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引发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探究
师林峰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要鲜活地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历史真谛,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历史情景;过程;情感
作者简介:师林峰,任教于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一些老师不乏满腹经纶,但讲起课来却语调平淡,整节课变成教师自始至终的“一言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在课堂外”的现象。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缺乏情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便如死水一潭、了无生气。
新课程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素,体现了新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运用情境教学法是解决问题的较有效的途径。
一、实施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法的科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思维。复现历史情境,给学生提供第一性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为学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历史创造条件,符合人类的认识活动规律。现代心理学也提出,人是一个有思维有感情的统一体,人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情感对认知和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学生看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发挥潜在的能力,实现创造价值。教育理论当中所提出的教学原则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直观性原则,而创设复现历史情境的做法,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激起情绪,引发思考,达到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意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历史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营造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以历史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角,综合运用形象讲述、实物展示、图像再现、情景创设、课外摹拟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枯燥、干瘪、抽象的知识变成一幅幅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历史事实中,减弱知识的难度,加快接受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深刻、更透彻、更准确,在直观感性形象的基础上易于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灵活地运用知识分析材料、归纳、提练观点的能力,即在思维上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在智能上由掌握知识向创新知识转化。同时,由于师生情感共鸣,创设问题的情境,导引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并且,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主观情感移入到认识对象中去,能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受到陶冶,增强识别美、丑的能力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培养爱国主义的真挚感情,激励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树立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三、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这是实施情境教学法的前提
在这一阶段,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选择需要展现给学生的媒体,创设或重现历史情境。
(1)教师要按课程目标的要求,明确情境的选择方向,要以课程目标、教材许可度和学生已有条件为出发点。这些媒体包括:①实物媒体,如文物、挂图、照片、图画等。②光学媒体,如幻灯、投影等。③音响媒体,如广播、录音等。④影视媒体,如电影、电视剪辑、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2)展现媒体的方式方法,则需要依据学生的基础、内容的难易,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工和程序。
2.实施阶段,这是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核心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新颖、别致的导课。导课应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探索的动机为目的。运用不同的导课方式,一般说来,常用的有开篇入局式: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有以旧入新式: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按照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原则,以巧妙方式导入,引人入胜。
???(2)精彩、形象的讲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这说明,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应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幽默、艺术性的优美明快的语言与情景的展示相结合,随着历史进程的继续,或悲怆感人,或喜悦动情,达到艺术感染教育的效果,并进而呈现给学生清晰的、真实的历史景观,使学生随教师讲解产生“移情现象”。
???(3)恰当、适时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恰当、适时地运用课本插图、图画、照片、地图、图表、简洁的线索、符号、实物及投影、影视、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使学生在想象、创造、分析、综合等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如讲到宋制瓷业时就可展示“宋孩儿枕”图片,一览其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的艺术辉煌;讲解中国古代犁耕技术时,依次展示出耒、直辕犁、曲辕犁等图片,可以使学生想象到在漫长的悠悠岁月里,劳动人民的辛勤探索、耕耘的场面;讲抗日战争、鸦片战争时,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视片断。
???(4)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节点,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并由再现思维发展到创造思维,最终实现目标。
???(5)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弥补课堂教学的缺欠,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印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遗址、文物店、博物馆、展览馆等,把学生“带入”历史,通过激请革命家做报告、编排历史剧、讲演历史故事、读历史文选、历史书画欣赏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即:课中增强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6)干练的、悬念式的结尾。情境教学法要求课文总结于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演播评书或连播历史剧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课末留有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授课结束后,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检测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评价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效果,并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查、纠正。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知识水平及智能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及其它资料。确定有针对性的教法,并详细备课,编订合理的实施方案,准备好授课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第二课堂活动也应有详尽的准备、计划。
???四、应用历史情境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多层次性,避免知识的割裂、孤立、分散;
??2.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真实性,切忌随意编造历史,更不能把授课搞成纯娱乐活动;
???3.要注意多设置情境,运用启发式原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切忌教师“一言堂”;
???4.要注意抓住内容的主线和核心,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相机而宜,切忌泛泛讲解,目的不明;
???5.教师应感情充沛,真实投入,讲解意蕴新颖,切忌矫揉做作;
???6.选取材料应立足教材,内容适度。
???总之,情境教学能够促成学生智慧的生成,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当然,历史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思路,而不是一种模式,历史情境的创设决不能教条化,只有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合理构建,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一代作出自己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敏,曾卫东.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历史真谛[J].时代教育,2008(6).
[2]张燕.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J].历史教学问题,20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
邮政编码:225611
CreatingSituationMotivatingSentimentInspiringReflection
ShiLinfeng
Abstract:Historyclassroomteachingshouldvividlyrepresenthistorysituationandstudentscanfeelhistoryessence,thusrealizingtheintegrationofknowledgeandskills,processandmethods,sentimentandvaluesense.
Keywords:historysituation;process;sent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