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设计愈加趋向于依靠多个学科专家的协同工作,通过综合考虑产品各方面的性能,协调和解决学科间的冲突,从而减少产品开发时间及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而传统的CAD已无法满足这种要求,需要开发基于网络的多学科协同设计系统。本文基于产品设计域,从产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入手,对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多学科协同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首先通过对多学科协同设计特点的分析,提出了多学科协同设计的框架结构、学科视图和产品学科模型等概念,分析了多学科模型之间在功能、行为和结构等多层次上的关系,给出了多学科协同设计问题的形式化描述,奠定了本文多学科协同设计理论研究和实施方法学的基础。其次提出了一种融合设计语义、物理结构、协同、关系及约束等数据的面向多学科协同设计的产品信息模型。采用了一种扩展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表达产品模型,实现产品模型递归定义,使模型具有良好的柔性及扩展性。研究了分布网络环境下类的继承机制,给出了学科模型的构建方法。提出了一种功能—行为—结构等多层次的约束关系网络模型以及相应的综合应用设计语义、关系、约束和协同管理等信息实现多学科模型间协调和一致性维护的方法。分析了基于语义推理的多学科模型间静态及动态协调的原理和方法;针对分布网络环境下约束网络求解中的并发控制、死锁和一致性维护等问题设计了一种以时间为判断标准的加锁算法,进一步考虑网络传输的延时性及提高并行操作的效率,给出了“写锁”和“读锁”二种加锁状态的约束资源的锁定策略及相应的加锁算法。综合应用VRML、Web技术、Pro/E二次开发及中间件技术等实现了产品三维模型的协同浏览、控制、修改和服务等功能。针对多学科协同设计中的语义失配问题,建立了一种多层结构的语义通讯模型,基于XML开发了多学科语义协商的通讯语言,设置了开放的行为原语集和消息类型模板库,基于OWL构建了共享本体。分析了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协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协商框架以及在保证各学科目标满意度水平的前提下,使总体目标的综合满意度最大化的协商策略。引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对协商特点和协商策略等进行形式化描述,生成了相应的协商模型,并开发了协商管理模块用来支持多学科间的协商过程,通过综合考虑、权衡各方的意见,给出推荐方案,辅助多学科设计者快速达成一致的产品设计方案。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了一个多学科协同设计原型系统,它由分布式学科设计模块、共享分布式组件库、分布式计算资源库及管理模块等所构成,具有分布性、开放性、并行性和柔性等特点,并通过汽车离合器设计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学科协同过程设计模型的共享与交互技术[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群组协作模式下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09)
- [3].多学科协同设计中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05)
- [4].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基于语义推理的动态协调方法[J]. 农业机械学报 2011(05)
- [5].基于ENOVIA V6的PLM功能研究[J].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15(12)
- [6].电池装备多学科协同设计的数据管理模型研究[J]. 制造业自动化 2016(06)
- [7].基于指标参数依赖关系动态响应的研发流程模型[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