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晶纤维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质素纳米纤维素纤丝,干燥脱水,结晶指数,热稳定性
结晶纤维素论文文献综述
付浩成,高文花,王斌,曾劲松,徐峻[1](2019)在《不同干燥方式对木质素纳米纤维素纤丝结晶指数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冷冻干燥、烘箱干燥、浓缩蒸发+真空干燥、离心脱水+真空干燥处理得到木质素纳米纤维素纤丝(LCNFs)固体,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LCNFs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通过表征结晶指数与比表面积研究了不同干燥方式对纤丝团聚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制得的高木质素含量LCNFs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5.2±2.1 m~2/g)以及较小的结晶指数(35.3%),相比于其他叁种干燥方法,冷冻干燥可有效避免干燥过程中纤丝的过度团聚,这是因为冷冻干燥可较好地保持纤丝结构完整。此外,冷冻干燥后的高木质素含量样品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杨莫愁[2](2019)在《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的燃烧热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燃烧热解特性的研究对生物质整体的利用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纤维素的结构呈现半结晶结构,结晶度是影响纤维素性质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对比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影响,确定一种对纤维素微观结构影响最小的提取方法。利用热重分析(TG)、微燃烧量热(MCC)、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的燃烧热解行为及产物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具体而言,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1.采用中性洗涤剂法、酸性水解法、碱液分离法分别对烤烟和香料烟烟叶样品中的纤维素进行提取;利用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CP/MAS 13C NMR)技术对烟草纤维素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得率大小及提取所得烟草纤维素的纯度大小。结果表明:①中性洗涤剂法提取所得烟草纤维素纯度(81.2%)最高。②3种提取方法所获烟草纤维素均以纤维素Iβ晶型为主。③中性洗涤剂法所获烟草纤维素结晶度(43.8%)最大,且基原纤尺寸(3.4 nm)和基原纤聚集束尺寸(8.9 nm)最大。因此,中性洗涤剂法对烟草纤维素微观结构影响最小。2.通过球磨法处理微晶纤维素,同时采用中性洗涤剂法提取植物纤维素获得两批结晶度具有差异的纤维素样品。利用TG和MCC分析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的燃烧热解行为。结果表明:①在氮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由54.4%减小到23.1%时,其热解起始温度、最大热失重速率以及最大热失重速率处温度分别降低16.0 ℃、10.08%/min和19.0 ℃;对于植物纤维素,当结晶度由68.8%减小到38.9%时,上述参数分别降低18.4 ℃、17.24%/min和2.4 ℃;②在10%氧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由54.4%减小到23.1%时,其燃烧热解起始温度、最大热失重速率以及最大热失重速率处温度分别降低19.2 ℃、17.83%/min和22.1 ℃;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由68.8%减小到38.9%时,上述参数分别降低27.8 ℃、24.44%/min和23.6 ℃。③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由54.4%减小到23.1%时,其点燃温度、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37.3 ℃、295.4 W/g和10.3 KJ/g;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由68.8%减小到38.9%时,上述参数分别降低40 ℃、323.1 W/g和8.9 KJ/g。因此,纤维素结晶度对其燃烧热解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燃烧热解起始温度、最大热失重速率以及最大热失重速率处温度随结晶度的减小而降低,同时其点燃温度、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亦随结晶度的减小而降低。故高结晶度纤维素热稳定性较好。3.采用TG-FTIR和Py-GC/MS技术研究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燃烧热解产物生成情况。(1)TG-FTIR结果表明:①在290~410 ℃温度区间内,CO、C02和H20相对含量随结晶度的降低而减少。在氮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时,其热解产生CO、CO2、H20的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44.7%、63.1%和36.8%;对于植物纤维素,当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上述产物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48.1%、55.4%和72.7%;②在10%氧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时,其燃烧热解产生CO、CO2、H2O的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3 8.6%、28.6%和28.2%;对于植物纤维素,当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上述产物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8.2%、65.3%和74.3%。③羰基化合物相对含量随结晶度降低而呈现减少趋势。在氮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其热解产生羰基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强度降低11.9%;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几基化合物最大吸收强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在10%氧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其燃烧热解产生羰基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强度降低25.6%;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羰基化合物最大吸收强度降低23.2%。(2)Py-GC/MS结果表明: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时,其在800 ℃下热解产生的苯酚相对含量减少10.7%,苯环类物质相对含量也有所降低;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其热解产生的苯酚和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63.9%和61.0%。因此,随着纤维素结晶度降低,其主要燃烧热解过程产生的CO、CO2、H20、羰基化合物、苯酚以及苯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均有所减少。本文揭示了纤维素结晶度对其燃烧热解特性的影响,阐明了纤维素燃烧热解产物中有害成分如CO、CO2、羰基化合物以及苯酚的生成规律与结晶度之间的关联,有望为生物质利用提供调控指导,同时为烟草行业减害工作提供重要的实验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春梅,游曼,翟天亮[3](2018)在《接枝改性纤维素纳米晶对聚乳酸结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熔融共混将接枝改性的纤维素纳米晶(CNC-g-PEG)引入聚乳酸(PLA),制备了PLA/CNC-g-PEG纳米复合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研究了PLA、PLA/CNC和PLA/CNC-g-PLA分别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形为。研究表明,CNC能促进PLA的结晶成核,使其结晶温度显着降低,而CNC接枝PEG后,与PLA的相容性增加,促进PLA的成核作用更强,使得PLA的结晶温度进一步降低。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了各样品的结晶活化能,发现CNC显着降低了PLA的结晶活化能,而接枝改性后的CNC与PLA的相容性增加,分子链间相互作用变强,阻碍了PLA分子链的运动,使得样品的活化能略微提高。(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8年10期)
杨蕊,韩景泉,兰平,陈刚,周定国[4](2018)在《生物质纤维素结晶度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结晶度是表征聚合物性质的重要参数,结晶度越大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强度、耐热性等特性越好,因此纤维素结晶度的研究对于生物质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至关重要。现今纤维素结晶度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密度法、X射线衍射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生物质材料的高强度等特性,主要是来源于其含有的纤维素,而纤维素的结晶度更是表征其性质的主要参数。因此测量多种生物质的纤维素结晶度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归纳了生物质材料中提取的天然纤维素、再生纤维素以及微纳米级纤维素结晶度的研究结果,并对测定纤维素结晶度的新技术进行简要展望。(本文来源于《木材加工机械》期刊2018年04期)
白有灿,谌凡更[5](2018)在《桉木粉在低共熔溶剂中制备纳米结晶纤维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氯化胆碱-丙叁醇-聚乙二醇200混合溶剂液化桉木粉的方法分离纤维素,再通过氯化胆碱-草酸二水合物低共熔溶剂(DES)在不同的条件下处理提取的纤维素制备纳米结晶纤维素(CNC)。探讨了固液比、温度以及时间对CNC得率的影响,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Zeta电位、紫外可见光分析对制备的CNC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固液比1∶100,温度100℃,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CNC的得率最高,可以达到90.06%;制备的CNC呈棒状结构,直径为3~13nm,长度为100~300nm;结晶度相比于原料纤维素略有降低,纤维素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仍然呈纤维素Ⅰ型结晶。(本文来源于《造纸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陆子豪[6](2018)在《利用单轴有序纤维素纳米晶体组装薄膜表面进行外延结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是一类重要的一维生物质纳米颗粒,一方面,其表面及体相表现出纤维素晶体结构信息;另一方面,表面大量极性基团的存在,使其在水体系中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可以通过一系列组装手段获得多重代表性介观结构,如液晶、凝胶、有序组装体等。本论文首先发展了利用提拉法获得面内单轴取向纳米纤维素薄膜的方法,并利用上述薄膜作为模板,分别实现了药物有机分子和代表性结晶高分子的取向外延结晶。对于有机小分子药物,以吲哚美辛为例,我们通过旋涂法在单轴有序CNC基底表面制备了药物的液态前驱体薄膜,并将复合薄膜置于溶剂蒸气环境中促进其结晶,最终制备出高度有序的晶体阵列。我们使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晶体阵列的叁维取向进行分析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外延生长的机理。对于结晶性高分子体系,我们在单轴取向的CNC薄膜上外延结晶出聚己内酯(PCL)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以及多种显微成像技术对其进行表征,证明了其片晶结构的高度叁维取向,并发现聚己内酯薄膜面内取向与基底中CNC颗粒的排列方向存在一个固定的夹角。我们进一步研究了 CNC薄膜对PCL异相结晶的成核促进作用。此外,我们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 PCL和CNC之间的晶体结构匹配关系,发现两种晶体间的分子氢键相互作用是异相成核的主要驱动力。面内单轴取向CNC薄膜亦成功诱导其他两种高分子取向结晶,进一步验证了氢键相互作用是CNC薄膜诱导结晶高分子取向结晶的关键因素。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的组装方法以一维纳米颗粒的水溶胶为原料,采用提拉法进行面内单轴取向薄膜基底的制备。此方法绿色高效,可以实现高通量,连续性的生产,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另外,我们深入探究了有序CNC基底对外延有机小分子和结晶性高分子的叁维晶体取向和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并实现了曲面基底上的有序组装和外延结晶。基于有序纳米组装体的基底可以用于各类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为各种柔性功能器件的集成制造开拓了思路。(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姜虎生,张瑶,李薇,王博[7](2018)在《水合纤维素微球对结晶紫模拟废水的吸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水合纤维素微球,比较了纤维素改性前后对结晶紫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水合纤维素微球比表面积增大,吸附位点增多,对结晶紫吸附能力明显提高。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纤维素和水合纤维素微球吸附结晶紫性能的影响。确定吸附最佳时间为180 min;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吸附率增大,吸附量减小;随着结晶紫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qe增大。适当盐离子浓度对水合纤维素微球吸附结晶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 H中性条件下就可达到较好的吸附效果。水合纤维素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胡英,李喆,柯勤飞,颜志勇[8](2018)在《天然纤维素结晶结构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醋杆菌1.1812菌株为菌种,分别在30℃静态培养和12℃下振荡(振荡速率150 r/min)培养5 d,制得细菌纤维素,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13C核磁共振(CP/MAS ~(13)C-NMR)分析了细菌纤维素的结晶结构。结果表明:木醋杆菌1.1812菌株在12℃恒温振荡培养得到细菌纤维素微球,由扭曲的扁平状带子交织而成,XRD分析表明其为完全无定形结构,而CP/MAS ~(13)C-NMR分析其结晶指数为9.7%,表明这种完全无定形结构中包含了有序的次晶结构;30℃静态培养得到细菌纤维素膜,由直径40~100 nm纤维层层堆积而成,为纤维素Ⅰ晶型结构,XRD分析其结晶指数高达90.3%,FTIR法得到的结晶指数为4.75,CP/MAS ~(13)C-NMR分析其结晶指数为86.7%。(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8年03期)
崔翔[9](2018)在《纤维素球晶的结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源匮乏污染加剧的今天,天然高分子绿色环保、来源广泛,在化学化工及材料行业有光明的应用前景。纤维素作为储量最多的天然高分子,拥有许多优良特性。研究纤维素结晶对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有指导意义,并且能够推动高分子结晶学的发展。在众多体系中,成功利用纤维素/离子液体体系制备出纤维素球晶,并对形成球晶的机理进行考查——离子液体易吸水,在空气中等温结晶时,离子液体吸水。随着水在样品中的扩散,离子液体对纤维素的溶解度下降,纤维素从离子液体中析出。析出的纤维素分子链重新形成氢键,形成束状晶须,最终生长成为球晶。控制不同的结晶条件,对纤维素球晶的结晶行为进行研究。我们深入探究结晶温度、溶解条件和结晶湿度对球晶生长的影响。并利用大玻璃片产生的湿度梯度调控球晶生长。研究纤维素环带球晶的结构,利用DSC对纤维素及其球晶的T_g及T_m进行测定,FTIR及WAXD表征球晶的晶型及结晶度,SAXS测量片晶长周期结构。原位加热球晶,研究其热行为与再溶解行为。利用POM与SEM表征球晶内部结构及片晶扭转情况。(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4)
张任丽[10](2018)在《纳米结晶纤维素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结晶纤维素是一种来源于纤维素的纳米材料,在很多方面都有应用,如:参与制备凝胶复合材料;用作于制备精细化学品;导电材料基质等。目前主要采用酸解法、TEMPO氧化法制备纳米结晶纤维素。以上两种方法因采用大量酸碱或者有毒化学物,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同时前者产率较低,耗时时间较长。为了解决现有纳米结晶纤维素制备方法的低产率、耗时长等不足,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物理高能辐照氧化,以γ-戊内酯一水共溶剂体系分离制备纳米结晶纤维素的新方法。该法纳米结晶纤维素产率为86.88%,高于传统制备方法;制备过程高效快捷;同时该纳米结晶纤维素在0.5 wt%极低浓度下可以形成液晶相。为后续高效制备纳米结晶纤维素及光学材料提供了可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桉木为原料,Y辐照预处理辅助溶剂法分离粗纤维素得到纳米结晶纤维素,产率86.88%,较硫酸催化溶剂法处理空白对照产率分别提高了 60.22%和 20.91%。运用 SEM、TEM、DLS、Zeta、FTIR 和 XPS 对纳米结晶纤维素进行了表征。2.利用二甲基亚砜溶解聚乙烯醇,加入0.5 wt%纳米结晶纤维素,通过冻铸方法制备可伸缩水凝胶。同时,加入氮化碳量子点进一步制备用于检测金属Fe3+的纳米结晶纤维素复合水凝胶。(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4)
结晶纤维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纤维素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主要成分,纤维素燃烧热解特性的研究对生物质整体的利用起着重要作用。植物纤维素的结构呈现半结晶结构,结晶度是影响纤维素性质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对比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纤维素微观结构的影响,确定一种对纤维素微观结构影响最小的提取方法。利用热重分析(TG)、微燃烧量热(MCC)、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技术对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的燃烧热解行为及产物分布情况进行探究。具体而言,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1.采用中性洗涤剂法、酸性水解法、碱液分离法分别对烤烟和香料烟烟叶样品中的纤维素进行提取;利用交叉极化/魔角旋转13C核磁共振(CP/MAS 13C NMR)技术对烟草纤维素进行微观结构表征;对比分析3种方法的得率大小及提取所得烟草纤维素的纯度大小。结果表明:①中性洗涤剂法提取所得烟草纤维素纯度(81.2%)最高。②3种提取方法所获烟草纤维素均以纤维素Iβ晶型为主。③中性洗涤剂法所获烟草纤维素结晶度(43.8%)最大,且基原纤尺寸(3.4 nm)和基原纤聚集束尺寸(8.9 nm)最大。因此,中性洗涤剂法对烟草纤维素微观结构影响最小。2.通过球磨法处理微晶纤维素,同时采用中性洗涤剂法提取植物纤维素获得两批结晶度具有差异的纤维素样品。利用TG和MCC分析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的燃烧热解行为。结果表明:①在氮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由54.4%减小到23.1%时,其热解起始温度、最大热失重速率以及最大热失重速率处温度分别降低16.0 ℃、10.08%/min和19.0 ℃;对于植物纤维素,当结晶度由68.8%减小到38.9%时,上述参数分别降低18.4 ℃、17.24%/min和2.4 ℃;②在10%氧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由54.4%减小到23.1%时,其燃烧热解起始温度、最大热失重速率以及最大热失重速率处温度分别降低19.2 ℃、17.83%/min和22.1 ℃;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由68.8%减小到38.9%时,上述参数分别降低27.8 ℃、24.44%/min和23.6 ℃。③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由54.4%减小到23.1%时,其点燃温度、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分别降低37.3 ℃、295.4 W/g和10.3 KJ/g;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由68.8%减小到38.9%时,上述参数分别降低40 ℃、323.1 W/g和8.9 KJ/g。因此,纤维素结晶度对其燃烧热解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燃烧热解起始温度、最大热失重速率以及最大热失重速率处温度随结晶度的减小而降低,同时其点燃温度、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亦随结晶度的减小而降低。故高结晶度纤维素热稳定性较好。3.采用TG-FTIR和Py-GC/MS技术研究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燃烧热解产物生成情况。(1)TG-FTIR结果表明:①在290~410 ℃温度区间内,CO、C02和H20相对含量随结晶度的降低而减少。在氮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时,其热解产生CO、CO2、H20的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44.7%、63.1%和36.8%;对于植物纤维素,当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上述产物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48.1%、55.4%和72.7%;②在10%氧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时,其燃烧热解产生CO、CO2、H2O的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3 8.6%、28.6%和28.2%;对于植物纤维素,当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上述产物最大吸收强度分别降低8.2%、65.3%和74.3%。③羰基化合物相对含量随结晶度降低而呈现减少趋势。在氮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其热解产生羰基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强度降低11.9%;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几基化合物最大吸收强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在10%氧气氛围下,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其燃烧热解产生羰基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强度降低25.6%;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羰基化合物最大吸收强度降低23.2%。(2)Py-GC/MS结果表明:当微晶纤维素结晶度从54.4%降低为23.1%时,其在800 ℃下热解产生的苯酚相对含量减少10.7%,苯环类物质相对含量也有所降低;当植物纤维素结晶度从68.6%降低为42.6%时,其热解产生的苯酚和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分别减少63.9%和61.0%。因此,随着纤维素结晶度降低,其主要燃烧热解过程产生的CO、CO2、H20、羰基化合物、苯酚以及苯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均有所减少。本文揭示了纤维素结晶度对其燃烧热解特性的影响,阐明了纤维素燃烧热解产物中有害成分如CO、CO2、羰基化合物以及苯酚的生成规律与结晶度之间的关联,有望为生物质利用提供调控指导,同时为烟草行业减害工作提供重要的实验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晶纤维素论文参考文献
[1].付浩成,高文花,王斌,曾劲松,徐峻.不同干燥方式对木质素纳米纤维素纤丝结晶指数以及热稳定性能的影响[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9
[2].杨莫愁.不同结晶度纤维素的燃烧热解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张春梅,游曼,翟天亮.接枝改性纤维素纳米晶对聚乳酸结晶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8
[4].杨蕊,韩景泉,兰平,陈刚,周定国.生物质纤维素结晶度的研究进展[J].木材加工机械.2018
[5].白有灿,谌凡更.桉木粉在低共熔溶剂中制备纳米结晶纤维素[J].造纸科学与技术.2018
[6].陆子豪.利用单轴有序纤维素纳米晶体组装薄膜表面进行外延结晶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
[7].姜虎生,张瑶,李薇,王博.水合纤维素微球对结晶紫模拟废水的吸附研究[J].应用化工.2018
[8].胡英,李喆,柯勤飞,颜志勇.天然纤维素结晶结构的表征[J].合成纤维工业.2018
[9].崔翔.纤维素球晶的结晶行为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8
[10].张任丽.纳米结晶纤维素的制备与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8
标签:木质素纳米纤维素纤丝; 干燥脱水; 结晶指数; 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