].环状RNA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7)
    • [18].Deep Learning Deciphers Protein–RNA Interaction[J]. 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2019(05)
    • [19].CIRCexplorer3:A CLEAR Pipeline for Direct Comparison of Circular and Linear RNA Expression[J]. Genomics,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2019(05)
    • [20].环状RNA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9)
    • [21].心肌纤维化研究的新领域——长链非编码RNA[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9)
    • [22].长链非编码RNA及相关调控通路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08)
    • [23].微小RNA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1)
    • [24].结直肠癌相关长链非编码RNA调控信号通路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 2020(02)
    • [25].环状RNA与肝癌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03)
    • [26].非编码RNA在葡萄膜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J]. 眼科新进展 2020(01)
    • [27].长链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临床误诊误治 2020(02)
    • [28].长链非编码RNA影响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J]. 糖尿病新世界 2020(01)
    • [29].骨肉瘤中环状RNA的研究进展[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02)
    • [30].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肾细胞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5)

    标签:;  ;  ;  ;  

    植物人工微RNA(amiRNA)表达载体构建的方法学研究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