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混合集成论文-韩洋,梁忠诚,翟羽萌,许吉,王瑾

平面混合集成论文-韩洋,梁忠诚,翟羽萌,许吉,王瑾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面混合集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阶码型调制,差分四相相移键控,90°,光混频器,集成光学

平面混合集成论文文献综述

韩洋,梁忠诚,翟羽萌,许吉,王瑾[1](2014)在《基于聚合物平面光波导的混合集成相干接收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90°光混频器和光电探测器阵列组成的相干接收机是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当前相干接收机的发展关键是如何通过提高器件的集成度来实现低成本、高效益。文章介绍了怎样将低成本的聚合物平面光波导工艺用于制备两种不同类型的90°光混频器,并通过45°反射镜实现了与背向入射式III-V族光电探测器阵列的混合集成。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相干接收机不仅集成度高而且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李帆[2](2014)在《基片集成非辐射介质波导(SINRD)与平面电路的混合集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频谱资源日趋短缺,导致微波电路系统的研究向毫米波频段推进。而非辐射介质波导(NRD),以其在波导弯曲和不连续处的非辐射特性,成为了毫米波频段十分有潜力的导波结构。为实现高性能的毫米波电路系统,本文基于NRD波导,介绍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平面结构和NRD波导的混合集成电路。这类平面和非平面结构的混合集成电路,克服了单一平面结构或单一非平面结构在实现毫米波电路系统时的缺点,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并且不同于以往的混合集成电路,该结构中平面电路集成在NRD波导的上下金属板上,克服了随频率升高,尺寸减小,集成复杂平面电路困难的问题。同时,本文中实现的混合集成电路放弃了传统的NRD波导形式,首次采用了新型的直接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实现的基片集成非辐射介质(SINRD)波导。该结构简化了NRD波导的机械加工过程,克服了频率升高时,加工误差大的问题,为实现高性能的毫米波系统提供了条件。本文依次仿真了两种不同的混合集成电路:微带线和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混合集成电路以及共面波导和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混合集成电路,给出了基于传统NRD波导和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结果对比,两种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在实现毫米波系统时的可行性。同时,分别加工了微带线与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转换电路和共面波导与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转换电路,将仿真和测量结果对比,两者性能趋于一致。(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4-01)

王毅[3](2014)在《3mm平面混合集成上下变频组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收发组件是毫米波应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点对点通信、电子对抗、精确制导武器、相控阵雷达和毫米波成像等各种民用系统及军事系统中。上下变频组件作为收发系统的核心对系统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毫米波的应用频段主要集中在Ka波段和W波段,目前对Ka波段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由于各种原因W波段的发展比较缓慢。本文对3mm频段上下变频组件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在毫米波收发系统及固态器件的理论基础上,采用平面混合集成方式完成了3mm上下变频组件的研制和测试。根据模块化电路设计思想,上变频组件分为叁个模块:W波段倍频混频模块、W波段鳍线滤波器模块和W波段放大模块。在对3mm上变频组件进行成功研制后,设计并测试了3mm下变频组件。本文采用先对单元器件进行验证,根据测试结果来调整上下变频组件方案及进行电路设计的方法,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及常用的上下变频组件实现方案,提出了上下变频组件的初步方案,详细分析了设计的原理。2.对上下变频组件中使用到的无源电路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介绍了组件中采用的所有单片器件,包括W波段四倍频器、W波段混频器及W波段低噪放,对每一单片都进行了电路设计、加工和测试。3.基于对各单片器件的测试结果,确定了最终的上下变频组件设计方案,分别设计了上、下变频组件的基片电路、偏置电路和腔体,并进行了装配和调试,所有测试结果均满足技术指标要求。4.基于平面混合集成电路技术来设计3mm上下变频组件,具有高性能、小型化和高一致性的优点,最终实现的上变频组件尺寸为19?20?81mm3,下变频组件尺寸为19?20?30mm3。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上变频组件无输出功率和放大模块自激,仔细分析并解决了上述问题。5.针对设计和调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下一步工作的展望,在不改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减小组件的尺寸和提升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谢能[4](2014)在《W波段平面混合集成收发前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位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具有两种频谱的特点。首先,毫米波的波长非常短,电离层穿透性强,非常适合卫星通信。其次,频带非常宽,具有丰富的频谱资源可以利用。最后,毫米波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明显,能够应用于保密通信。基于上述特点,毫米波的前景非常广阔,世界各国都已开展相关研究,毫米波通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课题研制了W波段平面混合集成收发前端,工作频率为94GHz,带宽3GHz,位于毫米波的第二个大气窗口。该收发前端是由多个功能模块级联而成,包含毫米波模块和微波模块两大部分,最终将整个收发前端装配在了一个机箱中,使用非常方便。本文的主要工作为:1、简要介绍下毫米波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列举了一些国内和国外的发展动态,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2、阐述了几种常用的发射机和接收机架构,根据本课题的指标要求、设计难度和复杂度,选择适合本课题的收发机架构。3、确定收发机总体架构后,接下来就是根据收发前端的指标要求为每个功能模块合理的分配指标,并开始对各个单元模块进行设计。4、首先详细分析了毫米波模块中叁个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具体方案、设计方法、单片选取以及调试与测试。讲述了设计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调试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着重分析了微波模块中各单元子模块的主要技术指标、实施方案、实现方法和测试结果,并详细分析了各模块的性能是否会对整个收发前端产生影响,为最终的系统级联工作打下基础。5、当所有模块都设计和调试完成后,就开始进行级联工作,测试整个收发前端级联后的工作性能,并最终装配在设计好的机箱中。6、针对整个收发前端研制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意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3-01)

徐建华,徐锐敏,谢俊[5](2006)在《W频段平面混合集成压控振荡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微带线实现的W频段平面混合集成压控振荡器。负阻器件为体效应管芯片,梁氏引线超突变结变容二极管选作频率调谐元件,电路制作在12×12mm~2Duriod5880基片上(h=5mil)。利用负阻振荡原理,结合变容管和体效应管等效电路模型,在ADS中对电路进行仿真和优化。测试结果表明,振荡频率98.3~100.6GHz,调谐灵敏度约400MHz/V,线性度优于3.6%,带内最大输出功率0dBm,功率波动±1dB。(本文来源于《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期刊2006-02-27)

徐建华[6](2006)在《W频段平面混合集成压控振荡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振荡源是毫米波系统的核心,是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毫米波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在毫米波系统日益追求小型化、轻量化的今天,毫米波电路的体积、重量面临着新的挑战,毫米波系统全集成化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毫米波电路和系统通常使用在军备和国防上,国外特别是部分军事强国一方面大力发展本国毫米波技术,另一方面对我国实行技术出口限制,大到毫米波设备和系统,小到器件乃至元件。在这种形势下,国内自行开发和研制毫米波电路和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耿氏管、变容管以及键合引线的模型及参数分别进行了阐述,在对谐振回路进行仿真优化的同时,设计完成了一种适用于研制W频段低相噪平面集成VCO的高Q微带谐振器;选用梁氏引线变容二极管、国内自制W频段耿氏管芯片分别作为VCO的频率调谐和负阻元件,借助负阻振荡原理推导出正确的仿真方法,并采用并联振荡方案在ADS中对VCO进行了谐振分析,使之在所需调谐带宽内满足起振和稳定振荡条件。此外,文中还对W频段微带结构直流偏置网络、微带波导过渡等外围电路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方法和结论对毫米波微带电路设计具有通用的参考价值。最终,在微带线上制成了W频段平面集成体效应管压控振荡器,并进行了测试。文末分别就测试结果中的频偏及功率输出偏低等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为相关课题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测试结果表明:该振荡器工作频率98.3~100.6GHz,调谐灵敏度约400MHz/V,线性度优于3.6%,带内最大输出功率0dBm,功率波动±1dB。本文首次采用国产体效应芯片,结合新颖的电路拓扑和组装结构,实现了W频段平面混合集成压控振荡器。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此系列体效应管芯片在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上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内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其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结合文中所设计W频段高Q微带谐振器,将来有望在微带上实现W频段低相噪集成压控振荡器。(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6-01-01)

平面混合集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频谱资源日趋短缺,导致微波电路系统的研究向毫米波频段推进。而非辐射介质波导(NRD),以其在波导弯曲和不连续处的非辐射特性,成为了毫米波频段十分有潜力的导波结构。为实现高性能的毫米波电路系统,本文基于NRD波导,介绍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平面结构和NRD波导的混合集成电路。这类平面和非平面结构的混合集成电路,克服了单一平面结构或单一非平面结构在实现毫米波电路系统时的缺点,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并且不同于以往的混合集成电路,该结构中平面电路集成在NRD波导的上下金属板上,克服了随频率升高,尺寸减小,集成复杂平面电路困难的问题。同时,本文中实现的混合集成电路放弃了传统的NRD波导形式,首次采用了新型的直接在印刷电路板(PCB)上实现的基片集成非辐射介质(SINRD)波导。该结构简化了NRD波导的机械加工过程,克服了频率升高时,加工误差大的问题,为实现高性能的毫米波系统提供了条件。本文依次仿真了两种不同的混合集成电路:微带线和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混合集成电路以及共面波导和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混合集成电路,给出了基于传统NRD波导和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结果对比,两种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在实现毫米波系统时的可行性。同时,分别加工了微带线与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转换电路和共面波导与基于PCB板的SINRD波导的转换电路,将仿真和测量结果对比,两者性能趋于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面混合集成论文参考文献

[1].韩洋,梁忠诚,翟羽萌,许吉,王瑾.基于聚合物平面光波导的混合集成相干接收机[J].光通信研究.2014

[2].李帆.基片集成非辐射介质波导(SINRD)与平面电路的混合集成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

[3].王毅.3mm平面混合集成上下变频组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谢能.W波段平面混合集成收发前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5].徐建华,徐锐敏,谢俊.W频段平面混合集成压控振荡器[C].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2006

[6].徐建华.W频段平面混合集成压控振荡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

标签:;  ;  ;  ;  ;  

平面混合集成论文-韩洋,梁忠诚,翟羽萌,许吉,王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