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生物礁油气藏是一种典型的岩性油气藏,由于地质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生物礁的勘探难度很大。在充分调研和技术开发的基础上,针对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的地质特点和资料基础,以生物礁气藏为研究对象,从已知井井震响应特征分析出发,通过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处理、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解释、多参数地震反演等多项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方法,建立了生物礁和生物礁储层的判别模式,形成了有针对性的地震勘探配套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成果如下:①通过分析地震反射结构变化,有效识别生物礁体的分布范围。生物礁外形多表现为丘状或透镜状凸起,礁内部多表现为断续、杂乱或无反射空白区等特征,在礁体顶部会产生披覆构造,礁翼沉积物向礁体周缘上超现象等。②分析地震波形总体特征变化,针对生物礁所具有的特殊沉积环境、沉积相带和地层结构特点及其在地震上所具有的一些特殊识别特征和标志,利用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地震波形分类对地震道形状进行分类,达到生物礁发育相带和分布范围预测的目的。③进行多种地震属性分析,针对生物礁引起的地震信号差异,预测生物礁的分布范围,描述储层的非均质性变化。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川东黄龙场三维区生物礁预测中效果良好,生物礁在均方根振幅属性上特征明显。④在川东黄龙场三维解剖区,以地震振幅、相干和振幅频率体为主要属性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处理和解释,通过多个属性体和多种可视化手段的应用,综合预测和解释出生物礁体的分布范围。⑤在充分分析储层的岩性、电性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对岩性区分比较敏感的伽玛、补偿中子和声速三条电测曲线,建立储层地质模型,并与地震信息建立联系,进行多参数综合反演处理和解释,达到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的目的。综合使用伽玛和补偿中子反演结果进行生物礁储层识别和预测,使用声速反演结果研究储层孔隙度等物性变化。地震反射结构分析、神经网络波形分类处理、地震属性和三维可视化解释构成了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定性预测和评价的主要技术系列。以伽玛、补偿中子、声波速度为目标曲线的多参数地震反演技术和方法是川东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储层定量预测和物性评价的核心技术。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引言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3 论文研究内容和关键问题1.4 研究思路与技术方法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6 论文创新性研究成果2 生物礁概述2.1 生物礁的概念2.2 生物礁的分类2.2.1 形态分类2.2.2 成因分类2.3 与生物礁有关的术语2.4 生物礁的研究历史和现状2.5 生物礁研究和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6 海洋碳酸盐沉积相模式2.7 生物礁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特征2.8 川东生物礁勘探现状与资源潜力3 川东晚二叠世沉积相与生物礁分布特征3.1 四川盆地长兴组地层发育分布特征3.1.1 地层划分与对比3.1.2 大隆组沉积与分布特征3.1.3 长兴组厚度分布特征3.2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地层剖面对比特征3.2.1 开梁海槽相--碳酸盐台地浅缓坡相地层剖面3.2.2 云安厂构造陆棚边缘礁地层剖面3.2.3 天东五百梯陆棚边缘礁地层剖面3.2.4 铁山构造陆棚边缘礁地层剖面3.2.5 卧龙河构造卧117 点礁地层剖面3.3 四川盆地长兴组沉积相分布特征3.3.1 长兴组碳酸盐缓坡沉积模式3.3.2 长兴组沉积相展布特征3.4 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发育分布特征3.4.1 川东生物礁气藏类型3.4.2 生物礁气藏的圈闭特征3.4.3 生物礁气藏的压力特征3.4.4 川东地区生物礁的分布特征4 川东生物礁地震预测主要方法4.1 古地貌分析技术(地层厚度、层拉平等)4.2 地震反射结构分析方法4.3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4.3.1 地震属性的概念和分类4.3.2 地震属性分析流程4.3.3 地震属性提取方式4.3.4 提取地震属性时窗的确定4.3.5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预测川东黄龙场生物礁4.4 神经网络地震波形分类技术4.4.1 神经网络波形分类方法简介4.4.2 地震波形分类处理流程4.4.3 波形分类结果地质解释4.5 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4.5.1 三维可视化技术方法与作用4.5.2 三维可视化解释流程4.5.3 可视化生物礁解释与预测5 多参数地震反演技术定量预测和描述川东生物礁5.1 地震反演方法概述5.1.1 地震反演内涵5.1.2 地震反演技术现状5.1.3 地震反演技术分类5.1.4 地震反演的技术问题5.2 川东黄龙场地区资料基础与反演方法选择5.2.1 资料基础5.2.2 反演方法选取5.3 川东黄龙场地区多参数地震反演处理5.3.1 做好地震反演的技术关键5.3.2 生物礁储层电测曲线响应特征5.3.3 川东黄龙场多参数地震反演的技术对策5.3.4 地震子波提取方法5.3.5 反演处理关键参数的选取5.4 川东黄龙场地区地震反演资料生物礁预测5.4.1 主要井生物礁储层解释5.4.2 典型过井反演剖面分析5.4.3 生物礁储层综合解释识别5.4.4 生物礁储层厚度和物性参数求取5.4.5 生物礁储层定量预测成果6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物礁论文; 地震反射结构论文; 神经网络波形分类论文; 地震属性论文; 多参数地震反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