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杆状病毒非特异性核酸酶基因的功能鉴定及结构蛋白VP31的鉴定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非特异性核酸酶基因的功能鉴定及结构蛋白VP31的鉴定

论文摘要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ic Virus,WSSV),是一种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原。本论文围绕着病毒致病相关基因开展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工作:(1)功能性鉴定WSSV中的非特异性核酸酶基因。研究通过BLAST分析,发现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基因组中阅读框WSV191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中含有核酸酶活性区(enzyme nuclease active site)保守结构域,初步预测该蛋白为核酸酶。为了对该基因的性质有所了解,以及对其所编码蛋白进行(命名为WSV-NSN,WSSV-non specific nuclease)功能鉴定,wsv191全序列基因被克隆至载体pGEX-2T,并在E.coli中进行表达,所得的重组融合蛋白以不溶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可溶性蛋白通过对变性纯化所得蛋白进行包涵体复性后获得(命名为rWSV-NSN),并采用三种方法对该蛋白的功能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WSV191具有DNA/RNA非特异性内切酶双重功能。同时通过RACE分析对蛋白的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该蛋白转录起始点位于预测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中的第三个碱基“G”,因此ORF中下一个ATG确认为该基因真正的翻译起始密码子。Western杂交分析显示其天然蛋白分子量约为37KD。(2)膜蛋白VP31的鉴定。在这部分工作中,我们通过完整病毒的结构蛋白SDS-PAGE电泳结合质谱鉴定分析,初步推测一个分子量为31kDa的蛋白为病毒的膜蛋白。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确定此蛋白为WSSV基因组中的阅读框WSV340编码的蛋白。WSV340全长783bp,编码261个氨基酸残基,预计分子量为31kDa(命名为VP31)。为了对质谱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确证,C端420bp片段被克隆并进行原核表达。收集纯化所得的融合蛋白注射小鼠获得特异性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分析证明VP31特异的存在于病毒的膜部分。免疫胶体金定位分析也同样证明VP31蛋白分布于病毒的膜部分,因此可以确定VP31蛋白为病毒的一个膜蛋白。同时,细胞结合实验与RGD竞争抑制实验证明VP31能特异地和宿主细胞发生作用,且RGD在细胞结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体内抗体中和实验说明该蛋白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发现
  • 1.2 对虾白斑病病症及病理变化
  • 1.3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感染过程
  • 1.4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现状
  • 2 WSSV中非特异性核酸酶的功能性鉴定
  • 2.1 核酸酶分类及其生物角色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3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结构蛋白VP31的定位与功能研究
  • 3.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结构蛋白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3.5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口蹄疫病毒VP3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9(05)
    • [2].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31与该病毒侵染的相关性[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8(01)
    • [3].重组WSSV囊膜蛋白VP281和VP31的抗菌功能初步分析[J]. 水产学报 2012(12)
    • [4].中国明对虾精氨酸激酶与白斑综合征病毒结构蛋白VP31的作用初探[J]. 海洋科学 2014(03)

    标签:;  ;  ;  ;  ;  ;  ;  

    对虾白斑杆状病毒非特异性核酸酶基因的功能鉴定及结构蛋白VP31的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