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复杂非线性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前沿,近年来,随着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日益完善,慢慢地成为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在较全面阐述了ANN基本原理、优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将BP神经网络引入水质模拟和水质评价领域,主要以三峡水库为例,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及其在水质模拟及评价的应用方面做了些探索性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首先,对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及推导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并以长江朱沱至黄谦段为研究区域,研究入河污染物(CODmn、DO和BOD5)在水质监测断面朱沱和黄谦上的水质响应。选用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Levenberg-Marquardt规则训练前向算法的BP神经网络,建立能够反映研究区域中,下游断面污染物各水质响应指标与影响它的上游断面各参量之间关系的水质模型,分析和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据此方法建立的模型在预测精度上具有较高的优越性。用弹性BP算法建立了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神经网络,并且对三峡库区次级河流龙溪河下游长寿湖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运用长江三峡水质2000年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方法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及其次级河流水质污染现状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应用多元统计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三峡库区长江干流主要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因子分析,用来揭示了三峡库区水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联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这两种人工智能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三峡水库水质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水质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最后,本文在分析灰色预测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技术的优缺点后,针对它们的互补性总结出五种基于灰色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综合模型,并选择串联型综合模型,通过对嘉陵江的监测数据的计算证明这种模型能有效提高水质灰色预测的预测精度。本文研究表明:用神经网络模型来进行水质评价和水质模拟在理论上可行,在实践上有继续深入研究开发的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河流水流模型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1.1.1 国内外水质模型发展阶段1.1.2 现有水质模型存在的问题1.1.3 水环境模拟中的不确定性1.2 水质评价基本方法1.2.1 指数评价法1.2.2 基于模糊理论的水质评价1.2.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质评价1.3 神经网络与水质模拟及水质评价结合的优势1.3.1 高速计算能力1.3.2 大容量记忆能力1.3.3 学习能力1.3.4 容错能力1.4 神经网络在水质模拟应用研究1.5 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应用研究1.5.1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1.5.2 神经网络的富营养化评价进展1.6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及模拟2.1 ANN 模型的基本概念2.1.1 模型的概述2.1.2 人工神经网络生物学基础2.1.3 网络的拓扑结构2.2 ANN 模型的建模规则2.2.1 模式的顺传播2.2.2 误差逆传播2.3 网络训练参数的选取方法2.3.1 隐层数的选取2.3.2 网络训练次数的确定2.3.3 选择恰当的激活函数2.3.4 目标误差的选取2.4 模型的泛化能力及有效性分析2.5 神经网络水质模拟实例研究2.5.1 网络结构的确定2.5.2 神经网络优化算法选择2.5.3 神经网络模拟结果2.6 本章小结3 富营养化评价神经网络的建立3.1 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特征3.2 建立富营养化评价神经网络的试验3.2.1 训练样本的生成3.2.2 网络结构的确定3.3 实验结果分析3.3.1 弹性BP 算法下各结构网络达标响应次数分析3.3.2 LM 算法下各结构网络达标响应次数分析3.3.3 网络结构对模拟结果辨识度的影响3.3.4 网络结构和算法的确定3.4 对龙溪河下游长寿湖的富营养化评价3.5 本章小结4 模糊神经网络在三峡水质评价中的应用4.1 三峡水库水质的单因子评价分析4.2 三峡水库主要污染物的因子分析4.3 模糊神经网络评价模型的建立4.3.1 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可能性4.3.2 人工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的相同之处4.3.3 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的融合4.3.4 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水质评价程序4.3.5 样本矩阵和标准指标矩阵的规范化4.3.6 多层次多输出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模型的构建4.3.7 水质评价训练样本的生成4.3.8 水质评价训练样本的扩充4.3.9 水质评价训练样本的学习及输出4.4 模糊神经网络对长江干流主要监测断面水质评价4.5 本章小结5 水质的灰色神经网络短期预测5.1 灰色理论概述概述5.2 灰色神经网络5.2.1 神经网络与灰色系统简单结合5.2.2 串联型结合5.2.3 用神经网络增强灰色系统5.2.4 用灰色系统辅助构造神经网络5.2.5 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的完全融合5.3 灰色神经网络串联模型的构建5.3.1 灰色神经网络串联模型在水质短期预测中的应用5.3.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改进预测值5.3.3 结果检验5.4 本章小结6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人工神经网络论文; 水质评价论文; 水质模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