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菌株论文-李莹莹,赵心,马挺

工程菌株论文-李莹莹,赵心,马挺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程菌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枯草芽孢杆菌

工程菌株论文文献综述

李莹莹,赵心,马挺[1](2019)在《高产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工程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高分子糖胺聚糖,其生理功能与其分子量大小密切相关,可广泛应用于眼科学、整形手术和化妆品等领域.目前,工业上普遍利用遗传背景清楚且是公认安全菌株(如枯草芽孢杆菌等)生产HA.通过导入外源透明质酸合酶基因hasA并共表达HA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得到一株生产HA的枯草芽孢杆菌.构建的菌株在不同温度下产生不同分子量和产量的HA,其中在32℃条件下培养获得的HA分子量最低,为0.392 MDa,其产量可达到3.65 g/L;在47℃条件下培养获得的HA分子量最高,为6.937 MDa,但其产量仅为1.72 g/L.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来实现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的生产.(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赵宇,张佳诗,刘艳微,王佳江,徐文静[2](2019)在《创制转Mad1基因球孢白僵菌工程菌株提高对玉米螟毒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来源于生防真菌绿僵菌的黏着蛋白基因Mad1,构建含玉米瘤黑粉菌热激蛋白启动子hsp70和以抗萎锈灵基因carboxin为筛选标记的遗传转化载体上,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到受体球孢白僵菌菌株D1-5中,获得转化子,经继代培养及分子检测,获得遗传稳定的基因工程菌株。利用蝗虫后翅及洋葱表皮进行吸附试验进行工程菌株的生物学功能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型和工程菌的分生孢子对于洋葱表皮的吸附量无明显差异,工程菌的分生孢子对蝗虫翅膀的吸附显着高于野生型,表明Mad1基因的导入能够增加球孢白僵菌对昆虫组织的吸附,对植物表皮组织不存在吸附能力。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后的工程菌株致死中时间比野生型缩短34.07%,杀虫效率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华华,陈宇航,陈敏[3](2019)在《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维拉霉素是一种新型的代谢调节剂和消化促进剂,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畜禽养殖中。菌种产素能力低、发酵工艺不成熟等因素限制了阿维拉霉素在国内的工业化生产。本研究通过核糖体工程技术,采用链霉素对实验室保藏的绿色产色链霉菌菌株(Streptomyces viridochromogenes gs 77)进行抗性选育,以获得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菌株。经过药敏试纸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筛选获得一株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菌株S. viridochromogenes gs 77-54,摇瓶第8天时阿维拉霉素产量达到最大,为出发菌株的1.80倍,传代实验表明突变菌株高产性能遗传稳定。对突变前后菌株的形态特征和rpsl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S12)分析,结果显示突变菌株的气生菌丝长直形、较为粗壮,孢子为直径约1.1μm×0.6μm的椭圆形,与出发菌株存在明显区别。rpsl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片段出现点突变,第356位的G突变为A,由精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本研究筛选到阿维拉霉素高产突变菌株,为绿色产色链霉菌菌种选育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黄朝[4](2019)在《铜绿假单胞菌DN1高产鼠李糖脂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污染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修复被认为是理想的方法。石油污染物由于水溶性小致使生物可利用性低,一般需投加表面活性剂提高其修复效率。鼠李糖脂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无毒、易降解、可增溶疏水性有机物等优点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鼠李糖脂的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问题而没有被广泛使用。本论文以产鼠李糖脂表面活性剂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DN1为研究对象,构建高产鼠李糖脂基因工程菌株并对营养参数进行优化,促进其产鼠李糖脂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探究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首先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鼠李糖脂合成关键基因rhlAB和rhlC分别转入铜绿假单胞菌DN1,构建基因工程菌株DNAB和DNC;然后对微生物摇瓶生产鼠李糖脂过程中的营养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6种碳源(棕榈油、菜籽油、豆油、甘油、玉米油、橄榄油)为唯一碳源培养时,橄榄油是最佳的碳源;6种氮源(氯化铵、硝酸钠、硝酸铵、硝酸钾、硫酸铵、尿素)为唯一氮源,最佳氮源是硝酸钠。当C/N比为20时,工程菌株DNAB和DNC的鼠李糖脂产量分别达到19.3g/L和22.5g/L,相比DN1的14.2g/L增加到1.35倍和1.58倍。由此可见,增加菌株DN1的rh1AB和rh1C的基因拷贝数并进行营养参数优化,可以提高鼠李糖脂的产量。同时,通过ESI-MS分析得出野生型和工程菌株之间的鼠李糖脂种类和数量差异,发现Rha-Rha-C_(10)和Rha-Rha-C_(10)-C_(10)是工程菌株产生的最优势的鼠李糖脂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对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通过检测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以及石油污染土壤本源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变化,探究投加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35天的修复过程中,相比较未经处理(NA)的石油烃去除率43%,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修复(BMR)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最好,可达到81%,只施加降解菌修复(BM)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率为63%,而只添加鼠李糖脂修复(BR)没有明显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39%)。多样性分析表明,与未经处理(NA)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相比,只添加鼠李糖脂(BR)和只采用降解菌的修复(BM)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鼠李糖脂协同外源降解菌的修复(BMR)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群落的丰富度,而且提升了土壤群落的均匀度。属水平上发生极大变化,未经处理的(NA)土壤的优势属有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和戈登式菌属(Gordonia),仅施加鼠李糖脂修复(BR)和只添加降解菌修复(BM)出现新的优势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而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丰度下降;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修复(BMR)的土壤中出现更多新的石油烃降解优势属,如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根瘤菌属(Rhizobiaceae)、空洞菌属(Cavicella)和黄假单胞菌(Pseudoxanthomonas)等,这些石油烃降解优势属的增加显着提高降解菌对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效果,使得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可达到81%。此外石油烃降解相关酶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了鼠李糖脂提高了与碳氢化合物降解和转运蛋白有关的酶,增强了降解细菌向修复部位的转运并促进生物降解碳氢化合物。由此可见,鼠李糖脂协同降解菌能有效去除石油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并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使得易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更富集,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芮金红[5](2019)在《结冷胶生产菌株代谢工程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elodea JLJ)发酵产生的结冷胶(gellan gum)是一种高分子线性阴离子型胞外荚膜多糖。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酸碱性、无毒无害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在结冷胶发酵生产过程中,随着结冷胶的积累,发酵液会变得越发粘稠,因此其发酵过程中的溶氧供需矛盾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问题。本研究拟采用CRISPR/Cas9技术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gb)基因敲入少动鞘氨醇单胞菌细胞内改造其代谢网络,从而提高菌株摄取和利用氧的能力,解决结冷胶发酵过程中氧的供需矛盾,有效提高结冷胶产量;对重组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改造,最终使得结冷胶的产量得到显着提高。主要研究结果为:(1)通过PCR法扩增获得乙酰基转移酶基因(nat)片段,确定菌株JLJ基因组中存在nat基因,选定其为靶位点。(2)通过CRISPR/Cas9技术对菌株JLJ进行改造,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敲入基因组中,并将nat基因敲除,获得重组菌株JLJ-vgb。PCR、SDS-PAGE以及CO差光谱分析均表明vgb基因已成功敲入菌株JLJ基因组中,并成功表达有活性的血红蛋白(VHb)。(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重组菌株JLJ-vgb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7%,黄豆饼粉0.55%,KH_2PO_4 0.05%,K_2HPO_4 0.05%,MgSO_4 0.06%,pH7.0;最适转速为200 r/min。在此条件下,重组菌株JLJ-vgb产胶量为41.62±1.72 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27.32%。(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黎鹏[6](2019)在《产烷基间苯二酚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及代谢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1,3-间苯二酚苯环5位被长链烷基取代的一类酚类类脂,烷基间苯二酚(Alkylresorcinols,ARs)是谷物皮层的重要活性成分和标记物,也是粮食行业标准(LS/T3244—2015)评判全麦粉的重要生物标记物。ARs具有抗氧化、抗寄生虫、抗肿瘤、抑菌、降糖降脂等生理活性。目前,大部分的ARs是通过从植物中提取而来,而植物中存在ARs含量低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通过生物合成方法来大量生产AR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一种代谢背景清晰、基因组已知的真核模式生物,具有良好的耐酸性、遗传操作简便、易培养等优点。本文以酿酒酵母作为表达宿主,将优化后的黑麦(Secale cereale)、高粱(Sorghum bicolor)ARSs基因与pRS42H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并使用LiAc/PEG化学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构建产ARs的重组酿酒工程菌株SN001、SN002和SN003,重组菌株在30℃、YPD培养基中发酵培养,SN001、SN002和SN003重组酵母ARs产量分别是44.5±3.1μg/mL、23.5±2.3μg/mL、28.3±2.9μg/mL。乙酰辅酶A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活性中间体,为了研究其对酵母中ARs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分别在酵母中敲除消耗乙酰辅酶A的支路的基因,并过表达合成乙酰辅酶A的基因。文本敲除MLS1(Malate synthase,MLS1)和CIT2(Citrate synthase,CIT2)基因,考察各突变菌株ARs的合成能力,发现MLS1和CIT2基因单独缺失有利于提高重组酵母菌株对ARs的合成与积累。MLS1基因缺失使SN009、SN011和SN013菌株的ARs最高产量分别为60.9±2.2μg/mL、54.6±3.7μg/mL和50.5±4.3μg/mL,较重组酵母菌株提高了0.4倍、1.3倍、0.65倍。△CIT2基因缺失使SN010、SN012和SN014菌株的ARs最高产量分别是58.7±3.2μg/mL、50.3±2.6μg/mL和63.1±2.1μg/mL,较重组酵母菌株提高了0.56倍、1.19倍、1.22倍。为了进一步提高ARs产量,同时在酿酒酵母中敲除MLS1和CIT2基因,使SN016、SN017和SN018菌株产量分别达到75.4±1.8μg/mL、60.9±1.2μg/mL和68.6±2.6μg/mL,较重组酵母分别提高了0.7倍、1.67倍,1.41倍。以酿酒酵母基因组为模板,分别扩增ACS1(Acetyl-CoA synthetase,ACS1)和DGA1(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DGA1)基因,将改造后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pESC-trp与ACS1和DGA1基因以及目的基因连接构建过表达质粒,然后将过表达质粒转入酵母后构建过表达酵母菌株。研究表明SN020、SN022和SN024菌株产量分别是72.6±3.3μg/mL、51.6±3.2μg/mL、59.3±3.5μg/mL,较重组酵母菌株分别增加了0.6倍、1.2倍、1.1倍。SN021、SN023和SN025菌株产量分别达到54.6±2.9μg/mL、32.8±2.5μg/mL、39.6±3.1μg/mL,较重组酵母菌株提高了0.2倍、0.4倍、0.4倍。本文主要以优化后的黑麦和高粱的ARSs(Alkylresorcinol synthase,ARSs)基因基础,构建产ARSs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研究了不同工程菌生物合成烷基间苯二酚的能力,并进行了初步的代谢改造,为生物合成法制备ARs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高娜[7](2019)在《球拟假丝酵母产槐糖脂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工程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提高乳化性、溶解性以及分散性的物质,其应用可以覆盖我们的工业生产如化工产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如食品、药物等各个方面。特别地,近年来由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优异的表面活性、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和可降解性而受到持续关注。槐糖脂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而被广泛用于食品行业、日化行业、医药行业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目前,较高的生产成本及较低的产量成为制约槐糖脂生产应用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降低其生产成本并提高其产量,研究者们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本论文在降低槐糖脂的生产成本方面主要从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和对其生产菌株进行遗传改造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球拟假丝酵母产槐糖脂的发酵培养基优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从基质中连续吸收营养物质以获取能量并合成代谢物。为了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代谢物的合成,首先要了解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条件,以便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物代谢,达到工业化生产的目的。因此,研究微生物的营养特性和培养条件,进行发酵培养基的有效优化是实现微生物发酵产业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路线一般分为两步,首先优先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多因子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各成分的最适浓度。在本论文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中心组合设计对球拟假丝酵母产槐糖脂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有效优化,优化后的槐糖脂产量由53.2 g/L增加到72.2 g/L,产量提高了约38%。2.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在球拟假丝酵母中的功能研究好氧微生物在发酵的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通入无菌空气,氧气先由气相溶解到液相,再为细胞所吸收,用于菌体生长以及代谢产物的合成。因此,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水平对细胞的生长和代谢物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目前发酵过程常用的氧控制方法有:(1)提高设备供氧能力,如提高搅拌转速等;(2)增加空气总压,或者是进行富氧通气,从而提高氧分压;(3)控制菌体对氧的消耗速率。这些方法往往对设备要求高,用于槐糖脂的工业化生产中导致成本较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以基因工程技术对产槐糖脂菌株的摄氧能力进行菌种改良的报道。本论文通过遗传操作将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整合到球拟假丝酵母基因组中,构建了一株对氧气利用能力大幅提高的重组菌株。在摇瓶发酵实验中,不同的转速条件下(110 rpm,150 rpm,200 rpm),槐糖脂的产量分别提高了 18.4%。,65%,18.2%。在1L发酵罐的发酵实验中,不同转速条件下(400 rpm,600 rpm),槐糖脂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4%,33%。重组菌株在400 rpm条件下的槐糖脂产量接近于野生型菌株在600 rpm条件下的产量,显示出极好的工业应用前景。3.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产槐糖脂系列工程菌株的构建目前,未能实现槐糖脂大规模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产成本较高。发酵过程中需要包括亲水性碳源(葡萄糖)和疏水性碳源(脂肪酸)在内的两种碳源,其中亲水性碳源葡萄糖的用量达到80 g/L。木质纤维素是由约14,000个左右的葡萄糖单元组成的长链β-D-葡萄糖,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可再生资源。以纤维素资源取代糖类是目前发酵工业上降低原料成本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然而产槐糖脂的球拟假丝菌株不能直接利用纤维素原料,如何使槐糖脂产生酵母能够利用生产质资源直接产生槐糖脂就成一个挑战。在本文中,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表达草酸青霉的主要纤维素酶基因eg1,eg2,bg1,cbh 的系列球拟假丝酵母重组菌株EG1,EG2,BGL1以及CBH2。为了使各基因协同发挥作用,我们采用了菌株共培养的策略,以1%的磷酸膨胀纤维素为底物进行了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共培养重组菌株降解磷酸膨胀纤维素所产生的槐糖脂总量是野生型菌株的2.6倍,表明该系列重组菌株水解木质纤维生产槐糖脂的优势,初步实现了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槐糖脂的设想。(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6)

韦朝宝,堵国成,陈坚,康振[8](2019)在《发酵透明质酸寡糖兽疫链球菌工程菌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明质酸(HA)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妆品、食品等领域。HA的生物活性取决于其分子量(M_w)。透明质酸寡糖由于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与特殊生理功能,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兽疫链球菌因其发酵周期短、生产强度较强的特点,在商业生产HA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高效发酵合成透明质酸寡糖和解决发酵过程的溶氧问题,文中通过在兽疫链球菌WSH-24中过表达透明质酸合酶HasA以及优化表达水蛭来源的透明质酸酶LHAase。重组菌株摇瓶发酵24h,透明质酸寡糖积累至0.97g/L,比野生菌提高了182.0%。在3L发酵罐中发酵24 h,透明质酸寡糖生产强度为294.2 mg/(L·h),HA积累至7.06 g/L,比野生菌的罐上水平提高了112.4%。文中所构建的发酵合成透明质酸寡糖的兽疫链球菌重组菌株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溥塬[9](2019)在《GLP-1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小鼠模型改善作用和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研究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因神经元发生不可逆损伤而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NDD),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迄今,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亦无理想根治疗法,针对这类疾病的新药研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神经病理表现及临床治疗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治疗T2DM的药物成为防治NDD的新策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及其类似物作为新型的T2DM的治疗药物,其神经保护作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内源性GLP-1极短的半衰期使其不能很好地发挥生理功能,GLP-1类似物等是对天然形式进行修饰的衍生物,其保留了生物活性但却因需静脉注射给患者身体带来负担。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文以细菌为载体,构建了长效口服型GLP-1补充剂,即两株工程菌-乳酸乳球菌MG1363-pMG36e-GLP-1(原核表达系统)和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VNP20009-pLIVE-GLP-1(真核表达系统)。研究旨在从多方面、多角度有效地阻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首先,建立了AD小鼠模型,评价两株工程菌单独作用或复合使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独使用MG1363-pMG36e-GLP-1组疗效最佳。然后在PD小鼠模型中,评价了MG1363-pMG36e-GLP-1不同给药剂量以及预防+治疗和单纯治疗的作用效果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低剂量给药组疗效更佳,且预防+治疗和单纯治疗并无明显差别。方法一:AD小鼠模型1.两株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体外分泌表达GLP-1的验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MG1363-pMG36e-GLP-1和VNP20009-pLIVE-GLP-1。通过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MG1363-pMG36e-GLP-1细菌发酵上清的GLP-1分泌表达量,利用293-T细胞验证VNP20009-pLIVE-GLP-1的真核细胞穿梭能力,之后通过Western-blot和ELISA检测VNP20009-pLIVE-GLP-1在真核细胞培养上清中GLP-1分泌表达量;2.小鼠AD模型的建立。采用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L组)、乳酸乳球菌治疗组(LL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治疗组(LV组)以及乳酸乳球菌+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混合菌治疗组(LLV组)五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LPS(0.25 mg/kg/天)连续9天构建小鼠AD模型;3.AD小鼠模型的治疗。造模前2周给予LL组、LV组和LLV组灌胃相应细菌的预防处理,LL组、LV组和LLV组在造模过程中及行为学训练期间均给予灌胃相应细菌的治疗处理,即以上叁个处理组的总给药时长为4周。给药方式为MG1363-pMG36e-GLP-1 10~9 CFU/100μL/天,VNP20009-pLIVE-GLP-1 10~7CFU/100μL,隔天给药一次;4.工程菌株对A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通过行为学实验(巴恩斯迷宫),评价AD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程度。采用脑组织切片,评价脑组织损伤、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及Aβ蛋白的聚集。应用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炎症信号通路(COX-2、TLR-4、NF-κB、MAPKs、PI3K/AKT)蛋白表达。采用q-PCR和ELISA,检测脑组织在转录水平和血清在蛋白水平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结合q-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方法二:PD小鼠模型1.小鼠PD模型的建立。采用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模型组(M组)、乳酸乳球菌低剂量预防+治疗组(PTL组)、乳酸乳球菌低剂量治疗组(TL组)、乳酸乳球菌高剂量预防+治疗组(PTH组)以及乳酸乳球菌高剂量治疗组(TH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MPTP(20 mg/kg/天)连续1周构建小鼠PD模型;2.PD小鼠模型的治疗。造模前1周给予PTL组和PTH组自由摄取含乳酸乳球菌(不同浓度)的饮水预防处理,PTL组、TL组、PTH组和TH组在造模过程中及行为学训练期间均给予自由摄取含乳酸乳球菌(不同浓度)的饮水的治疗处理,即PTL组和PTH组的给药总时长为2周,TL组和TH组的给药总时长为1周;3.工程菌株对PD小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通过行为学实验(旷场实验),评价PD小鼠认知功能损伤程度。采用脑组织切片,评价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及神经胶质细胞激活。应用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炎症信号通路(GFAP、Iba1、TLR-4、p-NF-κB/NF-κB)蛋白表达及PD相关蛋白(α-syn)聚集。采用q-PCR和ELISA,检测脑组织在转录水平和血清在蛋白水平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差异。结合代谢组学分析小鼠肠道代谢物差异。结果一:AD小鼠模型1.巴恩斯迷宫结果显示LL组即单独使用MG1363-pMG36e-GLP-1组的小鼠更能恢复LPS造成的损伤,表现出最接近正常对照组的水平,而无论单独使用VNP20009-pLIVE-GLP-1还是两株菌联用的效果都不及LL组;2.病理学切片得到了同样的结果,LL组即单独使用MG1363-pMG36e-GLP-1组小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HE染色)、神经炎症细胞的激活(GFAP免疫组化)及Aβ蛋白的聚集(刚果红染色)程度均明显得到恢复;3.Western-blot结果显示LL组即单独使用MG1363-pMG36e-GLP-1组的小鼠下调了脑组织炎症信号通路(COX-2、TLR-4、NF-κB、MAPKs、PI3K/AKT)蛋白的表达,且分别在基因转录水平(q-PCR)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抑制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4.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LL组即单独使用MG1363-pMG36e-GLP-1组最大程度地恢复了LPS造成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AD致病菌(拟杆菌)丰度增加以及益生菌(乳酸杆菌)的含量减少;q-PCR结果表明,MG1363-pMG36e-GLP-1显着增加了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了致病菌肠杆菌、梭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拟杆菌的数量。结果二:PD小鼠模型1.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对于恢复MPTP造成的小鼠探索和运动能力损伤效果最佳,预防+治疗和单纯治疗的疗效无明显差异;2.病理学切片和Western-blot结果均显示,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可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限速酶的丢失(TH)和胶质细胞的激活(GFAP、Iba1);3.Western-blot结果显示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下调了脑组织炎症信号通路(TLR-4、NF-κB)蛋白和PD特征蛋白(α-syn)的表达,且分别在基因转录水平(q-PCR)和蛋白表达水平(ELISA)抑制了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4.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会逆转因MPTP造成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且形成了不同于正常对照组新的微生物稳态。另外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还降低了因MPTP造成的普雷沃氏菌、肠杆菌和大肠杆菌丰度增加,且对于增加人类肠道中最重要的两类益生菌-乳酸杆菌和Akk菌有积极作用;5.最后,各处理组肠道内容物在组成上虽表现出明显差异,但代谢物如醋酸盐、丙酸盐、丁酸盐、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的差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AD小鼠模型1.MG1363-pMG36e-GLP-1和VNP20009-pLIVE-GLP-1都可成功表达GLP-1;2.MG1363-pMG36e-GLP-1单独作用效果最佳,对LPS诱导的AD小鼠模型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3.MG1363-pMG36e-GLP-1可改善小鼠空间学习和探索记忆能力损伤,且可抑制Aβ蛋白的聚集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4.MG1363-pMG36e-GLP-1通过下调炎症信号通路蛋白COX-2、TLR-4、NF-κB、MAPKs和PI3K/AKT的表达以及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在脑组织和血清中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5.MG1363-pMG36e-GLP-1恢复了因LPS造成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的降低、AD致病菌的丰度增高和乳酸杆菌含量减少。结论二:PD小鼠模型1.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给药方式效果最佳,对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且预防+治疗和单纯治疗二者无明显差别;2.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可改善小鼠自主运动和探究行为的损伤,且可抑制α-syn蛋白的聚集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3.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通过下调炎症相关蛋白TLR-4和NF-κB的表达以及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在脑组织和血清中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4.低剂量MG1363-pMG36e-GLP-1逆转了MPTP造成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的降低且形成了不同于正常对照组新的微生物稳态,对增加人类肠道中最重要的两类益生菌-乳酸杆菌和Akk菌也有积极作用;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MG1363-pMG36e-GLP-1未对各组间PD相关代谢物表达造成明显影响;6.通过益生菌和效应蛋白的联用可直接(效应蛋白作用)和间接(益生菌恢复肠道菌群稳态)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有助于放大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7)

刘梁[10](2019)在《表达多拷贝Thmg和Ggs1提高工程菌株解脂亚罗酵母YL-C1合成β-胡萝卜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解脂亚罗酵母是生物合成β-胡萝卜素的理想菌株,目前本课题组已经利用解脂亚罗酵母成功构建了具有β-胡萝卜素合成能力的重组菌株,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尚未解决,首先该重组菌株中所有基因均为游离表达,质粒和菌体不会同时进行复制,菌株的稳定性较差且β-胡萝卜素含量较低;其次用于解脂亚罗酵母中的基因工程技术效率较低。因此,本研究拟以解脂亚罗酵母作为底盘细胞工厂构建产β-胡萝卜素的稳定菌株,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控代谢平衡提高β-胡萝卜素的含量,并在解脂亚罗酵母中对Crispr-cas9技术进行初步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产β-胡萝卜素稳定菌株YL-C1的初步构建。通过在polf和产油菌株polf-mfe--pex10-中合成β-胡萝卜素筛选出最优宿主菌为polf,在中敲除Ku70基因提高同源重组的效率,在此基础上以Snf为靶点将基因Thmg,Ggs1,CarRA,CarB整合至敲除ku70基因的Y.lipolytica polf基因组中,构建了产β-胡萝卜素的稳定重组菌株,经过60代的传代重组菌株的稳定性下降缓慢,β-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了2.34mg/g DCW。(2)调控关键基因Thmg、Ggs1的拷贝数提高β-胡萝卜素的含量。对Y.lipolytica polf(Δku70)中β-胡萝卜素代谢通路的中间产物HMG-CoA,FPP测定后发现,当菌体中含有2Thmg时,β-胡萝卜素的含量达到最高,为14.12 mg/g DCW,当菌株中含有1Ggs1时,β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为11.86mg/g DCW。(3)解脂亚罗酵母中Crispr-cas9体系的构建。通过对影响Crispr-cas9技术关键因素的研究发现敲除基因Ku70使同源重组的效率提高25%;最佳Donor DNA长度为100bp;Donor DNA浓度越高越好:打靶位点的评分系统中特异性分在100左右、推荐细胞中表达的指导分数在60左右,推荐用于体外转录的指导分数在40左右,框架内缺失的克隆百分比分数在40左右,脱靶效率为0时效果最佳。本研究构建了产β-胡萝卜素的稳定重组菌株YL-C1,对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解脂亚罗酵母中Crispr-cas9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这为在解脂亚罗酵母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工程菌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克隆来源于生防真菌绿僵菌的黏着蛋白基因Mad1,构建含玉米瘤黑粉菌热激蛋白启动子hsp70和以抗萎锈灵基因carboxin为筛选标记的遗传转化载体上,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导入到受体球孢白僵菌菌株D1-5中,获得转化子,经继代培养及分子检测,获得遗传稳定的基因工程菌株。利用蝗虫后翅及洋葱表皮进行吸附试验进行工程菌株的生物学功能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型和工程菌的分生孢子对于洋葱表皮的吸附量无明显差异,工程菌的分生孢子对蝗虫翅膀的吸附显着高于野生型,表明Mad1基因的导入能够增加球孢白僵菌对昆虫组织的吸附,对植物表皮组织不存在吸附能力。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后的工程菌株致死中时间比野生型缩短34.07%,杀虫效率显着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程菌株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莹莹,赵心,马挺.高产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工程菌株的构建[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宇,张佳诗,刘艳微,王佳江,徐文静.创制转Mad1基因球孢白僵菌工程菌株提高对玉米螟毒力[J].玉米科学.2019

[3].刘华华,陈宇航,陈敏.核糖体工程技术选育阿维拉霉素高产菌株[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4].黄朝.铜绿假单胞菌DN1高产鼠李糖脂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D].西北大学.2019

[5].芮金红.结冷胶生产菌株代谢工程改造[D].内蒙古大学.2019

[6].黎鹏.产烷基间苯二酚的酿酒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及代谢改造[D].江苏科技大学.2019

[7].高娜.球拟假丝酵母产槐糖脂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工程菌株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9

[8].韦朝宝,堵国成,陈坚,康振.发酵透明质酸寡糖兽疫链球菌工程菌株的构建[J].生物工程学报.2019

[9].田溥塬.GLP-1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小鼠模型改善作用和机制探究[D].南昌大学.2019

[10].刘梁.表达多拷贝Thmg和Ggs1提高工程菌株解脂亚罗酵母YL-C1合成β-胡萝卜素[D].陕西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工程菌株论文-李莹莹,赵心,马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