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沟通机制研究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沟通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企业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员工个体和企业内各级组织(团队、部门、企业层次等)中复杂的、隐含的、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难以与他人共享的主观知识,同时还包括通过沟通与共享等方式从企业外部有效获取的隐性知识。企业隐性知识通常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企业文化、风俗等形式存在,难以用文字、语言、数据、图像等形式加以表达。企业隐性知识具有个体性、非正式性、非系统性、情境性、即时性、稳定性、整体性、文化性、实践性等特性。企业作为一个隐性知识的集合体,其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隐性知识存量以及使用隐性知识的能力。本文分析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组织创新机制,指出个人知识学习是组织知识学习(本文中组织的含义,一般来说是特指企业内各级组织)的基础,组织知识学习是一种活动、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系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结果。组织知识学习指的是组织为了形成其核心竞争力,围绕知识的获取而开展的包括个人、团体和全组织的持续创新过程。企业隐性知识学习过程是一个渐进与累积的过程,这一过程增加组织知识基础,并使组织行为发生变化,乃至组织创新成为可能。在组织创新过程中,企业隐性知识学习起了导向性作用,这就要求组织应具备在一个动态过程中利用、积累、分享和创新知识的战略能力。企业隐性知识学习过程其实质就是组织创新的过程,主要包括鉴别、获取、创新隐性知识,扩散和共享、整合并形成共有的思维模式、组织愿景驱动等阶段。分析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经济学和组织学特性,提出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具有动态性、持久性、社会性、适应性、交互性和价值性等特征;企业隐性知识学习是组织及社会之间的一种制度安排,隐性知识学习组织中的组织行为由相互之间的关系所决定,隐性知识学习的关键是构造能产生交互作用的沟通关系,隐性知识学习组织的形成是一个自组织过程战略。组织知识的创造和利用不仅是认知的过程,而且还是社会化的过程,知识创造的本质上更多表现为知识的交流、共享、沟通和结合。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过程模型,组织作为一个隐性知识的集合体,其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隐性知识存量以及使用隐性知识的能力;分析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存在的主要障碍有三种,即社会心理障碍、能力障碍和环境障碍。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共享具有专属性和私有性、非结构化、对过程的高度依赖性、价值潜化性、共存性、主观性等特征。隐性知识共享是一个过程,由许多具体的活动组成,隐性知识共享是一个知识流动、转移、升华的过程;从知识链管理的角度,建立了隐性知识在组织中的沟通模型和共享体系框架。分析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机制,隐性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企业隐性知识沟通主要受高位势隐性知识主体、低位势隐性知识主体、组织员工之间隐性知识共享的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优化问题,在多属性决策问题中,自利行为导致的个体间以及个体与组织的利益冲突会影响内部隐性知识的沟通,进而对组织效率产生影响。运用粗糙集理论对条件属性进行相对约简,通过去掉冗余条件属性,得到决策表的最小条件属性集和核,以决策表的某个约简作为输入层神经元,根据经验公式确定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并以核元素连接对应输出层神经元,通过去掉冗余训练样本,提高沟通的学习效率,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神经网络优化模型。分析了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效率问题,在企业隐性知识沟通中,常常会出现隐性知识重叠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分段逆回归方法(Sliced Inverse Regression,简称SIR)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进行隐性知识沟通预测建模,利用神经网络建模可以克服线性方法模拟复杂系统的行为的能力有限,非线性方法则受到如变量选择、模型结构复杂性等条件的限制,能提高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效率;利用ISM模型对企业隐性知识沟通效果进行了多级梯阶评价,并对湖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隐性知识沟通案例进行了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本文研究有关概念的界定
  • 1.3 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 1.4 研究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逻辑结构
  • 1.4.2 研究基本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企业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沟通
  • 2.1 企业隐性知识
  • 2.1.1 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
  • 2.1.2 企业隐性知识的分类
  • 2.1.3 企业隐性知识的特点
  • 2.2 企业隐性知识的沟通
  • 2.2.1 企业隐性知识的两种观点
  • 2.2.2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与转化的内在关系
  • 2.2.3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方式
  • 2.2.4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维度和策略
  • 2.2.5 企业隐性知识的沟通过程
  • 2.2.6 企业隐性知识的沟通原则
  • 2.3 企业隐性知识的沟通网络化
  • 2.3.1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网络的形成机制
  • 2.3.2 企业组织网络化的兴起
  • 2.3.3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主要网络
  • 2.3.4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网络化效应
  • 2.4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网络集成
  • 2.4.1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网络集成要素
  • 2.4.2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网络集成的程度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机制研究
  • 3.1 组织知识学习
  • 3.1.1 个人知识学习、组织知识学习和学习型组织
  • 3.1.2 组织知识学习的基本观点
  • 3.1.3 组织知识学习的类型
  • 3.1.4 组织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
  • 3.1.5 组织知识学习的内部推动因素
  • 3.2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
  • 3.2.1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含义
  • 3.2.2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组织的基本内涵
  • 3.2.3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组织的基本特征
  • 3.2.4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基本维度
  • 3.3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过程模型
  • 3.3.1 基于学习方式的学习过程模型
  • 3.3.2 基于知识转化的学习过程模型
  • 3.3.3 基于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模型
  • 3.3.4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理论模型
  • 3.4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组织创新机制
  • 3.4.1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创新理论
  • 3.4.2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创新的过程
  • 3.5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组织持续竞争优势
  • 3.5.1 基于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社会资本
  • 3.5.2 基于隐性知识学习的知识创造
  • 3.5.3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持续竞争优势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机制研究
  • 4.1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
  • 4.2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机制
  • 4.2.1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动力基本假设
  • 4.2.2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动力模型
  • 4.3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优化问题
  • 4.3.1 Rough集理论
  • 4.3.2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系统表达
  • 4.3.3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神经网络模型
  • 4.3.4 企业隐性知识神经网络构造和计算
  • 4.4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决策问题
  • 4.4.1 个体行为与企业隐性知识沟通
  • 4.4.2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多属性决策
  • 4.4.3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多属性决策模型
  • 4.4.4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多属性决策优化
  • 4.5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效率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沟通评价和案例分析
  • 5.1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多级梯阶评价
  • 5.1.1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评价相关研究
  • 5.1.2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多级梯阶评价过程
  • 5.1.3 多级梯阶评价过程的矩阵划分
  • 5.1.4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多级梯阶评价模型
  • 5.2 湖南XX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隐性知识沟通案例分析
  • 5.2.1 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主要作用
  • 5.2.2 湖南XX物流有限公司隐性知识沟通
  • 5.2.3 对XX物流企业隐性知识沟通的政策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组织知识创造中默会知识问题[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变革型领导对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组织信任和沟通的中介作用[J]. 图书馆学研究 2015(14)
    • [3].不同主体层次中组织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2(01)
    • [4].情境中的文化要素对组织知识转移的影响[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12)
    • [5].促进组织知识共享的对策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 2008(10)
    • [6].跨组织知识转化中的知识增值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互联网+”协同创新[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04)
    • [7].确立管理与组织知识理念 发展和建设图书馆[J]. 赤子(上中旬) 2014(15)
    • [8].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跨组织知识转移案例研究[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9].组织知识创造治理的维度[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10].组织知识转化机制的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08)
    • [11].知识管理策略与组织知识水平关系研究——探索式与利用式学习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 2008(05)
    • [12].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知识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13(05)
    • [13].跨层次视角下的组织知识涌现[J]. 管理学报 2010(01)
    • [14].组织知识治理模式研究[J]. 情报科学 2009(12)
    • [15].组织知识共享模型与技术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20)
    • [16].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地图分析[J]. 中国市场 2016(25)
    • [17].区域知识战略中的跨组织知识转移——基于因果模糊性和契约关系的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09(18)
    • [18].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组织知识创造机制研究[J]. 情报杂志 2009(06)
    • [19].组织知识转移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06)
    • [20].组织认知能力及其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9(02)
    • [21].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和谐:一种知识管理观念[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03)
    • [22].跨组织知识流动中的知识扩散研究[J]. 决策咨询 2015(01)
    • [23].虚拟社区组织知识传播复杂网络研究[J]. 技术经济 2011(02)
    • [24].组织知识创造中知识共享与知识封闭[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5].组织知识共享障碍消除策略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02)
    • [26].建设项目跨组织知识共享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6(06)
    • [27].组织知识视角的企业核心能力分析[J]. 企业经济 2012(10)
    • [28].基于云计算的跨组织知识网络模型构建[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9].组织间和组织内知识转移:对其前因后果的元分析及评估[J]. 管理世界 2012(04)
    • [30].群体离职引发的组织知识流失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标签:;  ;  ;  ;  

    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沟通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